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力作

来源 :前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136172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与革命》写作于1917年8至9月间,它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的秘密状态下写成的。19世纪末以来,在国际工人运动内部,国家与革命问题成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围绕该问题一直存在激烈的斗争。列宁在侨居瑞士期间,从1916年下半年到1917年初,认真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伯恩施坦、考茨基有关国家与革命问题的大量著作,写下了《马克思主义论国家》的读书笔记,因笔记本封面为蓝色,通称“蓝皮笔记”。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之后,列宁返回俄国。七月事变后,他受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迫害而转入地下秘密状态。《国家与革命》就是列宁匿居在拉兹利夫期间写作的。当时,由于准备和发动十月革命,该书未能按原定计划完成全部写作任务。1917年12月17日(30日),《真理报》发表了它的序言和第1章的头两节。1918年5月,这本书在彼得格勒以单行本出版。1919年再版时在第二章中增加了第三节,即“1852年马克思对问题的提法”一节。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书中,列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在国家的起源、本质、特征、作用以及消亡等问题上,完整系统地阐发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及时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俄国革命的新经验,深刻批判了机会主义者在国家与革命问题上的篡改和歪曲。
  《国家与革命》重点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与国家的关系问题,主要阐明了无产阶级为什么要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打碎后建立什么样新国家的问题。列宁指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不仅具有政治实践的意义,而且具有最迫切的意义,这个问题是要向群众说明,为了使自己从资本的枷锁下解放出来,他们在最近的将来应当做些什么。”在书中,列宁指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产生阶级后才出现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条件下,便产生了国家。军队、警察和监狱是国家的主要内容。国家的实质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最好的政治形式。资产阶级的普选制也只不过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列宁在第五章“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中,针对机会主义者把国家同社会脱离开来,否认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的联系,否认国家的阶级本质,空谈所谓的“现代社会”、“现代国家”的谬论,指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不同,即不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形式如何纷繁,其本质是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在历史上必然会有一个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特殊时期或特别阶段”。因此,国家问题是与无产阶级革命联系在一起的,发动推翻这样国家的暴力革命是非常必要的。
  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书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理论,不仅为当时俄国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而且对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统计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职责清、情况明、数字准、作风正、效率高”。在统计工作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通过统计数据和统计结果真实地反映首都社会
社会保障最初起源于人类通过一定的社会组织,抵御风险,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需要.国家的产生,政府的设立,进而使社会保障成为国家、政府的一种组织行为.1601年,英国颁布的"济贫
北京粮食集团是由原北京市粮食局所属企业组成的国有独资公司,于1999年成立运营。几年来,集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思危、思进、思变”的企业精神激励下,初步实现了“三个
干部工作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也是组织工作提高群众满意度的重点。开展干部工作社会评价是全面了解掌握人民群众对干部工作信任程度和选任干部公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七大报告,旗帜鲜明、主题明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重在建设,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