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性行政行为的可诉性要件探讨——基于对最高法院第69号指导案例的评析

来源 :哈尔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cat13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而言,程序性行政行为因其内容未最终确定,对原告的权利义务并未产生实际影响,属于不成熟的行政行为,司法不宜介入审查,不具有可诉性。“王明德诉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案”裁判要旨中看似在原有的行政行为成熟型要件之外增加了新要件,但并未改变原有规则,坚持的仍是程序性行政行为原则上不可诉,只有对相对人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时才可纳入受案范围这种“原则+例外”的模式。而且,该案的现实意义远不仅在于重述受案范围中的成熟性和可诉性标准,更深远的价值在于引发对新类型行政行为可诉性的进一步思考。
其他文献
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已成为国家之间较量的战场,网络安全不仅事关国家安全与主权,也关系到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做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转换,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控制网
企业安全教育是使广大职工熟悉有关安全生产法律、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强预防事故、控制职业危害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当前,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手段之一就是跨国并购。文章以海信电器并购东芝电视为例,从海信电器动因驱动下成功并购的具体实践以及并购后的预期风险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百万乃至千万美元的准入门槛,量身定制的专享金融产品,全方位、全球范围的资产配置,“一对一”的管家式私密服务……仅仅这些耀眼的名词、动人的描述,就足以让我们对私人银行生出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在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下,建筑工程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内容,其贯穿项目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