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加强阅读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合适的阅读内容,其次要正确引导,授予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使学生受益终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兴趣的支配,凡是他们喜爱的,学习的持久性就相对较长,效果也较好。当儿童带着兴趣走进文学,将会进入一个欢乐的世界,在阅读中也能体会到快乐,这就要求教师抓住学生的脉搏,多方面引导,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
榜样激励,做好引导
身教重于言教,一个好的教师一定好读书,多读好书。教师以自己丰富的知识、流畅的口语、精炼的文笔,影响学生,启迪学生,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是一个导航、一盏明灯,自然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之门。
语文教师不仅要阅读教育教学专业书籍,也要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当然也包括儿童文学作品。捧起《儿童文学》,内心不仅升腾起愉悦、感动、思考,还获得了一颗童心。这本身就是一本书,供学生去阅读,去欣赏,这本“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一种向往之情就会在学生心底涌起,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班上又有许多学生捧起了《儿童文学》,和你一起去体验。
推荐课外阅读内容
当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好的课外读物,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课外书籍,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一般来说,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太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向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好蜜来。”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
增强自主阅读意识
小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尤其体现在阅读的自信心上。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经意的不恰当批评,常常会挫伤学生幼小的自尊心,从而产生对阅读学习的反感和惧怕情绪,这种反面的情绪会影响学生今后对课文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老师在课堂中,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多鼓励,少批评。比如,对于学生课文读得不够流利,教师不应立即指责太差,而应当从勇气可嘉、发音标准等其他侧面对学生加以褒奖,然后因势利导,指出课文读得不够流利是基于生字词还是其他原因。这样,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自信心也受到鼓舞,才能增强阅读的自主性。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动力,才能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就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读书计划的落实情况;适当举办读书活动,比如,让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书或书中的一个人物……笔者认为,到那时,同学们会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从而有意义地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创设书香家庭,让亲子享受阅读的快乐。18世纪的英国著名作家约翰生说:“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屋子没有窗子。”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从亲子共读开始的。家庭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对孩子的品格和学习都会提供有利条件。家长应注意给自己的孩子创设一个学习的小天地,可以根据居住条件和可能,因地制宜为孩子准备学习用的书桌,有一个安静的读书空间,孩子才会静下心读书。要让孩子真正走进阅读,并渗透他们的心灵,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就需要每一位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开展富有创意的“亲子共读”活动。家长也应养成阅读的习惯,每天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家长做好示范,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自然会慢慢地喜欢阅读,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建立正确阅读方法
要使学生对课文阅读保持兴趣,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许多孩子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只有“三分钟热度”;因此,必须有效选择,“授之以渔”,使之逐渐喜欢读书。在班级内,根据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组建各个阅读小组。在小组共读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也有助于阅读兴趣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形成。
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创设“发挥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当今科学事业突飞猛进,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还应教会学生略读的方法,指导学生看书先看序言、后记、目录、内容提要等,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对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详加研究,其他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任何一次课外自读都是多种读书方法的综合运用,都应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阅读与记录相结合 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所阅读的读物里摘录精彩的语句语段,便成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常用的阅读积蓄方法之一。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让读书笔记本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了什么书,在读书笔记上记下篇名,读到好文章,及时摘录好词佳句,写上自己的感受,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是阅读的收获。阅读累了,在本子里描描画画,或花草树木,或虫鱼鸟兽,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稳定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阅读是学习之母,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果与喜悦,慢慢地自己就会找书读,学会了读书,自主阅读的意识得到了增强,培养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来说,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终身受用。
在课外活动中激发动力
学生都比较喜欢各种形式的活动,活动能点燃兴趣的火花,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能起到推波助澜,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手抄报”“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这么多的课外活动形式中,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非“讲故事”莫属。为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此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延伸与发展。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光。所以,当老师讲完故事后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读书活动,不仅反馈了读书的情况,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了他们的阅读热情。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成功的源泉。对于生性好动、意志相对薄弱、自主性和独立性有待加强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乐学、善学、会学。因此,作为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学生课文阅读兴趣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段淑君.如何正确引导小学生课外阅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2).
[2]唐彪.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J].教学研究,2009(23).
[3]刘立斌.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J].科学咨询,2007(24).
[4]张晓.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科教文汇,2008(12).
[5]黄华.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考试周刊,2009(27).
[6]黄淑东.浅谈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J].前沿实践,2009(16).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曹集中心学校)
榜样激励,做好引导
身教重于言教,一个好的教师一定好读书,多读好书。教师以自己丰富的知识、流畅的口语、精炼的文笔,影响学生,启迪学生,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是一个导航、一盏明灯,自然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之门。
语文教师不仅要阅读教育教学专业书籍,也要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当然也包括儿童文学作品。捧起《儿童文学》,内心不仅升腾起愉悦、感动、思考,还获得了一颗童心。这本身就是一本书,供学生去阅读,去欣赏,这本“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一种向往之情就会在学生心底涌起,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班上又有许多学生捧起了《儿童文学》,和你一起去体验。
推荐课外阅读内容
当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好的课外读物,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课外书籍,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一般来说,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太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向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好蜜来。”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
增强自主阅读意识
小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尤其体现在阅读的自信心上。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经意的不恰当批评,常常会挫伤学生幼小的自尊心,从而产生对阅读学习的反感和惧怕情绪,这种反面的情绪会影响学生今后对课文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老师在课堂中,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多鼓励,少批评。比如,对于学生课文读得不够流利,教师不应立即指责太差,而应当从勇气可嘉、发音标准等其他侧面对学生加以褒奖,然后因势利导,指出课文读得不够流利是基于生字词还是其他原因。这样,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自信心也受到鼓舞,才能增强阅读的自主性。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动力,才能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就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读书计划的落实情况;适当举办读书活动,比如,让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书或书中的一个人物……笔者认为,到那时,同学们会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从而有意义地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创设书香家庭,让亲子享受阅读的快乐。18世纪的英国著名作家约翰生说:“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屋子没有窗子。”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从亲子共读开始的。家庭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对孩子的品格和学习都会提供有利条件。家长应注意给自己的孩子创设一个学习的小天地,可以根据居住条件和可能,因地制宜为孩子准备学习用的书桌,有一个安静的读书空间,孩子才会静下心读书。要让孩子真正走进阅读,并渗透他们的心灵,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就需要每一位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开展富有创意的“亲子共读”活动。家长也应养成阅读的习惯,每天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家长做好示范,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自然会慢慢地喜欢阅读,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建立正确阅读方法
要使学生对课文阅读保持兴趣,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许多孩子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只有“三分钟热度”;因此,必须有效选择,“授之以渔”,使之逐渐喜欢读书。在班级内,根据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组建各个阅读小组。在小组共读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也有助于阅读兴趣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形成。
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创设“发挥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当今科学事业突飞猛进,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还应教会学生略读的方法,指导学生看书先看序言、后记、目录、内容提要等,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对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详加研究,其他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任何一次课外自读都是多种读书方法的综合运用,都应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阅读与记录相结合 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所阅读的读物里摘录精彩的语句语段,便成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常用的阅读积蓄方法之一。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让读书笔记本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了什么书,在读书笔记上记下篇名,读到好文章,及时摘录好词佳句,写上自己的感受,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是阅读的收获。阅读累了,在本子里描描画画,或花草树木,或虫鱼鸟兽,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稳定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阅读是学习之母,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果与喜悦,慢慢地自己就会找书读,学会了读书,自主阅读的意识得到了增强,培养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来说,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终身受用。
在课外活动中激发动力
学生都比较喜欢各种形式的活动,活动能点燃兴趣的火花,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能起到推波助澜,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手抄报”“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这么多的课外活动形式中,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非“讲故事”莫属。为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此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延伸与发展。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光。所以,当老师讲完故事后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读书活动,不仅反馈了读书的情况,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了他们的阅读热情。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成功的源泉。对于生性好动、意志相对薄弱、自主性和独立性有待加强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乐学、善学、会学。因此,作为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学生课文阅读兴趣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段淑君.如何正确引导小学生课外阅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2).
[2]唐彪.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J].教学研究,2009(23).
[3]刘立斌.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J].科学咨询,2007(24).
[4]张晓.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科教文汇,2008(12).
[5]黄华.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考试周刊,2009(27).
[6]黄淑东.浅谈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J].前沿实践,2009(16).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曹集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