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生活方式深受经济收入、住房及周边环境、交通及通讯等因素影响,且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这些因素不断推动着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通过对江苏省常州、盐城两地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调研并借助于实证研究发现,经济收入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住房与周边环境,而交通与通讯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相对较小。
关键词:农村;生活方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0-0027-02
一、农村生活方式概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农村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生活方式该如何界定一直是我们在讨论和总结的,我们课题组通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走访,调查研究以及收集相关文献材料,总结出定义如下:生活方式是一种在当前物质条件下,人们生活于其中并从事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时所展现出来的细节部分的状态。生活方式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现存状态,而是随着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从某一程度上看来,“生活”与“方式”是两个可用于笛卡尔乘积的交互式概念,生活可细分为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宗教生活等,而不同的生活又涵盖了多种活动方式,因而,生活方式从更为广阔的层面而言则是涉及公众生活的各个层面。
二、影响农村生活方式的因素
课题组走访了常州、盐城两地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0份,对于调查问卷则是从男女两性分开来统计的,其中,在针对生活方式改变与否的问题上,男性有80%的居民认为生活方式有较大改变,而女性有73.8%的居民认为生活方式有较大改变。总体来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收入的增多,江苏农村大多数居民的生活都有所改善。经过两地调研,我们初步得出的结论是经济收入、住房与周边环境、交通与通讯以及社会保障这四项因素对生活方式改变有着一定的影响,而这其中,经济收入、住房与周边环境以及交通与通讯对农村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更突出、更明显。
1.经济收入。据调研结果显示,两地农村男性有70%的人认为生活方式的改变中经济收入是重要影响,有52.4%的农村女性认为生活方式的改变中经济收入是重要影响,作为物质基础的经济收入均被农村居民列为第一要素。一方面,随着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农民在衣、食、住、行方面发生明显变化,促进了农村消费方式的改变。根据我们调查问卷可以得知,在着装方面,价格已不是唯一考虑的因素,人们(对于着装)已经从追求价格便宜到现在追求时尚潮流。在食品方面,每年人们在食品(消费)上的消费越来越高。在住房方面,随着周边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娱乐设施投资(在)的不断加大,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不断的进步。同时,经济收入的提高也意味着农民具备了改变原有生活方式的经济承载力。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物质生活的改善,农民的精神生活也亟待丰富。
2.住房与周边环境。据调研结果显示,有43.3%的农村男性认为住房与周边关系是影响生活方式改变的因素,有41%的农村女性认为住房与周边关系是影响生活方式改变的因素,男性居民比女性居民高出2.3%。常州、盐城两地农村的自然环境已远不如从前,但农村周边的基础设施正在逐渐完善、周边的治安环境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此外,常州农村地区的住房以楼房和公寓居多,而盐城农村地区以平房和楼房居多,还有极少数的农村别墅。由此可以看出,农村正在逐步向城镇化发展,这反映了农村生活方式在不断向城镇生活方式(改变)转变,农村生活方式正在提高到更上一层的水平。
3.交通与通讯。据调研结果显示,有56.7%的男性认为交通与通讯对农村生活方式改变起重要作用,有32.8%的农村女性认为交通与通讯对农村生活方式改变起重要作用,男性居民的体验则比女性居民更为深刻,高出了23.9%。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公路越修越宽、越来越平坦,交通工具品种繁多、性能不断增强,农民的出行已不再是难题。而随着手机、电视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以及网络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农民不再只是守着那一亩三分地的农民,他们通过手机、电视、电脑尤其是网络来扩大他们的交际范围;学习新的生产技术和知识;了解更为广阔而未知的世界;丰富原本单调乏味的娱乐生活。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
本文中,有两类变量,即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其中前者为农村生活方式,后者包括经济收入、住房及周边环境、交通及通讯。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根据调研结果,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被解释变量与各解释变量之间相关性
注:本表分析数样本为30。
由上表可知,经济收入与农村生活方式改变的相关性为0.867,住房及周边环境和农村生活方式改变的相关性为0.774,交通及通讯和农村生活方式改变的相关性为0.501。所以,我们认为,经济收入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住房与周边环境,而交通与通讯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相对较小。
1.经济收入是影响农村生活方式的最大因素。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方式明显改善。其中,经济收入的增加是促进农村生活方式改善的最有影响力的因素。据调查统计,经济收入与农村生活方式改变的相关性为0.867。收入可以分为过去收入、当前收入和未来预期收入。人们改善自身的生活方式受到这三种收入的影响。
首先,常州、盐城两地农民的过去收入相对来说比较低,生活方式比较单一,注重的是生存资料消费,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在购衣方面,绝大部分农民选择在小商铺购买价格合理的衣服;在食品方面,绝大部分家庭食品支出较多;在住房方面,大多数家庭居住在平房里;在出行方面,很多农民出行选择步行或自行车。另外,文化基础设施仍较罕见。微薄的经济收入决定了农村生活方式的单一化。 其次,经调查,两地农民的当前经济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方式逐渐多样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购衣方面,人们选择的标准不再唯一,价格、时尚、舒适等因素均成为购衣的衡量指标;在食品方面,人们的食品支出费用明显增加;在住房方面,平房不再是人们的唯一居住场所,楼房、公寓、别墅逐渐建起;在出行方面,人们选择的出行方式多样化,自行车、电动车、私家车……另外,文化基础设施逐渐建设起来,更多的农村人口加入到文化活动中。可观的的经济收入决定了农村生活方式的多样化。
最后,调查显示,两地农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很乐观,生活方式有望进一步改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增加收入的方式方法逐渐多样化,储蓄、债券、股票、保险……都为人们带来了更加可观的收入,农民对未来收入的期望很大也很乐观,更愿意选择利于自身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的多样化的消费方式。
2.住房及周边环境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较大。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善的过程中,住房及周边环境的改善是促进农村生活方式改善的重要因素之一。据常州、盐城两地住房及周边环境总调查结果显示,住房及周边环境与农村生活方式改变的相关性为0.774。
首先,在居住条件上,48.71%的农民居住在楼房,25.83%的农民居住在砖瓦平房,22.14%的农民居住在公寓,3.32%的农民居住在别墅。可见,农村居住环境、条件不一,使得农村生活方式多样化。
其次,在居住环境方面,27.8%的农村居住地开通了自来水管道,25.32%的农村居住地开通了公路,19.5%的农村居住地开通了数字电视,18%的农村居住地开通了光纤宽带,7.12%的农村居住地开通了管道煤气,2.26%的农村居住地开通了净水装置。另外,周边治安比较好,人们对此比较满意。可见,农村居住环境有所改善,使得农村生活方式日益改善、农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最后,在基础设施上,22%的农村配备了棋牌室,21.45%的农村配备了老年活动中心,18.36%的农村配备了舞蹈广场,17.64%的农村配备了农村图书馆。可见,农村精神文化活动越来越多,改善了农村生活结构,使得农村生活方式逐渐多样化。
3.交通及通讯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较小。据调查统计,交通及通讯与农村生活方式改变的相关性为0.501,是农村生活方式改变影响力较小的因素。从农村当前情况看来,在交通上,42.9%的农村是水泥路,26.73%的农村是柏油马路,19.8%的农村是沥青路,9.9%的农村是石子路,0.66%的农村是土路,许多农村交通设施逐渐完善,交通逐渐便利化,它们改善了农村生活结构,但由于人们出远门的情况不多,因而,交通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不大;在通讯方面,当前农村的通讯工具也逐渐多样化、便利化,农民的通讯方式也逐渐改变,但是,农民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其他生活方式上,通讯方式影响不大。
四、 结语
本文的调研及实证研究表明,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主要是经济收入、住房及周边环境、交通及通讯影响的结果。其中,经济收入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最大,住房与周边环境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比较大,而交通与通讯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相对较小。因而,要改进农村生活方式、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必须从这三方面着手。首先,必须增加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的收入预期。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扩大就业,深化农村改革;农民应当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和素质,适应多层次的就业环境。其次,改善住房及周边环境。优化住房条件和环境,加强住房周边治安管理,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不断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最后,改善交通及通讯。当地政府应努力建设便利化的交通环境,完善交通设施;加强通讯的全民化、便利化。
关键词:农村;生活方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0-0027-02
一、农村生活方式概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农村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生活方式该如何界定一直是我们在讨论和总结的,我们课题组通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走访,调查研究以及收集相关文献材料,总结出定义如下:生活方式是一种在当前物质条件下,人们生活于其中并从事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时所展现出来的细节部分的状态。生活方式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现存状态,而是随着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从某一程度上看来,“生活”与“方式”是两个可用于笛卡尔乘积的交互式概念,生活可细分为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宗教生活等,而不同的生活又涵盖了多种活动方式,因而,生活方式从更为广阔的层面而言则是涉及公众生活的各个层面。
二、影响农村生活方式的因素
课题组走访了常州、盐城两地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0份,对于调查问卷则是从男女两性分开来统计的,其中,在针对生活方式改变与否的问题上,男性有80%的居民认为生活方式有较大改变,而女性有73.8%的居民认为生活方式有较大改变。总体来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收入的增多,江苏农村大多数居民的生活都有所改善。经过两地调研,我们初步得出的结论是经济收入、住房与周边环境、交通与通讯以及社会保障这四项因素对生活方式改变有着一定的影响,而这其中,经济收入、住房与周边环境以及交通与通讯对农村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更突出、更明显。
1.经济收入。据调研结果显示,两地农村男性有70%的人认为生活方式的改变中经济收入是重要影响,有52.4%的农村女性认为生活方式的改变中经济收入是重要影响,作为物质基础的经济收入均被农村居民列为第一要素。一方面,随着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农民在衣、食、住、行方面发生明显变化,促进了农村消费方式的改变。根据我们调查问卷可以得知,在着装方面,价格已不是唯一考虑的因素,人们(对于着装)已经从追求价格便宜到现在追求时尚潮流。在食品方面,每年人们在食品(消费)上的消费越来越高。在住房方面,随着周边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娱乐设施投资(在)的不断加大,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不断的进步。同时,经济收入的提高也意味着农民具备了改变原有生活方式的经济承载力。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物质生活的改善,农民的精神生活也亟待丰富。
2.住房与周边环境。据调研结果显示,有43.3%的农村男性认为住房与周边关系是影响生活方式改变的因素,有41%的农村女性认为住房与周边关系是影响生活方式改变的因素,男性居民比女性居民高出2.3%。常州、盐城两地农村的自然环境已远不如从前,但农村周边的基础设施正在逐渐完善、周边的治安环境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此外,常州农村地区的住房以楼房和公寓居多,而盐城农村地区以平房和楼房居多,还有极少数的农村别墅。由此可以看出,农村正在逐步向城镇化发展,这反映了农村生活方式在不断向城镇生活方式(改变)转变,农村生活方式正在提高到更上一层的水平。
3.交通与通讯。据调研结果显示,有56.7%的男性认为交通与通讯对农村生活方式改变起重要作用,有32.8%的农村女性认为交通与通讯对农村生活方式改变起重要作用,男性居民的体验则比女性居民更为深刻,高出了23.9%。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公路越修越宽、越来越平坦,交通工具品种繁多、性能不断增强,农民的出行已不再是难题。而随着手机、电视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以及网络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农民不再只是守着那一亩三分地的农民,他们通过手机、电视、电脑尤其是网络来扩大他们的交际范围;学习新的生产技术和知识;了解更为广阔而未知的世界;丰富原本单调乏味的娱乐生活。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
本文中,有两类变量,即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其中前者为农村生活方式,后者包括经济收入、住房及周边环境、交通及通讯。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根据调研结果,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被解释变量与各解释变量之间相关性
注:本表分析数样本为30。
由上表可知,经济收入与农村生活方式改变的相关性为0.867,住房及周边环境和农村生活方式改变的相关性为0.774,交通及通讯和农村生活方式改变的相关性为0.501。所以,我们认为,经济收入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住房与周边环境,而交通与通讯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相对较小。
1.经济收入是影响农村生活方式的最大因素。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方式明显改善。其中,经济收入的增加是促进农村生活方式改善的最有影响力的因素。据调查统计,经济收入与农村生活方式改变的相关性为0.867。收入可以分为过去收入、当前收入和未来预期收入。人们改善自身的生活方式受到这三种收入的影响。
首先,常州、盐城两地农民的过去收入相对来说比较低,生活方式比较单一,注重的是生存资料消费,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在购衣方面,绝大部分农民选择在小商铺购买价格合理的衣服;在食品方面,绝大部分家庭食品支出较多;在住房方面,大多数家庭居住在平房里;在出行方面,很多农民出行选择步行或自行车。另外,文化基础设施仍较罕见。微薄的经济收入决定了农村生活方式的单一化。 其次,经调查,两地农民的当前经济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方式逐渐多样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购衣方面,人们选择的标准不再唯一,价格、时尚、舒适等因素均成为购衣的衡量指标;在食品方面,人们的食品支出费用明显增加;在住房方面,平房不再是人们的唯一居住场所,楼房、公寓、别墅逐渐建起;在出行方面,人们选择的出行方式多样化,自行车、电动车、私家车……另外,文化基础设施逐渐建设起来,更多的农村人口加入到文化活动中。可观的的经济收入决定了农村生活方式的多样化。
最后,调查显示,两地农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很乐观,生活方式有望进一步改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增加收入的方式方法逐渐多样化,储蓄、债券、股票、保险……都为人们带来了更加可观的收入,农民对未来收入的期望很大也很乐观,更愿意选择利于自身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的多样化的消费方式。
2.住房及周边环境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较大。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善的过程中,住房及周边环境的改善是促进农村生活方式改善的重要因素之一。据常州、盐城两地住房及周边环境总调查结果显示,住房及周边环境与农村生活方式改变的相关性为0.774。
首先,在居住条件上,48.71%的农民居住在楼房,25.83%的农民居住在砖瓦平房,22.14%的农民居住在公寓,3.32%的农民居住在别墅。可见,农村居住环境、条件不一,使得农村生活方式多样化。
其次,在居住环境方面,27.8%的农村居住地开通了自来水管道,25.32%的农村居住地开通了公路,19.5%的农村居住地开通了数字电视,18%的农村居住地开通了光纤宽带,7.12%的农村居住地开通了管道煤气,2.26%的农村居住地开通了净水装置。另外,周边治安比较好,人们对此比较满意。可见,农村居住环境有所改善,使得农村生活方式日益改善、农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最后,在基础设施上,22%的农村配备了棋牌室,21.45%的农村配备了老年活动中心,18.36%的农村配备了舞蹈广场,17.64%的农村配备了农村图书馆。可见,农村精神文化活动越来越多,改善了农村生活结构,使得农村生活方式逐渐多样化。
3.交通及通讯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较小。据调查统计,交通及通讯与农村生活方式改变的相关性为0.501,是农村生活方式改变影响力较小的因素。从农村当前情况看来,在交通上,42.9%的农村是水泥路,26.73%的农村是柏油马路,19.8%的农村是沥青路,9.9%的农村是石子路,0.66%的农村是土路,许多农村交通设施逐渐完善,交通逐渐便利化,它们改善了农村生活结构,但由于人们出远门的情况不多,因而,交通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不大;在通讯方面,当前农村的通讯工具也逐渐多样化、便利化,农民的通讯方式也逐渐改变,但是,农民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其他生活方式上,通讯方式影响不大。
四、 结语
本文的调研及实证研究表明,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主要是经济收入、住房及周边环境、交通及通讯影响的结果。其中,经济收入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最大,住房与周边环境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比较大,而交通与通讯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相对较小。因而,要改进农村生活方式、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必须从这三方面着手。首先,必须增加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的收入预期。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扩大就业,深化农村改革;农民应当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和素质,适应多层次的就业环境。其次,改善住房及周边环境。优化住房条件和环境,加强住房周边治安管理,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不断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最后,改善交通及通讯。当地政府应努力建设便利化的交通环境,完善交通设施;加强通讯的全民化、便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