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鉴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变得更为重要,因此,加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己成为企业理论界探讨的热点。本文分析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剖析了目前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推进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企业 内部控制 对策
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已成为我国企业治理制度中的中心环节,被应用在解决企业股东、董事会与监事会等相互之间的权责分配。一个健全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更好地提升现代企业的经营成效。由此可见,强化与落实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对于提高其生产经营能力,增强抗击风险防范能力,均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如今,企业的内部控制范围正在变得愈来愈广泛,其所产生的作用已经远远不再限于防弊与纠正错误,较为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其一是能保障企业内部财产与物资的齐全与完整。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后,通过实施多种控制手段,就能尽量避免出现企业公共财产与物资的减少、损坏现象,从而防止杜绝贪污、不合理使用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其二是能提升企业财务资料之准确确性。正确无误的财务数据能够帮助现代企业的管理层真正了解企业的过去、控制当前形势,并对未来作出预判,从而为作出决策提供依据。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正是运用与实施各项处理程序,实施科学规范的分工,才能让财务资料尽量保持完整准确,避免错误现象之发生;其三是能保障国家对于现代企业所实施的宏观调控。国家通过制定与实施各类财政法规,要求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以贯彻好各项法规。现代企业运用良好的内部控制实施自我控制与约束,能够很好遵守各项财政法律法规;其四是能保障企业进行高效化的经营与管理。规范的内部控制能促进企业对于内部各组成部分实施分工与协调,推动企业各机构及其员工落实好个人的岗位职责,确保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能够顺利实施。
2 目前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存在下面三大薄弱环节:其一是企业未能建立起正确的风险意识,导致实施内部控制缺乏动力。因为我国的经济环境已经从以往的传统计划经济彻底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此而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持续扩大。但是,不可否认,还有大量企业高层管理人士的风险意识尚停留于传统计划经济时代,部分企业甚至依靠弄虚作假来维持生产经营,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然导致风险不大加大,甚至造成企业难以为继;其二是企业内部职责不明确,造成信息交流不够畅通。企业内的各位员工都应当清楚到了解到自身所要肩负起来的重任。目前,中国部分企业中产生一些谁都能管,但是谁都可以放手的区域,有了好处,各部门都争着抢着去管,但是一旦出现了问题,就会争相推脱,因而难以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其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其三是企业内控机制的不完整,导致法人结构不够健全。如果,一部分中国企业还习惯于执行以往的计划经济模式,企业的管理人员在思想上觉得自己是行政领导。比如,部分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革之后,董事长依然兼任企业的总经理,以至于企业的权力太过集中,因而难以实施有效控制,企业中的一些部门难以发挥出其应当具有的作用,甚至部分部门根本无需设置。一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力度不大,审计机构未能担负起责任。
3 推进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3.1 健全企业的治理结构
健全企业的治理结构,能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建立良好的基础。要想健全企业的治理结构,应当做到以下四点:一是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也就是要强化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实施内部控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实际企业运行之中,只有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真正意识到了内控效益比成本更高,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推性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这是因为企业是否能够很好地生存和发展,直接影响到其切身之利益。同时,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努力引导与激发本企业员工对于实施内部控制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而非消极地应对,才是最为重要的。二是要巩固董事会的各项职能。企业迫切需要形成健全完善的治理结构,而企业治理结构之实现更为需要实施规范化的内部控制。要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管理层等机构中进行科学合理的权限划分,做到职责分明、各取所需。三是要改进目前的投票及表决机制。实施现代企业制度之中心环节就是要巩固本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而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应当以改进投票与表决机制为前提。要通过改善与优化公司的股权结构,从而能够确保企业的治理机制实现积极有效的运转。四是要建立起独立董事制。这一制度能够改进企业的治理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成效。通过在公司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能够更好地改进企业董事会内部的结构,完善公司内部董事之不足,提升企业董事会的综合素质,提高企业的开放性与民主性,从而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人之权益。
3.2 完善各项内控制度
通过全面落实风险管理,完善企业各项内控制度,并且加以实施,这是进行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原来的规范性目标是依据财务控制而实施的,但是,新规范则注重于开展经营管理与实施风险控制,并把企业的内部控制升华到战略之上,从而体现出密切企业未来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具体来说,应当做到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代企业都应当以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为基础,安排相关人员对于本公司各方面情况实施综合性调研,并且以调研为基础实施科学规范的分析,确定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为内控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持。新规范应当在现在内控原则为基础,将内部控制的规范覆盖到公司内部的各环节上,并对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管,而且不会留下各种能够控制的死角与空白,从而实现无所不控之目标。要以全面控制为基点,更加关注关键性业务与高风险业务,从而确定了企业的内部控制要注重重点,有效加以实施,从而预防各类风险的出现。在企业中各机构间的内部控的要求尽量做到协调一致,从而为实施内部控制与外部评价树立一致的标准。另一方面,公司要组织各位员工认真学习本企业制定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并在具体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企业在实施内控制度的过程中,还要依据具体情况之变化加以调整和完善,对于不合理的制度,应当及时废除,从而确保内控机制能够符合企业当前的实际发展状况。
3.3 打造一流的内部控制环境
为确保企业内控机制建设能够真正得到实施,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必须认识到内部控制环境并非内控系统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也就是它并非是企业的内控环境,既为企业的整个内控机制之基础。其所营造出来的企业内部控制文化将影响到员工群体的控制力。其所确定的企业结构,牵涉到全部活动之内核——员工的控制能力。同时,这还体现出公司管理层对于内控建设之需求。在现代企业的现实当中,公司管理层所实施的控制不是没有,而是一直未能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二是企业控制的环境也就意味着其他各种控制要素是不是能真正展示出应有的作用,这直接关系到了企业内控机制之实施和各项内控目标之实现,这就是公司实施内部控制之中心环节。一旦企业高管人士能够关注道德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企业正面形象的建立主要包括了通过行为规范推进员工在实现各项目标的进程中寻求正确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在这一控制环境之下,企业的内部控制肯定会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
3.4 建设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
健全的信息沟通体系能够让企业更好地掌握自身的经营运行情况与企业当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状况,从而及时有效地为本公司员工提供各项职责所必要的种种信息,促使公司的生产经营能够更好地加以实施。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指由人与计算机所构成的,能实施各种数据的收集、存储与输出的一个系统。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则是该系统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实施财务会计业务,并为企业落实财务、决策等各类信息提供辅助的一个有机整体。一个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所需要的各类财务信息,同时,还能为企业之中各职能部门提供具体的管理信息。
3.5 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要通过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安排专门的内审人员,从而推动对于企业各项内部规章制度的建立、贯彻、落实等情况进行严格监督。企业的内部审计组织要由公司的审计部门直接进行领导,并定期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报告近期工作,以此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之权威性。在对企业内控制度实施情况开展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和考核,就能确认公司各项内控建设是不是真正得到了实施,随后由此而分别实施奖励或者惩处,从而激发出员工的驱动力,进而实现企业内部控制之最终目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当前我国的市场竞争变得愈来愈激烈,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日益明显,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薄弱环节。为了保持现代企业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之中持续实施调整与功能完善,然而,企业的内部控制并非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也不是仅仅凭借靠企业自己的一己之力就能实现,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鼎立支持。随着内部控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必将推动企业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董丽芳.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探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
[2]张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促进企业发展[J].辽宁经济,2010(2).
[3]崔洪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2).
[4]胡建萍.企业内部控制浅析[J].财经界,2010(3).
[5]范中华.浅析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与完善[J].经营管理者,2010(5).
关键词:现代企业 内部控制 对策
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已成为我国企业治理制度中的中心环节,被应用在解决企业股东、董事会与监事会等相互之间的权责分配。一个健全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更好地提升现代企业的经营成效。由此可见,强化与落实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对于提高其生产经营能力,增强抗击风险防范能力,均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如今,企业的内部控制范围正在变得愈来愈广泛,其所产生的作用已经远远不再限于防弊与纠正错误,较为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其一是能保障企业内部财产与物资的齐全与完整。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后,通过实施多种控制手段,就能尽量避免出现企业公共财产与物资的减少、损坏现象,从而防止杜绝贪污、不合理使用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其二是能提升企业财务资料之准确确性。正确无误的财务数据能够帮助现代企业的管理层真正了解企业的过去、控制当前形势,并对未来作出预判,从而为作出决策提供依据。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正是运用与实施各项处理程序,实施科学规范的分工,才能让财务资料尽量保持完整准确,避免错误现象之发生;其三是能保障国家对于现代企业所实施的宏观调控。国家通过制定与实施各类财政法规,要求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以贯彻好各项法规。现代企业运用良好的内部控制实施自我控制与约束,能够很好遵守各项财政法律法规;其四是能保障企业进行高效化的经营与管理。规范的内部控制能促进企业对于内部各组成部分实施分工与协调,推动企业各机构及其员工落实好个人的岗位职责,确保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能够顺利实施。
2 目前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存在下面三大薄弱环节:其一是企业未能建立起正确的风险意识,导致实施内部控制缺乏动力。因为我国的经济环境已经从以往的传统计划经济彻底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此而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持续扩大。但是,不可否认,还有大量企业高层管理人士的风险意识尚停留于传统计划经济时代,部分企业甚至依靠弄虚作假来维持生产经营,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然导致风险不大加大,甚至造成企业难以为继;其二是企业内部职责不明确,造成信息交流不够畅通。企业内的各位员工都应当清楚到了解到自身所要肩负起来的重任。目前,中国部分企业中产生一些谁都能管,但是谁都可以放手的区域,有了好处,各部门都争着抢着去管,但是一旦出现了问题,就会争相推脱,因而难以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其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其三是企业内控机制的不完整,导致法人结构不够健全。如果,一部分中国企业还习惯于执行以往的计划经济模式,企业的管理人员在思想上觉得自己是行政领导。比如,部分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革之后,董事长依然兼任企业的总经理,以至于企业的权力太过集中,因而难以实施有效控制,企业中的一些部门难以发挥出其应当具有的作用,甚至部分部门根本无需设置。一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力度不大,审计机构未能担负起责任。
3 推进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3.1 健全企业的治理结构
健全企业的治理结构,能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建立良好的基础。要想健全企业的治理结构,应当做到以下四点:一是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也就是要强化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实施内部控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实际企业运行之中,只有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真正意识到了内控效益比成本更高,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推性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这是因为企业是否能够很好地生存和发展,直接影响到其切身之利益。同时,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努力引导与激发本企业员工对于实施内部控制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而非消极地应对,才是最为重要的。二是要巩固董事会的各项职能。企业迫切需要形成健全完善的治理结构,而企业治理结构之实现更为需要实施规范化的内部控制。要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管理层等机构中进行科学合理的权限划分,做到职责分明、各取所需。三是要改进目前的投票及表决机制。实施现代企业制度之中心环节就是要巩固本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而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应当以改进投票与表决机制为前提。要通过改善与优化公司的股权结构,从而能够确保企业的治理机制实现积极有效的运转。四是要建立起独立董事制。这一制度能够改进企业的治理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成效。通过在公司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能够更好地改进企业董事会内部的结构,完善公司内部董事之不足,提升企业董事会的综合素质,提高企业的开放性与民主性,从而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人之权益。
3.2 完善各项内控制度
通过全面落实风险管理,完善企业各项内控制度,并且加以实施,这是进行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原来的规范性目标是依据财务控制而实施的,但是,新规范则注重于开展经营管理与实施风险控制,并把企业的内部控制升华到战略之上,从而体现出密切企业未来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具体来说,应当做到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代企业都应当以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为基础,安排相关人员对于本公司各方面情况实施综合性调研,并且以调研为基础实施科学规范的分析,确定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为内控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持。新规范应当在现在内控原则为基础,将内部控制的规范覆盖到公司内部的各环节上,并对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管,而且不会留下各种能够控制的死角与空白,从而实现无所不控之目标。要以全面控制为基点,更加关注关键性业务与高风险业务,从而确定了企业的内部控制要注重重点,有效加以实施,从而预防各类风险的出现。在企业中各机构间的内部控的要求尽量做到协调一致,从而为实施内部控制与外部评价树立一致的标准。另一方面,公司要组织各位员工认真学习本企业制定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并在具体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企业在实施内控制度的过程中,还要依据具体情况之变化加以调整和完善,对于不合理的制度,应当及时废除,从而确保内控机制能够符合企业当前的实际发展状况。
3.3 打造一流的内部控制环境
为确保企业内控机制建设能够真正得到实施,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必须认识到内部控制环境并非内控系统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也就是它并非是企业的内控环境,既为企业的整个内控机制之基础。其所营造出来的企业内部控制文化将影响到员工群体的控制力。其所确定的企业结构,牵涉到全部活动之内核——员工的控制能力。同时,这还体现出公司管理层对于内控建设之需求。在现代企业的现实当中,公司管理层所实施的控制不是没有,而是一直未能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二是企业控制的环境也就意味着其他各种控制要素是不是能真正展示出应有的作用,这直接关系到了企业内控机制之实施和各项内控目标之实现,这就是公司实施内部控制之中心环节。一旦企业高管人士能够关注道德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企业正面形象的建立主要包括了通过行为规范推进员工在实现各项目标的进程中寻求正确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在这一控制环境之下,企业的内部控制肯定会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
3.4 建设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
健全的信息沟通体系能够让企业更好地掌握自身的经营运行情况与企业当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状况,从而及时有效地为本公司员工提供各项职责所必要的种种信息,促使公司的生产经营能够更好地加以实施。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指由人与计算机所构成的,能实施各种数据的收集、存储与输出的一个系统。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则是该系统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实施财务会计业务,并为企业落实财务、决策等各类信息提供辅助的一个有机整体。一个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所需要的各类财务信息,同时,还能为企业之中各职能部门提供具体的管理信息。
3.5 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要通过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安排专门的内审人员,从而推动对于企业各项内部规章制度的建立、贯彻、落实等情况进行严格监督。企业的内部审计组织要由公司的审计部门直接进行领导,并定期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报告近期工作,以此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之权威性。在对企业内控制度实施情况开展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和考核,就能确认公司各项内控建设是不是真正得到了实施,随后由此而分别实施奖励或者惩处,从而激发出员工的驱动力,进而实现企业内部控制之最终目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当前我国的市场竞争变得愈来愈激烈,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日益明显,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薄弱环节。为了保持现代企业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之中持续实施调整与功能完善,然而,企业的内部控制并非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也不是仅仅凭借靠企业自己的一己之力就能实现,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鼎立支持。随着内部控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必将推动企业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董丽芳.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探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
[2]张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促进企业发展[J].辽宁经济,2010(2).
[3]崔洪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2).
[4]胡建萍.企业内部控制浅析[J].财经界,2010(3).
[5]范中华.浅析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与完善[J].经营管理者,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