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与写的交融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j4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中学古诗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严重脱节的现象,指出中学古诗文既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思想境界的阅读范本,更是中学生学习各式文体写作的范本。同时提出不但要抓好古诗文阅读教学,更要在此基础上落实写作教学古为今用的观点。
  关键词:中学古诗文;阅读;写作;融合
  中学古诗文教学中,不少人将阅读和写作关系完全割断,从而导致读写分离的怪现象。鉴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正确认识和把握读与写的关系,利用古诗文这个载体,将读和写有机融合,实在很有必要。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是中学生最好的读本。
  中学古诗文所反映的內容容量大。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盛唐的诗人豪气,到宋代的词人幽怨,中学古诗文选材内容无所不及!同时,题材多样,情感丰富。山水诗的倾心山河;田园诗的归隐情怀;边塞诗的建功壮志;羁旅诗的绵绵乡思;送行人眼望孤帆远影,泪洒长亭;闺中妇心系羁旅行役,望夫天涯;怀古感慨百世盛衰,咏物承载高风亮节!感时伤事,忧国忧民;重亲情,重友情,诗词文赋皆有情!这些饱含情感的古诗文,正是陶冶道德情操和提高思想境界的好读物。中学生通过识记、理解和体验来达到积累并传承古文化的目的,这就是古诗文阅读的意义,也正是古诗文教学的任务之一。
  中学古诗文更是中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中学语文所选古诗文篇目中,今天常用的文章体裁基本上具备,而且各式文体在写法上也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典例,是中学生不可多得的写作样本。
  这里有记叙文写作的范本。《曹刿论战》就是典例:有时间“十年春”,有地点“朝廷”“长勺”,有人物“曹刿”“庄公”,有事件“齐鲁长勺之战”,有备战条件及把握战机而获胜的原因,有齐师败绩的结果,记叙文的六要素齐备,就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教学时,通过诵读、翻译及理解来把握文意,这仅仅停留在阅读的层面。如果设置“找出文中记叙六要素”之类的问题,即可加深学生记叙文要素的印象;再顺势布置一篇《记一次主题班会》等记事名篇类作文,并且要求学生学习《曹刿论战》中语言描写的方法,在作文中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这样,写作与阅读就很自然地联系到一起了。作文中有要清楚地叙写出主题班会过程的,有以如珠妙语表现出班会主持人机智而又幽默风趣形象的,收益颇丰。事实说明,参照标本及时训练,写作与阅读相伴,收效是明显的。诸如此类的还有《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鸿门宴》等历史散文,都是叙事类文章,都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写作记叙文。而且这些文章擅长以语言表现人物的智慧和性格,更是学生学习语言描写的好材料。
  也有议论文写作的范本。《六国论》是很好的例证。文章开篇点题,开门见山;主体分析,层次井然;解决问题,合理假设。不仅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环节上体现出议论文的文体特点,而且还使用了对比论证和假设论证的方法,在议论的结构和论证的方法两方面均为中规中矩的议论文典范。教学该文时,完成阅读任务后,要牢牢抓住本文议论的特点,将学生写作议论文时普遍存在的缺点与之对照,让学生牢固议论文典型的结构框架。比起不少学生在议论文开篇时半天不见论点踪影,亮出观点不鲜明,本文论点的快速、精要和鲜明,堪为开门见山之法的标准。又如,学生作文分析时,不会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去设置分论点,不知从哪些角度破解中心论点,从而表现为分论点不周全及层次不清的现象。本文分析过程中,列举赂秦者因赂秦而力亏,不赂秦者因赂秦者力亏而失去强援,从两方面阐释了赂秦乃破灭之道,举例分析,层次清晰。对照写作实际,学生必将大有裨益。《过秦论》《师说》及《劝学》等都属议论类文章,亦可从教学中找到读写融汇的契机。
  还有游记、随笔体式样本。《游褒禅山记》颇具代表性。文章先叙游山览洞之经历,后发非常之观在险远、尽志然后无悔之感慨;先叙后议,由事而理,层次井然,体现出游记的基本特点。对照学生记游作文只览胜却不生发理趣的现象,可以加深学生印象,引导学生在写游记类文章时形成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写作思路和技巧。随后布置《xx记游》《xx有感》之类的文题,学生学习《游褒禅山记》的写法,结合近期某次游览经历或某件耳闻目睹之事,完成作文任务。评选出优秀之作,让学生感悟写法,并再以同类文题反复练习,而后在周记、作文中形成方法,自觉运用。《小石潭记》《石钟山记》等记游类文章都是学生游记、随笔写作取法的典例。
  除此之外,诗词歌赋中写景状物的手法同样是学习的范本。《滕王阁序》极目远眺所见美景,《赤壁赋》“白露横江”的江上景色,阿房宫的巍峨雄壮、富丽堂皇,都是精工细描的成果,这些优美的语段,对学生而言,既是情感的美餐,更是写作的参照。
  还有一种读写结合的方式,是将熟读成诵的佳词名句引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或把古诗文里优美的意境化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使文章有灵气,有文采,有境界。
  意识到古诗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并且自觉而有目的地在阅读时进行写作的训练,定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充分利用好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文本,落实阅读与写作的高度融合,切实发挥古诗文在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变学生枯燥无味、被动消极的古诗文学习为品位高雅、潜心研析的民族文化传承,此乃学生之幸,语文之幸,民族之幸!
  作者简介:
  邓朝品,贵州省福泉市,贵州省福泉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现在很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拖延”现象,这种现象如何解决,本人尝试结合时间管理法则,在书籍装帧设计课程的授课前、中、后过程中做好合理规划,制定好时间节点,有效利用评价与奖励机制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  关键词:时间管理;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国内艺术类考试在高中阶段划归为文科,所以艺术设计类教师及学生都欠缺一定的逻辑思维和统筹的经
摘 要: 基于小学语文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在探讨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任务驱动法逐渐成为广大语文教师推崇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启发学生自学”是现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广大教师开展各项语文教学活动的依据,为实现预期目标,广大教师要加强对任务驱动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质是以某一具体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在融合教学内容的任务中自主探索,从而解决问
摘 要:2002年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一目的论述中渗透着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认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与学习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开始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在教会学生基本的文学常识的前提下,建立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其中诗歌的教学最能够调动学生的审美热情,推动他们将自己真正融入到诗人的感情中。那么,在课堂中教师该如何巧妙地为学生解读诗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  关键词:语文;初中;学生  一、 精彩导入,激发想象  导入是诗歌教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叶圣陶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有效提问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生生互动最经常的形式之一,更是
摘 要:当班主任不太难,但是当好一名班主任就要困难得多。一个班里几十个学生,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班主任付出许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负责,更是对班主任自身的磨炼。管理是一门艺术,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去不断的深入钻研。  关键词:教师;教育;严格;关爱  一直以来,我有一个梦:能光荣地成为人民教师,与充满阳光与激情的学生们一起学习、成长,全心奉献给教育事业。六年的教育工作经历,六年的班主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也成为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小学信息技术被列为基础教育课程是现代信息飞速发展和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表现,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操作水平和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知识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在信息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游戏教学法,让信息课堂更具有趣味性,也逐渐成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较多的教学方法。浅析小
摘 要:“简易方程”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中的重要内容。编排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结合“天平称量物体”这一具体的生活情景,清晰认识等式和方程,详细了解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准确理解方程的意义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易方程;天平称量物体  一、 案例背景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简易方程”之前,他们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和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法则,积累了比较多的数量关系。另外,在学习“简易方程”之前,
摘 要:音乐欣赏教学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幼儿会学会欣赏,主动感知,陶醉在动人的旋律中,形成心灵的熏陶,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音乐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内容,幼儿在欣赏中会得到智力的开发和情感的培养,教师要关注音乐欣赏的教学方式,鼓励幼儿参与到音乐欣赏中,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学;音乐欣赏;有效方法  幼儿歌唱能力的发展主要包括歌词、音域、节奏
摘要:新课改要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导学案教学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框架,但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将导学案与支架式教学融合有效避免以往的固定模式,在教学中建立不同支架,从而促进生物课堂的高效。  关键词:导学案;支架式教学;融合  毕加索说过:“创造之前必先破除”,破除什么?破除教師的“照本宣科”,学生的“按图索骥”,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