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市场篇
如果以苏宁电器上市首日开盘价买入,持有其股票到现在,将获得30倍的投资回报,名副其实的Tenbagger。更奇妙的是,直到今天,苏宁电器的增长势头仍然强劲。
“Tenbagger”,股票投资术语,代指那些几年内能涨10倍的股票。
只有业绩稳定而高速增长的上市公司,才可能被资本市场塑造成Tenbagger。如何实现业绩稳定而高速增长?大的市场、快速扩张、规模效应、盈利能力,当然还有具有生命力的商业模式和卓然有效的企业管理。商业零售行业似乎是孕酿Tenbagger的合适土壤。
2004年,苏宁电器(002024.SZ)借道中小板登陆A股市场,资本驱动下的苏宁在市场上迅速扩张,直到今天苏宁仍在以每30万人口一家苏宁门店为目标,不停地跑马圈地。而在资本市场上,苏宁电器自上市至2007年终,其年均营收增长率都在50%以上,同期净利润增长率接近三位数。即便是遭遇金融危机的2008和2009年,苏宁也依然能够保持30%左右的增长。
苏宁上市后至今,股本规模扩张了48倍,仅按近期18元的股价计算,其复权价格接近900元。如果以苏宁电器上市首日开盘价买入,持有其股票到现在,将获得30倍的投资回报,名副其实的Tenbagger。更奇妙的是,直到今天,苏宁电器的增长势头仍然强劲。
“中国市场太大了。”这是我们前述拜访过的商业连锁企业高层共同发出的感叹,无论是苏宁、国美,还是迪信通、吉峰农机,他们都是所在市场领域中的绝对主导型企业,但相比整个市场容量总值来说,他们的市场占有率甚至还是微不足道的。
这就是商业零售企业,尤其是商业连锁企业被资本所热捧的直接理由。
不过,金融危机多少让投资者心理埋下了阴影,对于宏观经济形式的判断,对于政策面的猜度,让很多事情看起来多少有些困惑。比如,近期投资者热议的消费市场对于政策刺激的依赖性的问题。
联合证券分析师耿邦昊认为,对于政策面的担忧没有必要,因为拉内需、促消费是政府多年来一直坚持做的事情,“未来只会加强不会减弱”;而从市场本身来看,中国消费者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构建,虽然不会立竿见影的拉升需求的增长,但始终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市场。
市场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的是商业零售类企业的业绩。“我们去商业零售类的上市公司调研,有这样一个感觉:这个行业里的企业除了在某个阶段上通过资本市场的收购兼并,实现规模的迅速放大外,基本上增长都是很稳定的。这也是其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原因。”
那么,有苏宁这样的样板公司,投资者如何寻找商业零售类上市公司中的Tenbagger呢?耿邦昊梳理出三个筛选条件:规模效应、体制效率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其实,总结商业连锁企业和普通零售企业的差别就在于,商业连锁企业的核心优势是通过一个可复制的途径将企业规模迅速放大,并形成规模效应,壮大之后,它可以在行业里横向兼并收购。所以,投资者在这个方面要选择有一定扩张能力或者属于区域性龙头的企业。比如百货公司和超市当中的区域性龙头企业。
企业体制也是一个需要观察的问题。“我们观察一些国资背景的商业零售公司虽然家底殷实、资源有优势,但管理效率很低,另一些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管理效率高,企业干劲足,很容易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同。”
还有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除了苏宁、国美这样的抓住上下游集中度较高,对接成本较低的企业之外,还有一些就是根据市场消费习惯改变而产生的新商业模式。比如药妆连锁店、旅游产品订制公司以及类似京东商城的电子商务平台、类似腾讯拥有核心用户资源的零售平台的企业。”
“我们观察从2001到2008年的行业估值水平,整个商业零售板块相对于沪深300指数有1.7倍的平均溢价,也就是说沪深300指数公司15倍PE的时候,商业零售板块的PE相应的应该在25.5倍左右。在股市进入熊市的时候,这个溢价甚至会更高。”耿邦昊分析认为,抗风险性和较其他行业更为稳定的收益使商业零售板块的估值始终保持在30—35倍左右,投资者可以结合这个范围来判断投资机会。
如果以苏宁电器上市首日开盘价买入,持有其股票到现在,将获得30倍的投资回报,名副其实的Tenbagger。更奇妙的是,直到今天,苏宁电器的增长势头仍然强劲。
“Tenbagger”,股票投资术语,代指那些几年内能涨10倍的股票。
只有业绩稳定而高速增长的上市公司,才可能被资本市场塑造成Tenbagger。如何实现业绩稳定而高速增长?大的市场、快速扩张、规模效应、盈利能力,当然还有具有生命力的商业模式和卓然有效的企业管理。商业零售行业似乎是孕酿Tenbagger的合适土壤。
2004年,苏宁电器(002024.SZ)借道中小板登陆A股市场,资本驱动下的苏宁在市场上迅速扩张,直到今天苏宁仍在以每30万人口一家苏宁门店为目标,不停地跑马圈地。而在资本市场上,苏宁电器自上市至2007年终,其年均营收增长率都在50%以上,同期净利润增长率接近三位数。即便是遭遇金融危机的2008和2009年,苏宁也依然能够保持30%左右的增长。
苏宁上市后至今,股本规模扩张了48倍,仅按近期18元的股价计算,其复权价格接近900元。如果以苏宁电器上市首日开盘价买入,持有其股票到现在,将获得30倍的投资回报,名副其实的Tenbagger。更奇妙的是,直到今天,苏宁电器的增长势头仍然强劲。
“中国市场太大了。”这是我们前述拜访过的商业连锁企业高层共同发出的感叹,无论是苏宁、国美,还是迪信通、吉峰农机,他们都是所在市场领域中的绝对主导型企业,但相比整个市场容量总值来说,他们的市场占有率甚至还是微不足道的。
这就是商业零售企业,尤其是商业连锁企业被资本所热捧的直接理由。
不过,金融危机多少让投资者心理埋下了阴影,对于宏观经济形式的判断,对于政策面的猜度,让很多事情看起来多少有些困惑。比如,近期投资者热议的消费市场对于政策刺激的依赖性的问题。
联合证券分析师耿邦昊认为,对于政策面的担忧没有必要,因为拉内需、促消费是政府多年来一直坚持做的事情,“未来只会加强不会减弱”;而从市场本身来看,中国消费者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构建,虽然不会立竿见影的拉升需求的增长,但始终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市场。
市场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的是商业零售类企业的业绩。“我们去商业零售类的上市公司调研,有这样一个感觉:这个行业里的企业除了在某个阶段上通过资本市场的收购兼并,实现规模的迅速放大外,基本上增长都是很稳定的。这也是其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原因。”
那么,有苏宁这样的样板公司,投资者如何寻找商业零售类上市公司中的Tenbagger呢?耿邦昊梳理出三个筛选条件:规模效应、体制效率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其实,总结商业连锁企业和普通零售企业的差别就在于,商业连锁企业的核心优势是通过一个可复制的途径将企业规模迅速放大,并形成规模效应,壮大之后,它可以在行业里横向兼并收购。所以,投资者在这个方面要选择有一定扩张能力或者属于区域性龙头的企业。比如百货公司和超市当中的区域性龙头企业。
企业体制也是一个需要观察的问题。“我们观察一些国资背景的商业零售公司虽然家底殷实、资源有优势,但管理效率很低,另一些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管理效率高,企业干劲足,很容易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同。”
还有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除了苏宁、国美这样的抓住上下游集中度较高,对接成本较低的企业之外,还有一些就是根据市场消费习惯改变而产生的新商业模式。比如药妆连锁店、旅游产品订制公司以及类似京东商城的电子商务平台、类似腾讯拥有核心用户资源的零售平台的企业。”
“我们观察从2001到2008年的行业估值水平,整个商业零售板块相对于沪深300指数有1.7倍的平均溢价,也就是说沪深300指数公司15倍PE的时候,商业零售板块的PE相应的应该在25.5倍左右。在股市进入熊市的时候,这个溢价甚至会更高。”耿邦昊分析认为,抗风险性和较其他行业更为稳定的收益使商业零售板块的估值始终保持在30—35倍左右,投资者可以结合这个范围来判断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