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径。美育是社会主
  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不可缺少的环节。美术
  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中学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美术审美能力美育
  美术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对学生的审美观念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审美
  观念是指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就是对学生感
  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而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主要还是在美术教学中进行的。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观念该怎么培养呢?
  首先,要明确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中学美育的任务。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
  ,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教育大辞典》艺术条目)这个定义虽然未必全
  面,但蔡先生抓住了美育的本质问题,对我们讨论美育的根本目的是非常有启发的。所以,今天许多人仍
  然主张审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与蔡先生的观点是相通的。必须纠正认为审美教育就是"艺术教育"的错
  误观点。艺术固然比较集中比较典型地表现了生活中的美,也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人们的审美判断和审美理
  想,但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并不限于艺术。"自然美、社会美,特别是社会美,作为审美教育的内容,其
  作用是不应低估的。"(陆广智《基础美学》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共同纳入美
  育的范围,把三者结合起来;而艺术教育在三者之中自然承担首当其冲的作用。
  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二、三岁至十八、九岁之间。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属于少年时期,而高中阶段的
  学生已开始步入青年时期。处于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是从童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在他们身上一方面保留
  了童年期富于幻想、可塑性强等特点,另一方面已出现了青年的某些年龄特点。他们身体的发育还不成熟
  ,体力和意志还不太强,易于冲动,缺乏克制能力,兴趣广泛而不稳定,好动而容易犯规,对于生活中的
  善恶美丑还缺乏辨别能力。这些身心特点,都说明了初中学生教育的艰巨性。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育,
  在中学阶段的任务,是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
  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完成一定的低
  层次的美丽创造任务,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第二,精心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到审美的乐趣。
  美需要情感为中介,教学也需要情感为纽带,这种纽带应首先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艺术欣赏只有在师生对
  绘画作品从情感上产生强烈共鸣的情况下,才能最大程度地挖掘其美的内涵。因此,教师应致力于创造性
  地利用各种手段,营造一种和谐、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气氛和情境。
  此外,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教学情境,可通过多种途径,如图画,音乐、幻
  灯、电影等多媒体手段,将学生引入教材所提供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手
  段,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它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
  ,在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的知识信息的同时,也充分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和学生一起感受《多彩的
  民族服饰》(云南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八年级第一课)时,我就充分结合本地少数民族特色,从与学生一
  起欣赏欢乐的景颇歌、婉约的傣家舞开始,一步步将学生引入那个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的世界,使学生真
  正了解民族服饰,热爱民族文化,从富有特色的民族服饰中体验到美的感受。
  第三,发挥美术欣赏课的作用。
  当学生误解美,甚至扭曲美的时候,我们的任务首先应该是在他的面前多放点美的东西,并教会他们如何
  去认识、欣赏美。这也是形成美的前提条件。高中开设的美术欣赏课无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如何去领会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呢?这正是我们教师努力去追求的任务,美术欣赏,是一个观察、体验、品
  味艺术作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感受、体验、分析、思考、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以及一
  定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兴趣,陶冶高尚情操,而且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教育,发挥
  出社会功能。
  作品《蒙娜丽莎》,在电视广告中也上了镜头,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但在欣赏课时,几乎所有班的同学
  都停留在这样的描述上:表现的是个温和、安详、美丽的女性,她的气质很好,艺术家的绘画技能很高超
  ,看上去很舒服……甚至有人对100名18岁的美术专业班的师范生进行调查,结果得到的表达顶多只是补
  了一点点:这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作品,又叫《神秘的微笑》,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显然,对作
  品的主题、材料、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历史作用没有深入地挖掘,既然叫"神秘的微笑",就应该思考神
  秘在哪里,她的笑代表了什么?实际上,这些问题并不是难以解释,只要有一定的世界历史知识基础,就
  不难发现当时"神"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而《蒙娜丽莎》那双神的眸子和会心的微笑,显然是对神的挑战
  ,是对人生的充分肯定,对人性的赞扬……如此反复提炼,使艺术品的价值显示出来。
  古今中外,类似的优秀艺术作品数不胜数,在美术教育的舞台上,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这类资源,通过对艺
  术品的高层次欣赏,使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等都得到提高。這就是素质教育   课程中美术欣赏课应该起到的作用。
  第四,加强美术教研,完善中学美术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量标准与展赛机制。
  面向未来和世界,着眼于全面发展,广泛深入地研究中学美术教育的内外因素,结合时代与学生主体特征
  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应个体与社会、有特色的中学美育新路。
  教育过程与结果的评量与展赛,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并能由此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采
  用忽略主体创造和审美情意表现的、强调美术学科智能的外在的规范性评量规则,也不能只注重片面合混
  的、强调自我表现的内在的感觉式评量规则,而应建立一套以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为价值取向并兼顾形式、
  内容、思想、艺术与主体因素的,从自觉性、审美能力与造型能力三方面进行评量的标准与实施机制,以
  促进美术之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
  第五,重视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想像力和创造力,
  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
  过:"想像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像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像使它
  有形。"孩子们充满幻想,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将他们的丰富的想像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学生们运用所学
  到的有关线条、色彩、比例、构图、透视、解剖、质感、肌理等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美
  术作品来。
  "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教学中,首先应启发孩子们认识生活,启发他们去发现美、创造美。如教《温暖
  的阳光》一课,首先通过幻灯片欣赏印象派大师莫奈、毕沙罗的作品--《日出印象》《干草垛》,通过教
  师形象的描述及色彩冷暖的启发,让学生感受阳光下绚丽多彩的自然美,以及阳光的生命力,激起他们在
  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总之,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过程,形式应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成功的美术教育中得到的,将是
  审美艺术的熏陶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美术不限于绘画。随着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美术的触角已伸
  向了商品经销、印刷工艺、建筑装饰和服装设计等广泛的领域。新编美术教材中,列入了诸如纸盒包装,
  广告招贴、标志设计、壁挂设计、服装设计、折纸建筑等内容,都是为了教给学生实用美术的知识,并训
  练其进行实际设计的初步技能。
  第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中学美术课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
  很自然地与"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政治教育融为一体,这无疑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和
  作用。
  比如有不少青年学生,由于缺乏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他们对人体绘画作品和裸体扑克、淫秽画区别
  不清,容易把美当作丑,把丑当作美,有的人由于受到淫秽品的毒害而走上犯罪道路。通过美术课提高学
  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可以使他们认识到:人体绘画作品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的形体美和人的内在
  活力,是对人自身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歌颂,它是一种健康的具有积极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能给人以美的享
  受;而裸体扑克和淫秽画刊宣扬的是低级趣味、寻求感官刺激,它们用纯自然主义的手法甚至变态下流的
  方法故意宣泄性欲、亵渎情爱,引导人们走向堕落。学生通过接受这种审美教育,有了辨别美丑的能力,
  就能自觉抵制淫秽品的侵袭,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同时也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欣赏人体美术作品,升华
  自己的审美情感。这种审美教育比讲抽象的道理或硬性制止学生看淫秽品的效果更好。由此可见,审美教
  育能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实、更丰富,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除此之外,中
  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对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美术课通过具体形象如线条、色彩、形体、结构、空
  间等绘画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主要因素。丰富有趣的
  美术常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民族风俗等内容又大大增加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容量,对发展智力大
  有裨益。
  总之,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途径,全方位地引导学生将生活中那些美好的记忆以艺术手法呈现出来,逐步
  提升学生的审美观,从而以艺术美熏陶他们日常的思想言行;并培养他们
  利用丰富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价值观去热爱祖国传统美术文化,去热爱世界的多元文化。我们学
  生只要能用心欣赏美,以美感召人,真善美就会在孩子的内心深处萌芽,艺术之花和人文之花就会争奇斗
  艷、美丽芬芳!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大量研究表明,在初中学生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心理健  康问题。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否正常的发展,关系到初中学生能否健康的成长。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  以 "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提出了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所以,在提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  今天,提高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而情绪问题又是制约着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  因素之一。初中
期刊
【摘要】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方法也随之千姿百态,从过去的"自上而下"式转变成教师千方百计的追求教学  形式的多样化,追求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但是我们还看  到一些体育课开始从过去的"满堂灌"变成"满堂跑",一些教师误认为这样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样的课  就是"好课"。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已清晰地呈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  重大创新和突破,新课程的个性教学要求"尊重个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重视学习  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新课程理念。学生们都有着良好的精神面貌,多数  学生主动热情,课堂发言落落大方、充满自信,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呈现  师生、生生
期刊
【摘要】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学的  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注重体育教学,体现新课程的基本  理念。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增加体育游戏的方法,使学生获得自主、  快乐的课堂教学
【摘要】幼儿美术教育这几年发展得非常快,它已经不是停滞在像我们那个年代学习美术的状态了,中学  五、六年绘画基本功,大学再学四年,幼儿美术教育不能再这样做了。现在的孩子们非常活跃,社会上也  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信息,优秀的、精英的、经典的以及糟粕的都一古脑涌到他们面前,其中还有学校  功利的倾向。幼儿大都处于涂鸦中期和后期,是想象力最旺盛的时候,虽然他们的造型能力相对较弱,但  是他们会以独特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