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1年9月,作为江苏省南北合作推动沿海开发的创新之举,苏州、盐城两地开展合作,在一片盐碱地上,建立苏州盐城沿海合作开发园区(下称“苏盐园区”)。苏盐园区,属于“飞地经济”模式,即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苏州是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地级市,综合竞争力全国排名第8位。盐城是江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9月,作为江苏省南北合作推动沿海开发的创新之举,苏州、盐城两地开展合作,在一片盐碱地上,建立苏州盐城沿海合作开发园区(下称“苏盐园区”)。苏盐园区,属于“飞地经济”模式,即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苏州是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地级市,综合竞争力全国排名第8位。盐城是江苏地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盐城大丰区土地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能源供应充裕,特别是随着高铁、物联网等基础条件的改善,为加速盐城与苏州以及长三角地区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
园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圈北翼、江苏沿海中部盐城市大丰区境内,也处于国家“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它是苏州与盐城两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及省沿海开发战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区域融合发展的创新举措。园区便捷的交通,紧邻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的地理位置,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临港工业为主的发展定位,为其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打造丝路融合创新示范区提供了条件。
“合作新城”要在沿海地带立足,招商引资是关键。
“过去,项目审批要跑去盐城。如今,盐城市已将规划建设有关审批权限直接下放到了园区。”园区相关负责人说,园区致力于提高服务能力,通过建立联合预审、集中审批、统一代办,加快了项目落地。园区的“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的机制,为项目提供了“零距离”的服务。目前,先期兴建的创业大厦、青年公寓、商业广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等为园区提供了更加完善的配套设施,16幢6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也完成了出租。截至目前,苏盐园区已承接转移亿元以上项目18个。
而园区立足后的发展,就必须依托重大项目、强势项目的落地建设,在苏盐园区形成产业集聚,发挥带动作用。
苏盐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兵表示,苏盐园区在手洽谈的项目已有近40个。为求创新发展,园区在招商方式上也不断进行突破。据悉,在木材制造、铝合金锭制造、饮料及食品生产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之上,如今“低碳金属材料智造产业园”项目已确定落户,“日资工业坊”项目已完成签约。
“低碳金属材料智造产业园”,投资近百亿元,计划用地1000亩,一期由苏信特钢投资50亿元、用地500亩,建设以产业链横向延伸为主、纵向延伸为辅的“苏信特钢生产基地”;二期将依托特钢龙头引领下游制造业集聚,依托创元集团引导旗下企业以特钢母材为核心的相关配套企业落户。
苏信特钢集团位于苏州高新区西北端。集团曾两次派考察团前来苏盐园区实地考察,最终对园区拟选地块的地质情况、周边环境、配套设施给予认可,明确转移投资意向。作为产品远销欧洲、澳洲、韩国、印度等国际市场的钢铁制造企业,苏信特钢能够为园区的建设提供坚实的产品基础。而同时,园区还可以苏信特钢项目为龙头,拉长特钢产业链,建设占地3000亩左右的低碳金属材料智造园,最终形成千亿级特色产业基地。目前苏州创元集团旗下的苏州轴承厂、车架厂、金龙客车等特钢延伸和配套企业均有意向来苏盐园区投资。
除此之外,苏盐园区根据苏州日资企业相对较为密集、大丰港条件优越、土地储备的空间潜力较大等优势,通过建立“区中园”方式,与当地的投资公司合作,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来培育项目。该“区中园”计划用地800亩,总投资30亿元,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新能源、安防等产业打造日资项目集聚区,目前首家日资企业已经落户。酒店、料理店等占地约100亩的“日资工业坊”项目配套设施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2019年将是苏盐园区各项工作取得突破的关键一年,我们将进一步主动承接苏南转移项目,全力推进‘低碳金属材料智造产业园’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新签约落户亿元以上项目6个,新开工億元以上项目4个,为苏州、苏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做出南北共建的更多贡献。”王兵说。
其他文献
第三届白洋淀国际服装文化节开幕 9月15日,为期3天的第三届白洋淀国际服装文化节在河北雄安新区容城县开幕。 本届文化节以“幸福生活 时尚雄安”为主题,由“秀、论、展、主题活动、系列活动”等五大板块构成,汇聚第二届雄安马拉松、开幕式暨金顶秀、时尚雄安峰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集群年会等十六项活动,内容丰富、亮点纷呈,集中体现了设计引领、文化传承、行业聚焦、资源汇聚、产业转型、诠释幸福生活六大特
时间,刻写下中国人民闯关夺隘的不平凡历程。四季交替变换,悄然中印刻着时间的年轮、见证着发展的不凡。走进2020回望2019,一连串闪光的时间刻度,标注着这个不平凡的年份。跨越雄关,我们走在大路上 对很多人来说,若干年后回想起2019年,最难以忘记的可能就是新中国70华诞盛典。当银鹰刺破苍穹,烟花照亮夜空,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国家的繁荣富强。 这一年,我们书写传奇。长城脚下,世园
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发射升空。6月15日顺利进入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使命轨道,成为世界首颗运行在这里的卫星。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被成功发射。 2018年12月12日,嫦娥四号探测器进入了近月点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 2018年12月30日,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进入预定的月球背面着陆准备轨道。 2019年1月3日晨,嫦娥四
G2372次列车,在晨光熹微中开始,在万家灯火时结束。 1月21日,2019年春运首日,我们登上这次列车,与铁路春运第一批回家过年的人们聊着“乡情”,也见证了厦门与成都高铁直通时代的开启。 1月21日,是2019年春运首日。早晨6点50分,从厦门北开往成都东的G2372次列车从车站驶出。 G2372次列车,是中国铁路成都局新增加的50对列车之一,于1月5日开始运行,由此,厦门、成都两地间高铁
我们的月球探测器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中继星叫“鹊桥”;玉兔嫦娥着陆的区域叫“广寒宫”。 我们的空间站叫“天宫”,全球定位系统叫“北斗”,暗物质探测器叫“悟空”,量子实验室叫“墨子”,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叫“夸父计划”,火星探测卫星叫“萤火”…… 相传600多年前,中国一位火器师万户说:“我想飞上天!”于是他在椅子上绑了47个自制火箭,自己手持两个大风筝,想以此一飞而起。众人劝他不要逆天而
2019年1月3日,中国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开展一系列月球背面的巡视探测。 这是人类一次前所未有的太空探秘旅程,也是太空探索技术的一次重大创新,充分证明了中国航天的创新能力。当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Jim Bridenstine)在社交网络平台推特(Twitter)发文向中国嫦娥四号团队表示祝贺,称“这是人类史上的首次,更是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
当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部署时,他站在中国版图前审视这片广袤大地,谋划了一个有着无限可能的新天地。 5年过去了。隆冬时节的华北大地,寒气袭人,滴水成冰。2019年1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深入河北雄安新区、天津、北京,实地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 在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 “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新区
上海是沿江、沿海发展起来的。19世纪、20世纪前半段,上海沿苏州河两岸起步、发展。黄浦江的发展始于20世纪30年代,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影响,被称为“远东巴黎”。但黄浦江东岸由于历史、政策、地域等原因,发展始终受到制约。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同时,新科技革命带来经济全球化,也为中国战略性纳入全球化经济体系、从容与世界经济对话提供了机遇。 1990年4月18日
2018年3月,《航空知识》主编王亚男为中国航空学会牵头主办的党建强会国防科普行活动准备了一份长达238页的演示文档(PPT)。这份PPT的主题为《航空的另一副面孔》。名牌手袋、配饰等一些生活用品图片嵌于文档之中。“专家们都力图用生活中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述与航空相关的知识。”中国航空学会组织工作部部长周竞赛说。 中国航空学会党建强会科普行活动起始于2011年。当年,中国航空學会响应中国科学技术
“地面风现在多少?” “现在30度5米。” “能见度多少?” “能见度5公里。” …… 如果没有身临现场,只听到这一段快速而有序的对话,你可能会以为这是在一个普通的机场塔台。其实,这里是还没有投入使用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在临时搭建的移动塔台管制室中,现场的专职管制员正在执行当天的飞行校验任务。 航班的飞行不是随意的,天上也有“路”,而一条条天路就是通过地面导航设备发出的信号串联成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