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审判战争犯罪的外在表征与法律实质

来源 :荆楚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473121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出现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美军对战争罪的草草处罚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不满,而美军却宣称审判战争罪的法律实践并无不妥.事实上,美国通过《统一军事司法典》《战争罪法案》和《军事委员会法案》建立起针对本国军人、平民以及战俘和非法战斗员的不同战争罪法律规范.在国家利益和军事利益的指引下,美国构建起一套内外有别、罪罚错位的战争罪惩治体系,通过法律技术的运用,掩盖公正惩治战争罪的责任,塑造本国军事行动合法性,保护国家的军事利益.
其他文献
《玉堂杂记》是南宋政治家周必大撰写的记录当时典章制度之书.该书最初版本已经失传,现存《玉堂杂记》均在各丛书之中.《玉堂杂记》各版本之间互有关联,宋刻《百川学海》本为各版本之源头,明代华珵刻《百川学海》本则与明清各版本的《玉堂杂记》关系紧密,不同年代《说郛》本的《玉堂杂记》呈现出不同的版本特点,早期刻本与明代华珵刻《百川学海》本并列,亦有一些版本由于信息较少无从判断.
人的基本权利观念自提出以来便遭到形形色色的反对,一个重要原因是该观念缺乏充足的哲学论证.传统的论证模式以自然权利理论为基础,而自然权利理论的形而上学和本体论特征受到功利主义、历史主义、实用主义和社群主义的批评.当代的论证模式巧妙地运用了人性论和建构主义.格里芬式的论证模式主要从人权的概念出发,探讨这一概念本身所蕴含的哲学意义,以此规定人的基本权利的内容与范围;罗尔斯式的论证模式是以公共理性和重叠共识为基础的建构主义模式,基本权利的对象不是通过对概念本身的分析所能规定的,而是一种建构程序的结果,这种程序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