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雄的炮制始于汉代,用热草木焖熟,剥去外皮及尖底,干燥。唐宋时期产生了醋腌、盐腌、童便渍等方法,明清时炮制方法最多,除沿用各代方法外,还新产生了大豆煮等方法。诸多炮制方法之目的无外乎防腐、解毒及缓和药性,其中"炮"法沿用最久。天雄、附子、乌头同源,性效有异,天雄善守,重于补下焦之阳,乌头性轻疏气雄烈,逐寒止痛之力更强,附子走而不守,长于温化在脏腑之寒湿。通过天雄的文献资料剖析,为天雄的炮制方法传承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文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