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系影片的映像化表达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zhaozh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傲慢与偏见》改编自19世纪英国著名女性作家简·奥斯汀的同名长篇小说。简·奥斯汀创作笔法清新细腻,颇具一种以心灵接近心灵的直接对话,能够令读者产生深深的贴近感、融入感、依附感、治愈感。简·奥斯汀深刻地了解女性,尤其是她更加能够理解女性对于爱情的渴求、追求、欲求,以及女性主义的爱情观與婚姻观,同时,更能够以女性主义的平易近人的视角,将女性主义人性化、独立化。
  一、 治愈力量的表象化映像
  (一)原著背景与叙事展开
  《傲慢与偏见》是世界文学大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针对这部英美文学名著的改编可谓难上加难。其中最大的难点,恰恰在于针对傲慢与偏见这两种偏颇的既拟真化又间离化的不留痕迹的表达。电影开篇即展现了一幅旭日东升的浓浓的治愈色彩与治愈景象,这种灿烂艳阳映照下的“傲慢与偏见”,是影片中的文学性与作者性所共同希冀的。电影中的男主角是富有但面相却略显痛苦的达西。达西光临德贝郡为该郡拥有5位千金的班特纳一家平静、快乐、祥和的生活激起了一层层涟漪。这座从外表上看仍然一片死寂的院落,已经因为各种情绪、欲望、诉求所纠缠,开始变得如同女性的心情一样微妙起来。而吉英与彬格莱、伊丽莎白与达西、夏洛特与柯林斯、莉迪亚与韦翰四对年轻人的爱情亦将由此而迤逦展开。
  (二)合作原则的人物性格治愈表达
  电影《傲慢与偏见》中彬格莱与达西的到来,为整个德贝郡带来了一种新奇的刺激性。这种刺激性为班特纳家五位千金带来了姐妹之间以闺阁密语叙说不尽的品评道断。这些品评道断一如本片中的皎洁明月一样,映照出了班特纳家五位千金玉洁冰清般的初心。电影并未如其他同质化影片一样,过早过多过于激烈地建构显性的矛盾、冲突、对立,反而以一种合作原则针对片中人物性格等进行了娓娓道来般的娴静淡雅的治愈式刻画。这种治愈式刻画,为艺术理论中的合作原则提供了得体性的基础表达、自谦自抑性的赞美表达,同时,更难能可贵地释出了贵族阶层的那种充斥着浓浓治愈气息的慷慨与同情表达。这些表达令本片中的文学文本中的治愈力量得到了更大限度的发挥。本片中的这种合作原则的人物性格表达,为原著的文学欣赏性平添了更为表象化与具象化的更加直观的视听欣赏性。
  (三)空间表达治愈
  合作原则下的治愈式表达,犹如文学作品中空间表达的一种催化剂,对融洽的空间表达提供了角色之间关系的和谐表达。《傲慢与偏见》一片有着极强的作者性的空间模因式表达。本片原著作者简·奥斯汀出生于斯蒂文顿教区,是教区长乔治·奥斯汀的第7个孩子,终身未嫁的简·奥斯汀一直居住在安静、舒适、恬淡的氛围之中,因此,她的作品之中才会更多地运用女性独特的敏锐内心以细腻的笔触工笔式地描摹着与其生存空间类似的田园空间中的生活场景。在这种对于任何情感、情绪、情结等都极具治愈性的适意空间之中,简·奥斯汀才得以进一步建构出了鲜活的角色与鲜活的叙事。电影无论是在居所的封闭空间之内,还是在充斥着田园风光的居所之外,都能够充分发挥空间治愈的优势效应,即为空间之中融入更多的和谐要素与人性化要素。[1]
  二、 治愈力量的抽象化映像
  (一)言语与行为治愈表达
  英美文学作品的影视映像化表达,浅而言之就是一种针对英美文学作品原著的映像化解读与讲述,因此,创制者既可以置身于事外和时代之外,采取大他者的视角进行解读与讲述;亦可以置身于其中,以亲历者的身份对原著中的主旨与内涵进行映像化表达。本片中的视角,显然是一种置身于其中且融入于其中的视角。这种视角更能够如临其境般地切近影片中的角色言语与行为。影片中的傲慢与偏见,不仅仅表现在人物性格与空间等表象与具象方面,亦表现在角色的言语与行为方面。例如,影片中伊丽莎白参见凯瑟琳夫人的一场戏中,凯瑟琳夫人即以一种绝对上流社会的俯视视角,对伊丽莎白母亲教育女儿们的方式大加挞伐。而伊丽莎白的言语行为表现则表达得既得体又符合礼仪,亦不卑不亢地予以策略化的委婉反驳,从而以这种治愈化言语行为表达获得了身处上流社会的达西的垂青。
  (二)家庭观的治愈表达
  《傲慢与偏见》中的抽象化象征性建构于具象化与表象化的基础之上。本片以不同状态的间离陌生化表达,出神入化地将女性的少女阶段、爱情阶段、婚姻阶段等的不同状态表达得可谓淋漓尽致,为不同状态的间离陌生化表达留下了影史中永恒的范本。对于女性而言,实际上言语行为决定了生命中后续接踵而来的诸如爱情与婚姻等等一切,而这种言语与行为的源头则显然来源于家庭,而在《傲慢与偏见》中,最直接的表象化的傲慢与偏见,则恰恰来源在于上层阶级对于中层阶级的那种不经意的但却是潜移默化存在着的、不自觉但却是习惯性持有着的傲慢与偏见。这种傲慢与偏见对于女性的伤害才是电影所欲向观众诠释的核心价值观,这种威力巨大的伤害无论是影视文化作品之中还是当下的现实生活都广泛存在着。其根源亦是家庭,而恰是这种出乎其中、回归其中、究极其中的治愈式表达才为进一步的爱情观与婚姻观的和解带来了某种可能。
  (三)爱情观与婚姻观的治愈表达
  爱情观与婚姻观既是能够穿越一切时空的共性话题,又是能够穿越一切表象化形态的一种抽象化的真理。《傲慢与偏见》建构了多达4对爱情与婚姻个案。在这4对爱情与婚姻个案之中,其种类却又各有不同:既有着欲求性的爱情与婚姻,又有着物质条件依附性的爱情与婚姻,亦有着优柔寡断缺乏主见的爱情与婚姻,更有着为阶级傲慢与世俗偏见所两相阻碍着的爱情与婚姻。这种爱情与婚姻的典型性枚举,全面解构了人类爱情与婚姻中的主客、客观、世俗、社会等抽象化的要素影响,既反噬了固执婚姻观下所必将付出的惨重代价,又规训了婚姻不应被对于金钱、物质、欲求的贪婪所绑架与驱使,同时,亦更具治愈性地揭示、警示、启示着,女人跨越任何时代的对于男性的永恒幻想,都是她们较多罹患抑郁症的基于人性化,或者说基于女性化角色幻想式代入的对于爱情观与婚姻而言的致命根源。
  三、 女性主义映像表达   (一)基于女性审美治愈
  熟稔英美文学的女性均会不约而同地罹患上了围绕着达西先生的欣赏“症候群”。因为《傲慢与偏见》中的达西的冷峻,反而更能够映衬出女性的自然审美、人性审美、爱情审美。影片中的针对女性的自然審美,以伊丽莎白为榜样,令其自然属性审美在其与所置身的周遭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强化地表达出来;而本片中的人性审美则由伊丽莎白的率真、正直、善良、自立等诸多方面表达出来,尤其是透过伊丽莎白对于高高在上的达西的规训,最终令达西放弃了唯一固守着的傲慢的对比式表现,而将伊丽莎白这一角色中那种强烈的人性审美进行了更加微妙且高级的表达;爱情审美则以伊丽莎白对于爱情的不懈追求进行了建构。更为高级的是伊丽莎白还在爱情中进行了自觉觉他的规训,例如,当毫无主见的吉英的爱情遭受到挫折准备放弃时,伊丽莎白劝诫她绝对不要轻易放弃。上述的基于女性的审美治愈表达为进一步建构女性主义提供了坚实的意象化奠基。[2]
  (二)性别差异与性属分野治愈
  女性更需要被爱,这能令她们快乐、充实、幸福,然而,无论是文学作品、影视映像,还是现实生活之中,概莫能外地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能够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体验到这种快乐、充实、幸福。例如,《傲慢与偏见》中夏洛特与柯林斯的爱情即道出了女性性别差异与性属的分野。夏洛特其实并不是真正爱着柯林斯,因此她才会说我和他在一起会开心,并且,夏洛特更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能够或者说是都配拥有浪漫。因此,她才会退而求其次地只需要一个舒适安全的家。而夏洛特的这种爱情面前极致卑微的根本原因则是缘于女性的性别差异与性属分野。作为平民阶层的27岁的夏洛特既没有钱也没有憧憬,更加不幸的是在那个时代而言,包括伊丽莎白与其四姐妹在内都与夏洛特同样,要么是整个家庭的负累,要么是整个家庭的希望寄托的无关生命而只关乎性别与性属的一种令女性既无奈又无力的被动抉择。[3]
  (三)女性主义表达治愈
  当舒适安全的家成为女性的最低要求,女性的性别差异与性属分野亦在这种无奈与无力的被动之中被彻底消解。从本片的作者性视角而言,简·奥斯汀与我们的视角显然大相径庭,姑且不论其创制结构严整与剧情设计匠心独运,亦不论其修辞冼练与幽默诙谐,仅片中的女性主义表达,即具足了后现代式的思想性。由此意义而言,影片中的女性主义甚至超越了波伏娃的第二性理论,尤其是本片中的率真果决与敢爱敢恨的伊丽莎白这一角色的塑造即为女性主义提供了一种穿越映像化表达的范本。事实上,正如本片中的伊丽莎白一样,女性的智慧,足以看穿外表冷峻的达西先生内心中的那种自我封闭着的寂寞空虚,并且,这种冷峻不仅不会伤害到女性,反而更易引发女性的关注。这种女性主义的智慧性表达远远超越了传统女性主义的人性化范式,进而为女性主义塑造出了更加鲜活化、立体化、切近化的更具治愈意味的意象表达。[4]
  结语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戏剧性较弱的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这部作品并未如其他伟大作品一样充分建构表象化的显性矛盾、冲突、对立。而是以其波澜不惊的娓娓道来隐性地将戏剧化内置于其文本之中,为读者淡然描绘了一幅18世纪末叶至19世纪初叶时期英国德贝郡的众生相,其作品亦因此而成为英美文学史上的一股难得的足以传诸永恒的清流。电影《傲慢与偏见》以心灵接近心灵的直接对话感的创制,打造出了令观产生深深的贴近感、融入感、依附感、治愈感的映像。影片在充分表达女性爱情的渴求、追求、欲求的同时,将女性主义的爱情观与婚姻观等,进行了切近生活化的针对爱情观、婚姻观、女性主义等的极具治愈力量的一体化映像化表达,讴歌了爱情、婚姻、家庭、两性关系、社会生活中的无差别化的更具人性化的自由、平等、博爱精神。
  参考文献:
  [1]张雪晴.从文学作品到电影——对《傲慢与偏见》电影改编的比较[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96-97.
  [2]台园园.从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看对话对小说人物性格刻画之重要性[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3):55-56.
  [3]吕代珍.《傲慢与偏见》中的语用学渗透——言语行为理论和违背合作原则的体现[J].巢湖学院学报,2007(6):113-117.
  [4]陈明娟.礼貌原则运用中的性别差异——以《傲慢与偏见》中人物会话为文本[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20-23.
其他文献
由扬子执导,郎月婷、王紫逸领衔主演的电影《喊·山》于今年8月26日上映,电影根据山西女作家葛水平的同名小说改编。保存了小说中原有的故事框架,却在故事结构和拍摄手法上作了大胆的尝试,成为一部“用商业片手法包装的农村题材艺术电影”,为了创新,导演还尝试运用国际化团队进行拍摄,电影也成为了了釜山电影节的闭幕电影。然而这些国际化的元素并没有让这部影片更加成功。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很多:凄美爱情、农村问题、悬
【作者简介】唐灿灿,女,湖南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讲师,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当代影视文化研究。【基金项目】电影《小鞋子》剧照 伊朗导演马基德·马基迪(Majid Majidi)是继阿巴斯后迅速崛起的一位极具国际影响力的伊朗导演,1992年其电影处女作《手足情深》便获选1992年戛纳影展双周展映,并于当年电影节上获最佳剧本奖,获最佳影片、最佳音乐配乐、最佳编剧、最佳男演员等四
《庞贝末日》的导演是保罗·安德森,基特·哈灵顿领衔主演,于2014年2月首映,值得观众臣服的是影片惊心动魄的场景、恢弘的气势和动人的人文情怀。影片形象的展现了惊世骇俗的爱情末日:经历的生死的考验以及与人、大自然的搏斗过程等。用惨烈的爱情结局使观众震撼较大。此结局的设计源于导演对西方人心灵的了解,同时对东方人也是一种心灵感化,总之,其能勾起每一个观众的心灵躁动。在影片中靓丽的风景线就是导演超凡艺术造
[摘要]姜文新作《讓子弹飞》中充满了真假之辨,从三个主人公骗子马邦德.土匪张麻子和恶霸黄四郎的双重身份到鹅城百姓革命民众和奴隶看客的真假难分,姜文《讓子弹飞》的真假之辨超越了表层的幽默戏仿,触及了深层的国民批判主题。  [关键词]《讓子弹飞》身份 国民性 民众  《红楼梦》中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有石牌横建,上书“太虚幻境”四个大字,两边一副对联,乃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甄(真)
动画与戏曲这两种艺术形式同为一种视听艺术有着极大的相通性,随着当代动画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在动画短片创作中借鉴中原戏曲视觉元素,不仅可以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而且将河南地方戏曲得以更好的传承,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戏曲元素的动画短片作品,无非是将戏曲冠以动画的外衣,多是在经典的戏曲曲目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缩减、提炼或再创造,并没有深入对戏曲的精髓进行开发利用。  原创动画作品《猛鬼画皮》,是黄河
《百万美元宝贝》(Million Dollar Baby)是一部以拳击为题材的奥斯卡获奖电影。它讲述了女主人公麦琪追求成为职业拳击手梦想、维护尊严及追求自我价值的故事。这部电影看似在讲拳击的故事,而事实上拳击不过是电影的一个外壳而已。正如该片导演兼主演伊斯特伍德所说:“这不是一个真正的拳击故事,而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一个老人因不复存在的父女关系而哀伤不已,他发现了一个让他再次找到父亲感觉的年轻女孩
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根据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应该说电影对原著进行了大量的改写,尤其是在叙事层面上,电影改变了小说相对单一的叙事视角,开拓了多重叙事空间。概括来讲,电影实际上讲述了教导队、洋人约翰以及秦淮歌妓们共同拯救一群女中学生的故事,影片相应展开了民族——国家叙事,人道主义——人性叙事,道德——历史叙事以及女性主义——个人叙事等多重叙事空间。这样就最大层面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审美期待,同时也
《冈仁波齐》作为一部小众电影,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泛起了大众电影式的波澜,创造了诸多票房奇迹,在商业大片云集的后现代,它所创造的高于商业大片的投资回报率自有其根本原因。电影以一种朝圣者的宿命为表象,由细致入微的生活日常切入到生活中去,而又由生活日常跳出囿于掌纹的时空,形成了一种跃然于银幕之上的美的光影。  一、 表象化的美学表达  (一)平凡时空浓缩成的掌纹  冈仁波齐是西藏阿里的圣山神峰,是多达28
【作者简介】  香港导演吴宇森(左)与美国导演德帕尔玛(右)一、 电影艺术中的暴力  1.什么是暴力  《辞海》将“暴力”解释为“阶级斗争和政治活动中使用的强制力量;侵犯他人人身、财产等权利的强暴行为”。(《辞海》,夏征农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1581页)暴力是一种激烈而强制性的行为,是人类的生存本能,人类在很早的时候就表现出暴力:当先古人类与自然竞争的时候,就是通过暴力手段从自然界掠
一、诺兰电影的叙事结构分析  他独特的创作出发点在他早期拍摄的一些短片中就已经有迹可循,《蚁蛉》这部3分钟的短片以一个环形开放式结构展现了他的思考。他的文学专业背景是他创作时坚实有力的基础,这使他的剧本和电影作品都具有细致缜密的设计,无论是关于生命本身的主题探究,还是故事本身构架破碎化多重构建,都体现出他独特的风格化叙事。包括《失眼症》《致命魔术》《蝙蝠侠》等,他都不屑于用最简单的叙述方法来讲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