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的规律性与多选性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药药性主要指的是中药的气味和归经两个方面,因而药物的功效可以用和药物的气味、归经两种属性来判断,这是我国过去药性规律性研究的主要方法,也是是药物规律的主导因素,而解释药物功效的有关说明则就是我们所说的多选性。本文在过去多年药物药性理论研究基础上加以总结、分析,探讨了中药药性的规律性与多选性,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药性;气味;归经;规律性;多选性
  对于中药药性而言,它主要是针对药物的气味、归经开展研究的,当然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的药性研究中药物的升降沉浮、毒害作用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气味、归经作为药物药性的核心内容,其研究地位一直未曾动摇,是药物功效发挥的关键,也是药物规律性主导因素,而其余内容则可用多选性表示。下面我们就中药药性的规律性、多选性进行研究。
  一、中药药性的规律性
  中药药性理论作为中药医学理论体系的主导部分,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基础,其在具体研究中主要包含了药物与疗效两个部分。而药物作为中药学最基础的内容,这里我们并不对其多加阐述,主要对药物药性进行分析。气味与归经的结合是药物功效的最终体现,是中药成分的主导规律,也是主要的说理过程。在具体的研究中,首先是利用药物的片性来说明药理,其次用药物与人体器官的关系来间接的阐述药理;最后用药物的偏性与间接说理结合来阐述中药药性规律。
  1、中药药性特征
  上述的种种药性规律在当今的临床诊疗中随处可见,是贯穿于各种疾病诊疗全程的内容。比如桂枝的应用,由于桂枝本身属于樟科植物,具备气温、味辛甘的特征,因此这种药物在祛寒除湿方面效果显著,且散发的气味还能够达到温经散寒的功效。另外,肺、膀胱经因为风寒症状,在治疗中桂枝的应用可以用来除去风寒、温经通脉,且能够诊疗心阳不振而引起的胸部疼痛、气血不畅等症状。
  就中药药性规律而言,其中气味偏性与归经偏性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气味偏性是对药物功效的总结与归纳,而归经偏性则是对药物作用、诊疗目标的说明与归纳。因此,可以说气味是症状使用药物的选择依据,而归经则是辅助指导,两者之间处于阴阳平衡的关系。由此可见,在药物药性研究中重点仍然是气味,正如前人所说:“凡通气之物,必有诸味;同味之物,必有诸气。”这一总结能够帮助人们对药物药性的更好认识,当然气味也分营养两个方面。就我国药性研究而言,最早记载与《神农本草经》之中,其中就“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的说法,这也是我国最早的药性说明、说理记录。在临床诊疗中,辛、甘发散多为阳、酸药性,而酸、苦药味则多用于阴性症状,这也是我国最早的药效解说。在古代疾病诊疗中,对患者用药要求非常高,即便同一种症状,因疾病引发原因的不同所选用的药物也不尽相同,因此过去的疾病诊疗中一直都有着正治反治、四气等说理方法。也就是说,在具体的疾病诊疗中要观察患者自身的阴阳平整状态,也可以理解为身体疾病的产生就是与阴阳失衡、四气偏性相关。就中药药性的三个说理过程而言,在苦欲炫耀的时候必然需要将无味作用联系起来,将其作为直接说理条件。五脏苦欲是过去中医界一直阐述的课题,它的出现经常同人体生理、病例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苦欲与五味之间可谓有着密切的联系。
  2、中药气味与归经的关系
  气味与归经的关系是:气味结合只说明药物共性,气味与归经结合则可说明药物个性。识别药物个性,应是气味与归经结合的三个说理过程。现用麻黄一药为例,进行如上的理论反馈: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胧经。辛能散,温祛寒。肺合皮毛,膀胧经外主肌表。风寒外袭则毛窍闭塞。辛温归肺、膀胧经,能外散毛肤之寒郊,故能发汗。辛宣苦降,温可祛寒二肺主肃降。外寒束肺,肺失宜降,逆为喘咳。辛苦温归肺经则能宣降肺气,故能平喘。辛温以宜,苦温以降。肺主行水,膀胧腑内司小便。若风寒外束则风遏水阻。辛苦温归肺、膀胧经,使风寒得去,水道运行,故能利尿。综上述,辛苦温作用为直接说理。与辛苦温关联的肺、膀脱经生理、病理为间接说理。辛苦温与肺、膀胧经的病理适应关系为综合说理。但是,脏腑功能多种,气味结合作用也非单一,因此,叙述说理应按需选求。
  由上分析,可知麻黄主治证为三个功效适应的风寒外感、风寒咳喘及风寒表证兼水肿。然实际上,麻黄也多用于肺热、寒饮喘咳、寒痹、阴疮。这是凭借配合关联要药,或改变麻黄的某些性能〔取其味而变其性),或选取麻黄的某种性能(辛温散寒行滞),但均在麻黄的规律性论理之中。
  二、多选性
  在运用药性理伦说明药物功效时,常感到有众多的药物难以用药性规律性加以解释:其气味不完全体现其用,其归经不足以说明其效。此时,常有回避不谈,或浅尝辄止,或出现中药西用等现象。共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中药性能具有多选性的认识。所谓多选性,是因为除药物气味、归经性能外,还有质地、毒性、形色等诸方面原因,从而构成影响或改变药性规律性的一些因素。所以,学习、中药性能理论,既要掌握药性之常—规律性,又要明确药性的常中之变—多选性。总结药性的多选性,应有以下方面:
  1.偏用其质
  (1)质轻则升。“轻虚者浮而升。”如蝉蜕甘寒,因其质轻,故不从甘论而首重其升。其发表、透疹、退裂功效皆由升散而得;桑叶苦甘寒,不从苦甘谈而从质轻则轻清论。(2)质重则降。“重实者沉而降。”多指化石、贝壳、矿物药。(3)质柔润养。“润泽者人血分。如地黄、当归等,皆因其质柔,旨意首推在血,次则参照气味。(4)种仁润肠。如桃仁、柏子仁等种仁药,因富油脂,不问气味,功多润肠,使种仁多润渐成概念。(5)芳香能通。察赋气香之品,尽管多属辛味,但因芳香而使行散之力优于辛,既便象冰片那样寒凉药,也先据芳香而言散,后论性寒再言清。(6)血肉峻补。凡源于哺乳动物药,中医认为属“血肉有情之品”而具强壮作用,且滋补之力强于一般甘味药。如鹿茸、胎盘、阿胶、海狗肾等。
  2.偏取其形
  (1)以络通络。药用藤络者,因其形类而有通达络脉之能。如丝瓜络甘平,橘络苦平,均无甘苦之说,但有明显通络之用,其意即此。(2)以皮行皮。“为皮者达皮肤。”‘2’获芬皮甘淡,生姜皮辛温。功效上虽能体现气味,但因用皮而功效必偏有趋于肌表而外达之势。(3)以枝行肢。“为枝者达四肢。如桂枝、桑枝药用嫩枝,传统谓桂枝能横行手臂,桑枝多走四肢,是该理之谈。
  三、结束语
  总之,整理药性理论,一定要遵循中药学的自身特点。设法用研究西药的方法和途径寻找中药客观一致的衡量药效的标谁是违背中药学发展规律的,是不切合实际的。同样,用现代方法单纯寻找中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而不与药性理论有机结合,就失掉中药学的研究价值,甚至可以成为中药发展的羁绊。
  参考文献
  [1] 金锐,张冰. 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中药药性理论——药性形成的多源性[J].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2(11)
  [2] 金锐,张冰. 中药药性理论复杂性特征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21)
  [3] 王建,张廷模,曾南,李祖伦. 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与思考[J]. 辽宁中医杂志. 2011(02)
其他文献
【摘 要】最近几年,我国的信息技术有了非常显著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得我国的很多行业都在不断的进步,在实际的工作中,其也被应用在了测绘工作中,在应用的过程中是在原来技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的大胆的创新,这样的情况下也就使得我国的信息化测绘技术水平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独有的技术体系,在这项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一方面提高了测绘的准确性,同时也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降低,所以信
期刊
一米峪镇这条大川是七团经常驻扎的地方,因有南川河灌溉,各村相对比较富裕.这一带经常遭到日军合击,但是日军一次也没得逞.据《一二〇抗战第六周年战术经验总结》记载:"敌人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逐渐增加以及能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新能源汽车已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与此同时甲醇作为一种新能源,正在逐渐的应用在汽车上,甲醇汽车未来将会走进千家万户。  关键词:甲醇 新能源 甲醇汽车  前 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汽车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我国石油资源和产量有限,今后汽车消耗的燃油依赖于进口石油的程度会越来越严重,将严重影响我国石油
期刊
【摘 要】锅炉压力检验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非常容易发生事故,因此检验人员在进行锅炉检验之前,应该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压力检验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锅炉压力容器的生产制造企业也应该做好质量监督工作,为日后的锅炉正常使用奠定基础。本文首先对锅炉压力检验过程中发生危险事故的原因进行了介绍,其次对如何预防锅炉压力检验事故的发生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检验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预防;锅炉;压力;检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