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我国有上亿市场主体,而且还在不断增加。把市场主体的活跃度保持住、提上去,是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所在。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目前的市场环境与当前企业期待、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大举措。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背景下,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提出多项重大举措,有力地強化了法治保障。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促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硬功夫打造好发展软环境。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需要从优化政府和市场的互动关系入手,放管服三管齐下。“放”即简政放权,压缩行政审批权,把市场、企业、社会的权利还给市场、企业、社会。“管”包括事前监管,即市场准入,市场主体的核准登记以及产品的审批备案等,完整的管理还包括事中监管及事后监管。“服”即服务,服务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投资者权益保护,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服务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
“近年来,在简政放权方面取得的成绩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限制;货币出资也取消了最低要求,年检改为了年报。在充分肯定放管服改革取得的成绩时,也要正视还存在的短板。我认为,事中监管还有待加强。有些事件经媒体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后,再进行处罚,如权健事件、疫苗事件等,有一定滞后性。下一步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做法应该是进一步实现关口前移,在事中监管上下功夫,把短板补上。”刘俊海说。
刘俊海认为,优化政府服务水平也是未来的一项主要任务。现在有的地方还存在懒政惰政怠政现象,这也会导致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加。深化放管服改革要做到放管结合,该放的坚决放掉,该管的一定管好,这样就可以更好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3月6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二场记者会召开,主题为“政协委员谈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此次记者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称,“发展民营经济,我们要靠政策,更要靠法治。中央民营企业座谈会以后,各地各部门行动很快,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应该说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但是我也听到有些民营企业反映,他们说我们所要求的其实并不是什么额外的优惠、特殊的照顾,更不是吃偏饭。我们要的是平等发展的条件、公平竞争的环境。政策支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因短期政策变化而变化的稳定的法治环境”。
“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断完善。在这一过程当中,民营企业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民营企业几乎为零,到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时候,民营企业的发展和贡献可以用‘56789’这串数字概括,‘5’是民营企业对国家的税收贡献超过50%;‘6’是国内民营企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均超过60%;‘7’是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了70%;‘8’是城镇就业超过80%;‘9’是民营企业对新增就业贡献率达到了90%。”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
竹立家认为,从民营企业目前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来看,最根本的问题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融资难,第二是民营企业法律保障不到位,第三是行政部门对民营企业运行还会有干扰。放管服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实际上,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民营企业融资、法律保障、减少政府干预等方面采取了大量措施。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要真正推动中国经济全面深入更快更好发展,提高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和效率,就需要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民营企业继续发展。
简审批优服务 便利投资兴业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以简审批优服务便利投资兴业。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要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政府要坚决把不该管的事项交给市场,最大限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审批事项应减尽减,确需审批的要简化流程和环节,让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少费功夫跑审批。今年,要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证照分离”改革,使企业更便捷拿到营业执照并尽快正常运营,坚决克服“准入不准营”的现象;在全国推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使全流程审批时间大幅缩短。推行网上审批和服务,加快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使更多事项不见面办理,确需到现场办的要“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改革行动,不能让繁琐证明来回折腾企业和群众。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来评判。政府部门做好服务是本分,服务不好是失职。
刘俊海认为,简审批优服务的根本仍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审批”主要就是放权和加强监管,“优服务”就是提升服务水平。
“‘简审批’就是简化审批程序,取消不需要的审批,能备案的就不审批,能够有效承诺的也可以把审批改为承诺制。另外,需要事后监管的也可以简单审批。总而言之,法律规定必须保留审批的项目,要简化审批程序,法律没有规定必须审批的项目,原则上可以取消审批。”刘俊海说。
刘俊海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与简审批优服务有关的诸多具体内容,能够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让市场主体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对于普通人创业、投资来说,还应重点关注“准入不准营”的问题,即允许企业进入市场,给企业颁发营业执照,但具体到某个行业,还得办理行政许可。因此要把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内容落实到位,真正解决这一问题,使人们可以更加便利地创办、投资企业。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目前的市场环境与当前企业期待、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大举措。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背景下,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提出多项重大举措,有力地強化了法治保障。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促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硬功夫打造好发展软环境。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需要从优化政府和市场的互动关系入手,放管服三管齐下。“放”即简政放权,压缩行政审批权,把市场、企业、社会的权利还给市场、企业、社会。“管”包括事前监管,即市场准入,市场主体的核准登记以及产品的审批备案等,完整的管理还包括事中监管及事后监管。“服”即服务,服务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投资者权益保护,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服务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
“近年来,在简政放权方面取得的成绩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限制;货币出资也取消了最低要求,年检改为了年报。在充分肯定放管服改革取得的成绩时,也要正视还存在的短板。我认为,事中监管还有待加强。有些事件经媒体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后,再进行处罚,如权健事件、疫苗事件等,有一定滞后性。下一步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做法应该是进一步实现关口前移,在事中监管上下功夫,把短板补上。”刘俊海说。
刘俊海认为,优化政府服务水平也是未来的一项主要任务。现在有的地方还存在懒政惰政怠政现象,这也会导致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加。深化放管服改革要做到放管结合,该放的坚决放掉,该管的一定管好,这样就可以更好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3月6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二场记者会召开,主题为“政协委员谈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此次记者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称,“发展民营经济,我们要靠政策,更要靠法治。中央民营企业座谈会以后,各地各部门行动很快,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应该说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但是我也听到有些民营企业反映,他们说我们所要求的其实并不是什么额外的优惠、特殊的照顾,更不是吃偏饭。我们要的是平等发展的条件、公平竞争的环境。政策支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因短期政策变化而变化的稳定的法治环境”。
“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断完善。在这一过程当中,民营企业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民营企业几乎为零,到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时候,民营企业的发展和贡献可以用‘56789’这串数字概括,‘5’是民营企业对国家的税收贡献超过50%;‘6’是国内民营企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均超过60%;‘7’是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了70%;‘8’是城镇就业超过80%;‘9’是民营企业对新增就业贡献率达到了90%。”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
竹立家认为,从民营企业目前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来看,最根本的问题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融资难,第二是民营企业法律保障不到位,第三是行政部门对民营企业运行还会有干扰。放管服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实际上,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民营企业融资、法律保障、减少政府干预等方面采取了大量措施。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要真正推动中国经济全面深入更快更好发展,提高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和效率,就需要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民营企业继续发展。
简审批优服务 便利投资兴业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以简审批优服务便利投资兴业。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要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政府要坚决把不该管的事项交给市场,最大限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审批事项应减尽减,确需审批的要简化流程和环节,让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少费功夫跑审批。今年,要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证照分离”改革,使企业更便捷拿到营业执照并尽快正常运营,坚决克服“准入不准营”的现象;在全国推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使全流程审批时间大幅缩短。推行网上审批和服务,加快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使更多事项不见面办理,确需到现场办的要“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改革行动,不能让繁琐证明来回折腾企业和群众。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来评判。政府部门做好服务是本分,服务不好是失职。
刘俊海认为,简审批优服务的根本仍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审批”主要就是放权和加强监管,“优服务”就是提升服务水平。
“‘简审批’就是简化审批程序,取消不需要的审批,能备案的就不审批,能够有效承诺的也可以把审批改为承诺制。另外,需要事后监管的也可以简单审批。总而言之,法律规定必须保留审批的项目,要简化审批程序,法律没有规定必须审批的项目,原则上可以取消审批。”刘俊海说。
刘俊海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与简审批优服务有关的诸多具体内容,能够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让市场主体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对于普通人创业、投资来说,还应重点关注“准入不准营”的问题,即允许企业进入市场,给企业颁发营业执照,但具体到某个行业,还得办理行政许可。因此要把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内容落实到位,真正解决这一问题,使人们可以更加便利地创办、投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