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纽带,让学生在学案的指引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反馈、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保障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选择适合学案教学的内容
1.钻研教材,选择适合使用学案教学的内容。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探究推理的课型用学案教学效果最好。在此以苏教版三年级教材为例,进行具体分析。(1)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的推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有充分的生活经验,具备了探究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设计课前学案,让学生收集图形,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为探究打好基础。课堂上教师只要让学生根据学案汇报交流,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的把握就会水到渠成。(2)“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这些知识都是奥数内容,如余数问题、周期现象等。这些知识比较难,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好学案发给学生预习,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前对知识有所了解,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归类,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解决问题赢得时间。(3)数学实践活动。这部分内容往往注重操作,又需要学生搜集资料,涉及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提前发放学案,明确学习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完成。这样把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安排在课外,学生的操作才能更加充分,数学实践活动的目标才能更好地达成。
2.了解学生,灵活地设计有效学案。这里要注意的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把握学生的学习情感,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学案。(2)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找准学案设计的切入点。(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好分层学案。
二、把握使用学案教学的时机
1.在预习中使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预习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对照预习案进行预习,通过自学新课把预习案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完成,有疑问的做好标记,在课堂上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教师可通过查阅预习案,了解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把握讲课的方向和重点,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例如,三年级“认识分数”一课预习案可以这样设计:(1)学习准备:12根小棒、4个桃子图案、画笔、胶棒。(2)导学菜单:①最初认识数时我们就先认识了数“1”,请用“1”写三句话。②把20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子的多少。
2.在探究中使用。探究活动是数学学习的主阵地,采取学案导学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导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归纳出基本知识点,找出并记下疑点、难点问题。针对疑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成果进行全班汇报展示,教师适当点拨,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3.在巩固中使用。在这一环节使用的学案又称巩固案,教师要精心地挑选一些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练习的设计要由浅入深,丰富多彩,这样使学生通过练习来消化自己所学的内容,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迁移,达到内化的目的。教师也能对学生的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反馈,做到堂堂清,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案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创设好教学情境,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下去的强烈欲望。
2.使用学案时,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要防止使学案变成了一问一答的练习题,不要被学案所束缚,成为教学的累赘。
3.使用学案式教学容易出现优生更好,差生更差,两极分化的情况,所以教学中要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做好个别辅导。
总之,学案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预习能力、交流能力等综合学习能力,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苦学、死学、难学、学会”变为“乐学、活学、易学、会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选择适合学案教学的内容
1.钻研教材,选择适合使用学案教学的内容。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探究推理的课型用学案教学效果最好。在此以苏教版三年级教材为例,进行具体分析。(1)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的推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有充分的生活经验,具备了探究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设计课前学案,让学生收集图形,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为探究打好基础。课堂上教师只要让学生根据学案汇报交流,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的把握就会水到渠成。(2)“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这些知识都是奥数内容,如余数问题、周期现象等。这些知识比较难,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好学案发给学生预习,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前对知识有所了解,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归类,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解决问题赢得时间。(3)数学实践活动。这部分内容往往注重操作,又需要学生搜集资料,涉及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提前发放学案,明确学习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完成。这样把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安排在课外,学生的操作才能更加充分,数学实践活动的目标才能更好地达成。
2.了解学生,灵活地设计有效学案。这里要注意的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把握学生的学习情感,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学案。(2)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找准学案设计的切入点。(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好分层学案。
二、把握使用学案教学的时机
1.在预习中使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预习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对照预习案进行预习,通过自学新课把预习案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完成,有疑问的做好标记,在课堂上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教师可通过查阅预习案,了解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把握讲课的方向和重点,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例如,三年级“认识分数”一课预习案可以这样设计:(1)学习准备:12根小棒、4个桃子图案、画笔、胶棒。(2)导学菜单:①最初认识数时我们就先认识了数“1”,请用“1”写三句话。②把20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子的多少。
2.在探究中使用。探究活动是数学学习的主阵地,采取学案导学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导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归纳出基本知识点,找出并记下疑点、难点问题。针对疑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成果进行全班汇报展示,教师适当点拨,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3.在巩固中使用。在这一环节使用的学案又称巩固案,教师要精心地挑选一些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练习的设计要由浅入深,丰富多彩,这样使学生通过练习来消化自己所学的内容,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迁移,达到内化的目的。教师也能对学生的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反馈,做到堂堂清,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案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创设好教学情境,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下去的强烈欲望。
2.使用学案时,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要防止使学案变成了一问一答的练习题,不要被学案所束缚,成为教学的累赘。
3.使用学案式教学容易出现优生更好,差生更差,两极分化的情况,所以教学中要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做好个别辅导。
总之,学案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预习能力、交流能力等综合学习能力,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苦学、死学、难学、学会”变为“乐学、活学、易学、会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