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浔江到西江奔向大海的最后航程“珠江漂流考察记”之终结篇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elf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球人文地理 125
  离开白龙滩后,本文作者开始了此次珠江漂流考察的最后一段航程。随着终点越来越近,作者的心情也越来越复杂:看到沿岸的工厂将污水悉数排入江水中,他感慨万千;在快要接近终点时,他时常经历雷暴雨,还不得不弃舟上岸避雷——似乎越是靠近终点,就越是困难重重。最终,在经过了65天的漂流后,他终于在珠海大桥下登岸,完成了这场长达2500公里,一路留下深刻记忆的珠江漂流考察。
  
  这次珠江漂流考察,和我以往所有的户外探险都不同,我总觉得它就像灵魂深处的一束光,大幕拉起,灯光熄灭,这其中,我所有的发现都成为了我的拥有。这份拥有,又带着一股沉闷的疼痛。它刺伤了我的某种幻想,迫使我撕开那些绚丽的纱帘,去直面事实,独立思考。2500 公里的流光幻影里,有快乐、有悲伤、有愤怒、有害怕……
  这种植根于独立思考中生命的野性,让我崇敬,也让我害怕。然而我终究心怀感激,这65天以来的点点滴滴,毋庸置疑,将是我一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我怕时间流逝得太快,来不及激动就进入中年,所以我把每一段航程都当做一次修行。无论好或不好,都是一个过程。
  1白龙滩→红渡→合山→来宾告别了烟雨朦胧的天气,白云间的阳光终于慷慨地倾泻了下来。我一边沐浴着阳光,一边欣赏着两岸的景色,虽然有迁江水坝的拦阻,但水流也不慢。
  5月7日清晨6点半,我在白龙滩下水前再次确认了地图,确保当天能完成漂流到红渡镇(72 公里)的航程。沿途,我看到了很多大红标语,那些激昂的文字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执政特色。然而水面却是平静的,两岸风景变化小,河道拐弯也少,从江面上看好像完全是静水。到了下午3点半,同行的朋友担心地说:“静水速度好慢,今天怕是到不了红渡吧。”其实,水面的平静是一种假象,主要是因为这段河流已经积累了上游大量的江水,水较深,江面也很宽,最主要的是,这段河道较直,没什么弯,所以水以一种温和的匀速流淌。
  在欣赏了一路的美景后,我们接近了乐滩水坝。正常情况下,水坝前 1 公里左右的水域是禁区,果然,离乐滩水坝还有1.5公里时,两岸已经标示出了禁区字样。我们上了岸,遇见一位大叔,大叔说这里以前有公车可以进镇,但已经停开两年了,现在只能步行前往。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徒步去红渡镇。路旁是大片桑树林,几对夫妻在采集桑叶,他们都是以养蚕为生的农民——养蚕是当地政府为农民制定的脱贫政策。
  负重徒步 6 公里,我们都累得不行,到镇上找了一家极其简陋的旅馆,倒头就睡。
  第二天,我们继续前行。到合山的水路烟雨朦胧,河水的流动让艇和心都轻快起来。我们一路磕着瓜子,哼着小曲,愉快划行,经过合山发电厂后上岸。
  因为受到乐滩水坝的截流,下游的水量较少,河床的边沿露出水面,变成了草地,成了放马的好地方。我们找到合适的地方上岸后,江边一位渔民大哥热情地帮我们联系了小车,他坦诚地说:“一般本地人收10块,你们外地人要多收5块。”我们还是感激地道谢。司机把我们拉到了合山城区里的一家酒店旁,酒店大堂很豪华,客房却和大堂的档次相差甚远,我们只好另觅住处。
  休息好之后,我们继续上路。告别了烟雨朦胧的天气,白云间的阳光终于慷慨地倾泻了下来。我一边沐浴着阳光,一边欣赏着两岸的景色,虽然有迁江水坝的拦阻,但水流也不慢。过了迁江水坝,水流开始变急,顶峰时期艇速可达到每小时 14公里。不久后,我决定上岸买些补给,沿着一条小路走,来到一个村庄,发现村民们竟把祖先的坟墓建在村口,不知是不是为了让祖先不用在荒山野岭里那么孤独。由于珠江还处在休渔期,江面上唯一能看到的依然只有采砂船。到了来宾市,同行的朋友就要回珠海了。送走朋友,随后的珠江漂流,我又成了“孤家寡人”。
  2来宾→大湾→桂平→平南→藤县排污口附近的江面密密麻麻全是泡沫污水,强烈的化学品味道熏得我眼泪直流,感觉像是泡在化学药水里。我担心药水溅到身上,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划桨。
  离来宾最近的一个江边县城是武宣,有110公里,计划分两日完成,如果其间在鸳鸯背村附近露营,平均一天要前行 55公里,应该可以完成。
  不料一大早,我就被夹杂着雷声的暴雨吵醒。隔着窗帘,外面的瓢泼大雨再加上雷声,让我决定放弃当天的划艇计划。一般来说,下雨划艇没问题,但如果加上打雷,那就绝对不能下水了。等了差不多两小时,听不到雷声了,于是果断收拾装备,下水。经过了暴雨,原本清澈的江水变成了黄泥水。
  划了大概1公里,江面变得宽阔起来,水面也很平静。前方有一条排污渠向红水河排放污水,排污口附近的江面密密麻麻全是泡沫污水,强烈的化学品味道熏得我眼泪直流,感觉像是泡在化学药水里。我担心药水溅到身上,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划桨。本来打算划到鸳鸯背村附近露营,但天空乌云密布,随时都有下暴雨的可能,便决定就近到大湾乡客栈过夜。
  大湾码头停满了小渔船,只有一条船上有人,是一位头发花白的大伯。大伯反复播放着一曲只有两句话的咸水歌。他听的这首歌是一个中年妇女的声音,其实就是念歌词,念到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把尾音拉长。大伯好像十分迷恋这首歌,一边听,一边闭着眼睛,像是在沉思什么。
  本来计划从武宣到桂平72公里的行程分两天完成,中途在大藤峡江边露营。在水流速度不错的黔江,如果一天前行36公里,会相当轻松,所以我在9点半才开始出发。没想到水流实在太快,特别是进入大藤峡区后,由于峡谷中江面变窄,流速更快,所以进度远远超出了计划,干脆一天完成了这段72公里的航程。
  黄昏7点多,我到达桂平。这里离黔江尽头只有500米,再往前就是黔江与郁江的汇合处——三江口。过了三江口,前面就是珠江主江的第四段:浔江。
  5月14日早上,我从桂平县政府附近的码头下水。刚下水不久,就听到前面震耳欲聋的水声。原来在前面黔江与郁江的交汇处,江水翻起了滚滚白浪,从水声判断,恐怕有三级浪的程度。因为翻腾的白水是在右岸,于是我赶紧往左岸划。距离交汇处1公里外都能看见那翻滚的白浪,让我有些心悸。但水流速度太快,我的速度远远比不上被水流拉回白浪的速度——我还是被拉到白浪区,但我赶紧调好方向,将船头对着白浪,躲过了最厉害的浪头,从旁边的一级左右的轻度白水中擦过。本来流速已经很快了,加上白水的加速,200多米长的白水带一瞬间就漂过了。等我反应过来,小艇已经脱离了白水带,回头望去,那片翻腾的水域已经若隐若现,隆隆的水声也被左边逆流而上的货船声音所掩盖。   不久,江边出现了北回归线塔,说明已经进入了北回归线。天气闷热,岸边的草坡上,已经看不到马的身影,只有水牛在享受美味的绿草。这一段水流还是不错虽然有点逆风,但我还是顺利地到达了平南县,全程 50 公里。
  5月15日一早,我在平南堤岸装艇顺流而下,又看见不少排污渠。出了平南县不远,就看到江边密密麻麻的工厂,烟雾迷蒙,粉尘飞扬,工厂与江面之间铺满了白色粉末,像刚刚下了场大雪。我快速划离这个地方。
  从平南到藤县将近70公里,加上这一段的水流速度一直在减慢,要像大藤峡段那样一天前行 70 公里,几乎不可能了。加上逆风抵消了水流,几乎相当于静水手停艇也停。若是遇到大风,风的作用比水流大,手停艇退。这一路划得非常辛苦晚上10点才终于到达藤县,从跨江大桥桥头上岸,直奔客栈,钻进睡袋,大概一秒不到就进入了睡眠。
  3藤县→人和镇→梧州→郁南→云安→肇庆这静默的江水裹挟着千千万万颗水滴奋勇向前,它们的力量太强大了,这世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拦它们,也正因如此,我才那么地敬畏它们。
  从藤县出发,离梧州水坝已很近了,加上江面很宽,所以基本上没什么水流,只微微有点逆风。下午将近6点时,风开始转大,还下起了雨,隐约听得见远处的闷雷声,于是急忙靠近人和镇上岸。
  刚刚找到酒店,天空就开始电闪雷鸣,刹那间,倾盆暴雨从天而降。这里美其名曰“酒店”,其实不过是一家简陋的客栈。老板是个70多岁的老太太,她打开客房桌子的抽屉,向我展示里面的蚊香,有好大一叠,她说:“这是蚊香,专门对付‘人和蚊’的,一定要点上,‘人和蚊’很厉害。”听了老板的话,我不禁打了个冷战,这里的蚊子居然有专门的名字,必要时,可能要在床上搭帐篷睡觉了。老太太把蚊香取出来,又从抽屉里翻出十多根蜡烛,说:“停电的时候用。”从蜡烛的数量可以得知,这里应该经常停电。果然,老太太刚出房门没多久,在连续三个响雷之后,四周突然漆黑一片——停电了。
  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在床上搭了帐篷睡觉。
  早上出发。经过了一夜的暴雨,水面已经风平浪静,一路平安,晚上8点,到达梧州市区,全程25公里。不知不觉就进入了珠江的最后一段——西江,离家越来越近了。
  前一天过了梧州水坝后,这里已经是西江的黄金水道,河上航运非常繁忙,我尽量靠边划行。到达两广边界处时,我靠岸休息,发了会儿呆。这静默的江水裹挟着千千万万颗水滴奋勇向前,它们的力量太强大了,这世上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拦它们,也正因如此,我才那么地敬畏它们。
  休息完毕,继续划行。中午12点,在航行了22公里后,我到达广东境内第一个县城:封开县。在吃了一碗美味的竹升云吞面后,我继续下水,下午6点到达郁南,全程 45 公里。
  从郁南出发后的那天下午,暴雨又一次来临,雨水打在脸上很痛,但好在水流急,划艇速度明显快了很多。泡了半天的雨,又累又饿,总算到达云安,上岸后也顾不得全身湿淋淋的,直奔餐馆大快朵颐。
  5月21日,我到达肇庆。经历了几日的暴雨,我决定在肇庆休息一天。这是名副其实的休息,我哪里都没去,就待在客栈里发呆。从早上开始,雷暴雨就没有停过,白天恍如黑夜。有人说,周末往往是人最开心或者最难过的时候,因为那时候大家才有空去想想自己,然后发现一些真相,接受一些现实。这一天在肇庆的休息,便是我珠江之行的一个周末,而我要接受的真相或者现实就是:没有人能够拯救珠江,因为这个想法本身就太自大,我们应该拯救的是自己。一路上,我看到那么多排污渠,污水横冲直闯地流入珠江,泛起无数得意洋洋的白泡,而这些白泡所酿成的后果,只能由我们自己承担。
  4肇庆→富湾→珠海我利用河堤的高度来避雷,坐在堤岸与江水交界的边缘,身体顺着河堤的斜坡躺着,尽量让身体与河岸的斜坡融为一体……
  上午10点,天上的乌云正在为下午的暴雨积蓄力量,没有当空烈日,气温较为凉爽。肇庆这座城市太休闲,以至于早上出发的时候,小店都还没开门,所以没买到饮用水。而江水更是不敢喝,连日以来的暴雨,江水变成了黄泥水,雨水还把倾倒在江边的垃圾冲到江里去了,江面上到处都漂浮着大大小小的垃圾岛,一些较大的垃圾岛上,还夹杂着死老鼠之类的动物尸体,发出阵阵恶臭。
  过了鼎湖区,纵观两岸,肇庆的重工业似乎都没有建在江边,却在离江稍远的地方泛起漫天的烟尘,规模很大,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大片土地被烤熟了。
  在沙浦镇,终于又见到了渔船,我总结了一下这一路见过的休渔期的渔船场景。在吾隘镇,只有一个年过花甲的大叔因为没有拿到政府发的休渔补贴,蹲在渔船里修补渔网,他只能在晚上打鱼,免被抓到;在大湾乡,渔码头停满了空空如也的渔船,只有一个白发苍苍的大伯呆在渔船里,反复听着10来秒一个循环、只有一两句话的咸水歌;而在沙浦镇,也因为休渔期,停满了无人看管的渔船,唯一有人的渔船,是一个苍老的阿婆,她穿着泛白的黑衣,戴着斗笠,赤着脚,蹲在渔船上修补渔网。小渔船和阿婆一样老,船尾的木板已经开裂,露出的裂缝大得能塞下一个拳头。
  中午1点,天空已经开始变黑,闪电不停。乌云慢慢从北边靠近,风也突然从温暖的南风转变成凉飕飕的北风,风力迅速变强,在强劲的北风下,河面泛起了白头浪。跟随着乌云而来的,是急促的雷声。这让我感到不安。
  此前,虽然也每天准时下暴雨,也伴随着诸多雷电,但此前的河面窄,两岸高,岸边比河面要高出20多米,而且还有种满了树的马路,在高高的河岸和岸边大树的保护下,暴雨中的雷电基本上对我的安全不构成危险,反而可以跟随暴雨的强风,让行程变得轻松。但从肇庆开始,就进入了珠江三角洲平原,河道宽,水流常年缓慢,因为是冲积平原,两岸几乎都是零海拔,岸边也没有什么植被。雷电中,漂在空旷的河面上,手举着碳纤桨,感觉自己成了空旷江面的避雷针,非常可怕。
  终于,暴雨来临。我赶紧顺着风的推力靠近南岸,然后迅速下艇,把导电性强的碳纤桨拆开两段,平放在艇里。河堤不高,只有4米左右,为了最大限度保持与河堤的高度差,我利用河堤的高度来避雷,坐在堤岸与江水交界的边缘,身体顺着河堤的斜坡躺着,尽量让身体与河岸的斜坡融为一体。
  暴雨中,闪电在前后左右频繁地闪着,雷像是炸开了的锅,此起彼落,似乎要把天空给撕开。身前不远的江面,一道闪电击打在水面上,升起了一缕青烟。为了降低恐怖感,我闭上眼睛,用手塞住耳朵,放松身体,用皮肤的触觉与暴雨进行交流。雨下了一阵后,天没那么黑了,能见度也变高,雷声也渐渐远去。我这才安心上路,终于在高明的小镇富湾靠岸。
  离家越来越近,我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也越来越放松,开始最后的航行。
  5 月 26 日早上,我在大涌镇全禄村的江边下水。这是我珠江漂流的最后一天。从这里开始,已经看不到内河船的踪影,江上遇到的都是海轮。这也意味着,我已经到了珠江的出海口了。下午4点半,在珠海大桥下,我结束了行程2500公里、历时65天的珠江漂流考察。
其他文献
当电影《手机》中的主角严守一赶了几十里山路,只为让高音喇叭喊一声“牛三金,牛三金……”时,他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会因为一张手机照片,被情人苦苦要挟,也没有想到因为有天不带手机,他又因此没能见到奶奶最后一面,留下终生遗憾。手机,让无数人又爰又恨,却不管怎样,它早已与现代社会体系须臾不可分离,而且正在悄然改变着社会。
在一份新的英國濒危遗产登记己名单中,列入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储气罐、一座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墓穴、一座与查尔斯·狄更斯有关的伦敦教堂。  在伦敦富勒姆煤气厂,有一个2号储气罐,它建于天然气工业开创时期的1830年。是这类遗产仅存的最后一个。2号储气罐具有开创性,是当时大多数储气罐的两倍大,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储气罐。由于植被破坏,第二产业包括手工锻铁厂衰落,导致其被列入濒危遗址登记册。  与英国工业历史这
陈明扭头一看,一头体积庞大的大公象正从河对岸径直朝他们奔来,虽然中间横亘着一条河流,但他们仍能感受到大象身上的腾腾杀气。  2011年10月,一群大象来到了滑石板村,村民们起初兴奋地奔走相告,直到一位无辜的村民被大象踩死,人们才改变了对大象的态度。  工作人员进入林中确认那头野象是否已经被麻醉,不料,那头野象突然从密林深处猛冲出来,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只得将它射杀。  2016年正月初八,
“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蜘蛛侠》里的励志语,放在我这种“博爱”的车主身上,就演变成了“爱好越多,负担也就越多”——iPod、随身看,GPS、数码相机伴侣……车内的储物箱空间曾一度不堪重负。而帮我解决这个尴尬问题的,就是整合了众多功能的爱国者UM—P855伴侣王。爱国者UM—P855采用了320×240分辨率的65536色的“特丽屏”(采用“激光分子聚合技术”,使屏幕具有轻薄化、反应速度更快的
编者按:  2014年岁末,著名学者冉云飞的最新著作《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出版,书中荟萃了他十余年来有关巴蜀历史文化的观察与思考。作者根据历代野史笔记,参以正史,辅以诗文,饶有趣味地爬梳巴蜀历史文化。在整部著作中,作者以文化学者的视野,列举种种案例,沉思家国历史,追忆和探寻沉潜的文化,唤醒人们对故乡的怜惜与保护之情。  在著名学者冉云飞心中,没有故乡的人是不幸的,有故乡而又不幸遭遇人为的失去,则
▲这件宋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高18.5厘米,重125克,造型独特,展现了大理国金银器工艺的高超水平,同时也是展现大理地方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作。  作為云南文化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大理以风景秀美、历史悠久而为人熟知。说起大理,人们往往会想到苍山、洱海、蝴蝶泉等自然景观,或者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等人文古迹。鲜为人知的是,就在游人常常流连的崇圣寺三塔中,学者发现了云南佛教艺术最具地方特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手拉着哥哥的手,  送哥送到大门口……”  这是一首在中华大地传唱百余年的民谣,歌词简单朴实,催人泪下,描述了一位年轻女子与即将踏上走西口征程的爱人依依惜别之情。  那是一段难以述说的沉重历史。几百年前,山西、陕西以及少量河北的百姓,怀着对未来的向往,逐步越过长城,进入尚未开发、人烟稀少的蛮荒地区,开垦耕作,经商谋生。这就是中国近代数次大移民之一,前后持续
▲金翼善冠的制作工艺,是燕京八绝之一的花丝镶嵌。工匠们用高超的手艺,制作出了这顶精妙无比的金翼善冠,成就了代表明代花丝镶嵌登峰造极的作品。  在明朝历代皇帝画像中,诸位帝王所戴的冠帽都是“翼善冠”。“翼善冠”与官员们佩戴的乌纱帽大致相同,有前屋、后山、折角三部分,而两者的区别在于,乌纱帽的两个折角是水平的,翼善冠的折角却向上。由于向上的两个折角像“善”字的两个点,下面的前屋部分像个“口”字,合起来
2015年10月9日,刚在国庆长假中赚得盆满钵满的各大景区,便得到了这样一条消息:中国国家旅游局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估委员会决定,取消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景区的5A级资质,对云南省丽江古城景区等 6 家 5A 级景区严重警告,并限期整改。  这是自国家实施旅游景区评鉴制度以来,最严厉的一次整顿和惩罚。山海关景区被摘牌的原因是存在价格欺诈、环境脏乱、设施破损、服务质量
金秋9月,阿寂和阿静夫妻结伴骑行,从中国最北的漠河出发,一路沿着中俄界河黑龙江,南下骑向中国最东的抚远县。而阿静刚刚学会骑单车,对她来说,路上的一切都充满了挑战。  长达1900公里的旅途中,他们经历了零下低温天气,常常被冻得彻夜无眠,惨遭瓢泼大雨的“洗礼”,在黑瞎子岛还遭遇了7级强逆风……不过,他们也饱览了北极村、额木尔河、兴龙大峡谷等令人惊叹的美景,感受到浓厚的异域风情和当地人的善良、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