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丘疹性黄瘤(PX)是一种罕见的皮肤病,由Win-Kelmann于1980年命名并首报,并认为是成人黄色肉芽肿的一个类型。1990年Caputo首报了1例儿童PX,除有相同的特点外,该病还可在1~5年内自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丘疹性黄瘤(PX)是一种罕见的皮肤病,由Win-Kelmann于1980年命名并首报,并认为是成人黄色肉芽肿的一个类型。1990年Caputo首报了1例儿童PX,除有相同的特点外,该病还可在1~5年内自愈。
其他文献
为记录和测量异位性皮炎的活动性,已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复习了近年来使用和发表的有关异位性皮炎的临床评价、客观测量技术和方法以及影响生活质量的指标,推荐了各种可以应用的有关方法。
抗银屑病新药一直是皮肤病药物治疗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范围涉及四个方面,即:现有药物分子结构的改造或制剂学改进、移植或研制新药或生物制品、研制新型药物释放系统和药用材料以及优化药物的治疗方法与方案等。目的旨在开发出高效、特效和毒副作用较小的新药。
服用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油可明显减轻日晒伤反应。由于前列腺素(PG)在血管扩张反应中起一定作用。
蕈样肉芽肿(MF)临床表现多样。局限于手掌和(或)足跖的MF,作者称其为掌跖蕈样肉芽肿(MFPP),文献中有过12例报导。该文报道4例均为白人女性,年龄50~57岁。皮疹主要发生在掌跖,亦有累及臂部及足背者。皮疹主要表现为斑块或斑片,亦可为胼胝、水疱、皲裂或角化过度、色素沉着。
微血管及其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不仅是真皮纤维化疾病病理和病理生理变化的一部分,还参与了真皮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微血管改变可导致组织低氧,低氧又能影响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功能,从而参与纤维化进程。纤维化皮损中内皮细胞表达某些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可直接或间接促进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对纤维化皮损血液循环情况的监测,不但能协助判断病情,还有助于评价疗效。
多菌型麻风完成联合化疗(MDT)后通常推荐随访5年,这一时间是否恰当尚有疑问。作者报告2例在停止MDT后在长期随访中复发。 病例1:男性瘤型麻风患者,45岁,1978年10月皮肤查菌细菌指数(BI)为5.33,形态指数(MI)0.25%。
婴儿急性出血性水肿(IAHE)是一种仅限于皮肤而无内脏器官受累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以高热、大片紫癜样皮损及水肿为特征。该病突然起病,病程短,呈良性经过,在几周之内可以自然缓解。在临床上与过敏性紫癜相似。有些人认为这两种病密切相关,但属于不同类型的疾病。
鉴于对麻风杆菌(ML)抗原免疫反应的复杂性,同时研究接触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是必要的。作者对麻风病患者家庭内健康接触者的T细胞反应(体内和体外)以及ML特异的血清学试验进行了评价,并与他们接触的麻风病患者进行了比较。
恶性血管内皮瘤(MHE),是一罕见的肿瘤,常发生于老年患者的头、颈部。该文报道2例MHE患者,应用重组白介素-2(rIL-2)皮损内注射,取得良好反应,且无大的副作用。
白血病的有效治疗使患者生命大为延长,但同时也增加了病菌感染的机会。该文报告1例患有急性原始淋巴细胞型白血病行骨髓移植5年后复发的女性患者并发曲霉菌和担子菌所致的致死性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