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普惠性幼儿园补助标准调整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cs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重庆市财政局、市教委联合发出《关于调整普惠性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补助标准的通知》,对全市普惠性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补助标准进行调整。
  具体调整是,普惠性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补助范围由原三类调整为两类,原普惠性公办园、城市集体和企事业单位办园、民办园调整为普惠性公办园和民办园,原普惠性城市集体和企事业单位办园纳入公办园补助范围。
  补助标准为:普惠性公办园和民办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补助标准分别调整到每生每年400元和500元,今后将根据学前教育发展与财力状况逐步增加。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普惠性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由区县(自治县)财政足额纳入预算保障,市级财政将按标准分地区确定补助比例予以补助。
  重庆晚报
其他文献
[摘要] 中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往往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坚持性差、缺乏任务意识和创造性等现象。对此,我园尝试采用一一对应的帮扶策略,开展混龄美术教育,从积累幼儿共同的生活经验、指导幼儿的自主探究及合作方式等方面改善中班幼儿的美术学习。  [关键词] 混龄;合作;美术学习  一、从混龄幼儿共同的生活经验入手  最近,班上幼儿对美术区角的彩色纸条很感兴趣,总是将纸条拿在手里绕圈圈玩。我禁不住思考,如何能让
期刊
哭哭鬧闹要玩具
期刊
当时,136个孩子,“大的七岁,小的两岁多……有的体格强壮,有的瘦弱,甚至有的正在生病”。横在他们面前的.不仅有敌人的轰炸和围追堵截。还有疾病和各种未知的危险.正如老院长姚淑平在《马背摇篮》里所描写的那样:“一步一个困难,一步一个危险。”  “马背摇篮”的群雕,是巨大的灯塔,凝结着历史,也指着未来!  红色的剪纸,诉说着幼儿院70年来爱的教育!  《红色之路》壁画墙,演绎着它不断创造奇迹的历史,而
期刊
[摘要] 本土童谣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手指活动是小班幼儿交流情感、表现自我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阐释了如何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手指游戏巧妙地融入到本土童谣教学之中。  [关键词] 游戏;本土;童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地处民
期刊
日前,由天津市政府拨付的1781万元奖补资金,经由各区县教育部门陆续发放到全市170所民办幼儿园,专门用于教学仪器用具的购置等支出,可使4.2万余名民办园幼儿受益。  同时,由市教委举办的全市民办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开班。  中国教育报
期刊
[摘要] “以幼儿发展为本”这一新的教育理念让我园坚定了“开发传统武术资源,丰富幼儿园运动课程”的实践研究,在幼儿园课程体系中引进传统武术文化及资源,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通过游戏等教育手段,将武术活动渗透于主题课程和一日活动中:武术元素有机渗入幼儿园运动课程领域;武术文化巧妙融合幼儿园各课程领域;外显内隐、通过内涵提升,追溯核心价值,从而完善园本武术课程的建构。  [关键词] 幼儿园;武术;课程建
期刊
[摘要] 进入21世纪,短信、QQ、E-mail等现代通信方式契合时代需求,成为家园共育的新载体。新型家园共育方式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三个矛盾。围绕着三个矛盾的解决,幼儿园开展基于信息技术提升家园共育实效性的研究,取得初步成效。  [关键词] 网来网去;家园共育;信息技术  进入21世纪,家访、家长会、家长园地等传统家园共育方式已不能满足年轻父母的需求;QQ、微博、微信、E-mail等现
期刊
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启动“贵州山区希望工程基金——希望童园计划”公益项目,致力于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学前教育。截至去年底,已援建希望童园302所,让近6000名农村儿童免费入园。  “希望童园计划”充分利用山区村级小学(教学点)富余(闲置)校舍捐建幼儿园,丰富或改善设施配置,每所童园招募2名幼教志愿者从事教学工作,开办安全实用、环境整洁、基本功能齐备的乡村幼儿园,免费招收当地3~5
期刊
吉林省近日召开学前教育工作视频会议,各地将深入贯彻落实《吉林省学前教育条例》,改善特殊群体学前教育状况。条例规定,该省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困难的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接收并妥善安排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不得歧视残疾儿童。 光明日报
期刊
隔代教育,为我国国情之下儿童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从每天各幼儿园铁栅栏门前排队等候孩子放学的爷爷奶奶大军便可见一斑。  现阶段,以“4+2+1”为主的家庭格局,中国家庭教育对传统的承袭,加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年轻父母生存压力大而无暇顾及孩子的保教,城镇化发展导致留守儿童的增多,离婚率普遍升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日益凸显,使得隔代教育似乎变得更加顺理成章,老人教养孩子也就具备了现实的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