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建立食物及呕吐物中米酵菌酸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Exactive)。方法 样品用乙腈超声提取,5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过0.22μm PTFE滤膜后,经Waters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分离,乙腈-5 mmol/L乙酸铵(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样量5.0μl,在高分辨质谱仪T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食物及呕吐物中米酵菌酸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Exactive)。方法 样品用乙腈超声提取,5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过0.22μm PTFE滤膜后,经Waters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分离,乙腈-5 mmol/L乙酸铵(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样量5.0μl,在高分辨质谱仪Targeted-SIM模式下检测,运用以保留时间及相应分子离子峰的精确质量数进行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 米酵菌酸在1μg/L~200μg/L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 0.999,不同基质(呕吐物、汤圆、河粉、木耳) 3个水平(1μg/kg、20μg/kg、100μg/kg)的加标回收率为87.7%~111.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10.0%;方法检出限为0.01μg/kg,方法定量限为0.03μg/kg。结论 本方法快速、准确、可靠,灵敏,适合食物和呕吐物中米酵菌酸的快速定性定量测定。
其他文献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对患者健康形成巨大威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糖尿病患者中12%~25%的概率为会出现足部溃疡,足溃疡是糖尿病最严重且治疗花费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为提高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治疗和护理效果。经过反复研究分析,足溃疡患者伤口清理应包括坏死组织、夹杂物、渗液和细胞性负荷,从而促进伤口愈合。
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正是大班幼儿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涉及幼儿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对他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对自身行为的管理、人际交往的方式影响着他们的群体认同、接纳程度;同时这样一种独特的环境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自身的行为,进而塑造着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2019年6月30日)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中常办函[2018]239号《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转送的函》要求,市中级法院高度重视,对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进行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10月至1 1月,监察和司法委员会根据常委会年度监督计划安排,在肖有胜副主任的带领下组织开展了全市法院系统刑事审判工作专题调研,结合罗筱玲院长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所作的专项工作报告,现提出如下审议意见:近年来,全市两级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全面把握新时代刑
朴素的办学情怀南京市六合特校创办于1986年,学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栉风沐雨,走过了艰难的34年。回顾三十多年办学历程,六合特校一步步从艰辛中走来,一步步在困境中点亮斗志。每一个特殊孩子家庭背后都有一个个令人心酸的故事,我们的工作承载着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的希望与梦想。六合区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服务于全区残障儿童少年,实施学前、义务、职业教育的十五年制公办学校。现有16个
目的 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快速检测酵米面中米酵菌酸和毒黄素的确证方法。方法 样品经乙腈提取后,采用Qu ECh ERS方法净化,取上清液氮吹至干,10%乙腈水复溶,过0.20μm尼龙滤膜上机检测。色谱分离采用ACQUITY HSS T3色谱柱,乙腈-2 mmol/L乙酸铵溶液体系梯度洗脱,质谱部分采用正负离子切换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信息采集,对待测组分进行定性定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法颁布标志着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了"国事"。《意见》和法规的实施,标志着教育
目的分析广东省河粉类食品相关米酵菌酸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米酵菌酸中毒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广东省河粉类食品相关米酵菌酸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20年广东省共报告5起因食用河粉类食品引起的米酵菌酸中毒事件,中毒21人,死亡9人,病死率为42.9%;临床特征出现较多的症状是呕吐、腹泻、腹痛;主要发生在第三、四季度。广东省5起米酵菌酸中毒事件涉事食品均为食品
采用在湿米粉及其原料米和米浆中分别接入不同浓度(103、105和107cfu/mL)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简称“椰毒假单胞菌”),在最佳产毒温度(26℃)和最佳生长温度(36℃)中培养并检测毒素米酵菌酸含量变化等技术,研究分析了椰毒假单胞菌在三种食物基质中的生长产毒规律以及相关风险。结果表明:椰毒假单胞菌产米酵菌酸的量与食物基质中椰毒假单胞菌量呈正相关,与食物性状、含水量等有较大相关性;相同接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