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行动导向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取决于教学系统的各种变量。作为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持久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性的、个性化的认知方式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学习风格对课堂教学设计和任务的认同影响很大。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指出学习风格类型的差异在高职英语基础阶段教学对课堂影响不大,但要加强对教材和学材的研究和开发,加强教师对学习过程的辅导与监控,才能提高行动导向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行动导向;高职英语教学;学习风格
一、引言
随着高职英语教育改革的深化,基于行动导向的职教理念深入课堂,指导课程实践,人们看到了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化、类型化的发展方向。在强调以学生和学习过程为中心的教学中,英语学习者的动机、学习风格、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策略,都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各种关联和影响。本文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探讨上述学生的学习过程变量在行动导向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和教学之间的作用关系,从而丰富和完善教学的策略和任务设计。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和学习风格的分类
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层面上看,它分别代表着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一种教学模式和一种可以开发关键能力的整套教学方法(徐朔,2007)。它坚持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学习任务为载体,强调学生在特定的情境和团队活动中,协作和体验式地完成一整套工作过程。该方法重视学生个体的学习动机和个性化的学习策略激发,强调学生在过程体验中的自主学习意识、方法和行为认知能力,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
学习风格的定义多种多样。Keefe(1982)将其定义为“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因素的混合体。可以较稳定地显示学习者如何感知学习环境并与之相互回应的”;程晓堂等则认为是“认知过程中对信息的识别、提取、存储的方式,以及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起点”(程晓堂、郑敏,2002)。考虑学习风格的分类界定也是分歧较大,而行动导向的英语课堂教学与交际法和任务法的设计相似,决定采用Willing(1988)提出的具体型、分析型、交际型、权威依赖型的分类法,研究高职学生在EFL课堂环境下的行为方式和诉求倾向。
三、调查与分析
1.研究方向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计算机系开设“IT职业英语”已有两年,先后有2009、2010级两届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学期参加。“IT职业英语”的课程定位是行业英语,属专门用途英语(ESP)中的职业用途英语(EOP)范畴。
其处于ESP和EGP连续体的中间点(Dudley-Evans and St John,1998),为专门从事计算机、通信相关专业的学习者特定需求而设计,但兼具有通用英语的语言共核。其采用的任务法、项目法、合作学习法与行动导向法倡导的系列教学法非常相似。
考虑到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没有应试教育束缚的特点和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笔者率先在执教的软件专业尝试运用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念设计教学。
该方法重视学生个性化学习在行动领域的过程体验,强调“做中学”,因此要求课程的实施者非常重视对教学任务的预设、情境设计和学习者的过程分析。Willing在二语环境下研究成人的学习偏好与个性因素间的关系时,把“具体型”学习者描述为“喜欢游戏、图片、电影和录像等,在课外练习英语”;“分析型”为“喜欢学习语法,从课本学习,单独学习,能发现自己的错误”;“交际型”为“喜欢看和听母语说话者,通过听与对话学习,课外在具体情境中使用英语”;“权威依赖型”则为“希望教师把知识点讲解清楚,详细记笔记,学语法,通过阅读课本学习新词”。可是对于在外语教学环境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相关的调查研究很难看到,很值得分析一下“作为有着特殊智力倾向的群体”的高职院校学生,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学习风格,以指导行动导向下的EOP教学。
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调查研究对象(软件专业2009、2010级4个班的学生)的学习风格类型,第二部分调查他们对课程设置和教学的看法,采用半开放式描述的方法,给出14个主题描述,让学生勾选并延伸自己的观点。此次调查发放问卷148份,回收有效问卷148份。
四、结果与讨论
1.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风格类型
从表1结果来看,软件专业学生中具体型生所占比例最多(33%),其次是权威依赖型(29%),分析型较少(20%),交际型最少(18%)。年级间差别不大,说明学生入学时的学习风格整体比较稳定。值得关注的是,由于该专业有一个特色办学方向,每年会在入学新生中再分一次班,分班后的1、2班学生风格类型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交际型学生的比例显著上升,这种差异对以班为单位的小组任务教学产生了影响。
2.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
从表2结果来看,学生在入学时对英语的学习需求有很明显的趋同性,各学习风格类型间差别的意义不大,绝大部分同学乐于参加行动导向的EOP课堂教学活动,对任务抱有持续的兴趣,用语言交际的动机强烈。值得重视的是,通过第2、3、6项的结果来看,学生通过行动任务的激发,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行为的反思与改进意识明显提高,改善学习策略的意愿强烈。调查中也反映出学生需求矛盾和多元的一面。在第4项中,仍有高比例的学生选择了“学习内容能与考试有关”,说明刚脱离高考的学生仍有“应试教育”情结。“具体型”学生选择的比例偏低,很可能与该类学生想回避考试有关,因为他们普遍英语水平属中等,甚至是中下水平。而在第7项“建议增设课程的类型”中,听说、阅读、写作和翻译课的选择比例相当。
五、反思与启示
在行动导向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自己的风格类型认知是比较清晰的,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对行动导向法学习英语的兴趣,说明行动导向法适合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学习的特点和需求。
行动导向法指导下的EOP课堂教学,一方面要加强对教材的整合,体现更多的职业情境和工作过程对语言共核的同构,通过完整的工作过程和协作学习来反映学习者的语言意识,培养其话语能力;另一方面要注意对学习过程的监督与控制,由于是同年级合班上课,要注意小组合作教学时不同类型学生的合理搭配,避免主观变量对任务的影响;此外还要及时研究与开发“任务型”“项目型”“主题型”学习辅助材料,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动态反映学生小组互动、师生互促的学习情况,充分利用任务的“脚手架”作用和启发学生的语言元认知策略资源,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型的反思学习。
六、结语
从本次调查发现,虽然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交际型比例偏少,具体型较多,且学习水平不高,但他们对高职英语学习,尤其是行动导向的课堂教学需求是趋同的。
而学生对学习过程中更多体验的需求似乎印证了Nunan的观点:“在任何情况下,特定的课程有没有教育潜力似乎取决于所提供的学习经历的类型,而不是所选择的内容类型”(Nunan,1988)。这对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理念,由注重“教法”转为注重“学法”,及时引入新型的外语学习文化提出了新要求。在以学习者和学习过程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跳出语言教学看教學,把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倡导的“核心能力”培养具体化,才能达到高职英语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DudleyEvans,St John M.J.Developments in ESP[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2]Keefe J.W. Assessing Students Learning Styles: An Overview[A].1982.
[3]Nunan D. The 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4]Willing K. Learning Styles in Adult Migrant Education[M].Sydney:NSN Adult Migrant Education Service,1988.
[5]程晓堂,郑 敏. 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徐 朔. 论“行动导向”的内涵和原则[J]. 职教论坛,2007(10).
关键词:行动导向;高职英语教学;学习风格
一、引言
随着高职英语教育改革的深化,基于行动导向的职教理念深入课堂,指导课程实践,人们看到了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化、类型化的发展方向。在强调以学生和学习过程为中心的教学中,英语学习者的动机、学习风格、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策略,都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各种关联和影响。本文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探讨上述学生的学习过程变量在行动导向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和教学之间的作用关系,从而丰富和完善教学的策略和任务设计。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和学习风格的分类
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层面上看,它分别代表着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一种教学模式和一种可以开发关键能力的整套教学方法(徐朔,2007)。它坚持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学习任务为载体,强调学生在特定的情境和团队活动中,协作和体验式地完成一整套工作过程。该方法重视学生个体的学习动机和个性化的学习策略激发,强调学生在过程体验中的自主学习意识、方法和行为认知能力,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
学习风格的定义多种多样。Keefe(1982)将其定义为“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因素的混合体。可以较稳定地显示学习者如何感知学习环境并与之相互回应的”;程晓堂等则认为是“认知过程中对信息的识别、提取、存储的方式,以及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起点”(程晓堂、郑敏,2002)。考虑学习风格的分类界定也是分歧较大,而行动导向的英语课堂教学与交际法和任务法的设计相似,决定采用Willing(1988)提出的具体型、分析型、交际型、权威依赖型的分类法,研究高职学生在EFL课堂环境下的行为方式和诉求倾向。
三、调查与分析
1.研究方向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计算机系开设“IT职业英语”已有两年,先后有2009、2010级两届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学期参加。“IT职业英语”的课程定位是行业英语,属专门用途英语(ESP)中的职业用途英语(EOP)范畴。
其处于ESP和EGP连续体的中间点(Dudley-Evans and St John,1998),为专门从事计算机、通信相关专业的学习者特定需求而设计,但兼具有通用英语的语言共核。其采用的任务法、项目法、合作学习法与行动导向法倡导的系列教学法非常相似。
考虑到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没有应试教育束缚的特点和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笔者率先在执教的软件专业尝试运用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念设计教学。
该方法重视学生个性化学习在行动领域的过程体验,强调“做中学”,因此要求课程的实施者非常重视对教学任务的预设、情境设计和学习者的过程分析。Willing在二语环境下研究成人的学习偏好与个性因素间的关系时,把“具体型”学习者描述为“喜欢游戏、图片、电影和录像等,在课外练习英语”;“分析型”为“喜欢学习语法,从课本学习,单独学习,能发现自己的错误”;“交际型”为“喜欢看和听母语说话者,通过听与对话学习,课外在具体情境中使用英语”;“权威依赖型”则为“希望教师把知识点讲解清楚,详细记笔记,学语法,通过阅读课本学习新词”。可是对于在外语教学环境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相关的调查研究很难看到,很值得分析一下“作为有着特殊智力倾向的群体”的高职院校学生,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学习风格,以指导行动导向下的EOP教学。
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调查研究对象(软件专业2009、2010级4个班的学生)的学习风格类型,第二部分调查他们对课程设置和教学的看法,采用半开放式描述的方法,给出14个主题描述,让学生勾选并延伸自己的观点。此次调查发放问卷148份,回收有效问卷148份。
四、结果与讨论
1.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风格类型
从表1结果来看,软件专业学生中具体型生所占比例最多(33%),其次是权威依赖型(29%),分析型较少(20%),交际型最少(18%)。年级间差别不大,说明学生入学时的学习风格整体比较稳定。值得关注的是,由于该专业有一个特色办学方向,每年会在入学新生中再分一次班,分班后的1、2班学生风格类型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交际型学生的比例显著上升,这种差异对以班为单位的小组任务教学产生了影响。
2.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
从表2结果来看,学生在入学时对英语的学习需求有很明显的趋同性,各学习风格类型间差别的意义不大,绝大部分同学乐于参加行动导向的EOP课堂教学活动,对任务抱有持续的兴趣,用语言交际的动机强烈。值得重视的是,通过第2、3、6项的结果来看,学生通过行动任务的激发,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行为的反思与改进意识明显提高,改善学习策略的意愿强烈。调查中也反映出学生需求矛盾和多元的一面。在第4项中,仍有高比例的学生选择了“学习内容能与考试有关”,说明刚脱离高考的学生仍有“应试教育”情结。“具体型”学生选择的比例偏低,很可能与该类学生想回避考试有关,因为他们普遍英语水平属中等,甚至是中下水平。而在第7项“建议增设课程的类型”中,听说、阅读、写作和翻译课的选择比例相当。
五、反思与启示
在行动导向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自己的风格类型认知是比较清晰的,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对行动导向法学习英语的兴趣,说明行动导向法适合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学习的特点和需求。
行动导向法指导下的EOP课堂教学,一方面要加强对教材的整合,体现更多的职业情境和工作过程对语言共核的同构,通过完整的工作过程和协作学习来反映学习者的语言意识,培养其话语能力;另一方面要注意对学习过程的监督与控制,由于是同年级合班上课,要注意小组合作教学时不同类型学生的合理搭配,避免主观变量对任务的影响;此外还要及时研究与开发“任务型”“项目型”“主题型”学习辅助材料,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动态反映学生小组互动、师生互促的学习情况,充分利用任务的“脚手架”作用和启发学生的语言元认知策略资源,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型的反思学习。
六、结语
从本次调查发现,虽然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交际型比例偏少,具体型较多,且学习水平不高,但他们对高职英语学习,尤其是行动导向的课堂教学需求是趋同的。
而学生对学习过程中更多体验的需求似乎印证了Nunan的观点:“在任何情况下,特定的课程有没有教育潜力似乎取决于所提供的学习经历的类型,而不是所选择的内容类型”(Nunan,1988)。这对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理念,由注重“教法”转为注重“学法”,及时引入新型的外语学习文化提出了新要求。在以学习者和学习过程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跳出语言教学看教學,把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倡导的“核心能力”培养具体化,才能达到高职英语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DudleyEvans,St John M.J.Developments in ESP[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2]Keefe J.W. Assessing Students Learning Styles: An Overview[A].1982.
[3]Nunan D. The 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4]Willing K. Learning Styles in Adult Migrant Education[M].Sydney:NSN Adult Migrant Education Service,1988.
[5]程晓堂,郑 敏. 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徐 朔. 论“行动导向”的内涵和原则[J]. 职教论坛,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