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亲爱的汉修先生》悟到的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jxbj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也不例外,对于刚迈入三年级初次接触作文的孩子们来说更是难上加难。看到作文题目他们不知道该写哪些内容来丰富它,如果让他们随性而就,写出的文字大多寥寥几句,即使有的孩子话语滔滔,东拉西扯的情况居多。因而,我就琢磨有什么法子让孩子有话说又能把话说具体,在调动起他们作文兴趣的同时又能领悟一点儿写文章的妙处,知道写东西并不是什么难事,它是自我倾诉享受生活的钥匙。
  上学期我和孩子们一起读过的书中有一本是《亲爱的汉修先生》,书中的汉修先生在信中把刚开始只会写三两句话并含有错别字的孩子鲍雷伊引导上喜欢写作并练就了一手好文笔,一篇描写他和爸爸坐卡车出游的文章还使他获得了小作家征文的荣誉入围奖。其润物无声的写作渐进指导贴合孩子实际,又满含趣味。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醒悟,何不学学汉修先生的法子也这样来教作文呢?
  汉修先生在最初和鲍雷伊通信的时候给他提出了十个问题:1.你是谁?2.你长什么样?3.你的家庭是什么样子?4.你住在哪里?5.你有宠物吗?6.你喜欢上学吗?7.谁是你的朋友?8.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9.你有什么烦恼?10.你有什么愿望吗?当我们把鲍雷伊回答的问题都读完之后,一个心地善良情感丰富的小男孩形象立体鲜明地跃然于眼前。这是汉修先生的高明。他了解孩子的表达水平,倘若只笼统地让孩子介绍自己,鲍雷伊怎么可能写得出如此精彩的“自己”呢!这就好比要搬走一堆重物,想要一下子搬起不可能也不现实。对普通人来说最明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分散搬运,这样轻松又能很快完成任务。汉修先生询问鲍雷伊的十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把《介绍自己》这篇对于刚学习表达的孩子来说相对有难度的文章分解成十个不同的方面让孩子回答,这就使鲍雷伊每个问题的表达都有了针对性,也更具体,连缀在一起就成了一篇情真意切的好文章。
  我极想体验一下这种先分散表达再连贯组合的习作方法。我把汉修先生提出的十个问题罗列给孩子们,然后给他们充分的时间一一予以回答。看他们信手拈来的轻松样儿就知道这些问题非但不难还很对他们的胃口。包括那些儿平日一写东西就皱眉咬笔头的孩子,他们刷刷而写的自在与快乐更让我觉出这种习作方法对作文刚起步孩子的适用与合理。
  由此及彼。很多作文的写就都可以试用这种方法。写《我的一家》可以让孩子先分别写写爸爸、妈妈和自己,之后再添头补尾进行组合;写《家乡的四季风光》,就可以事先分别写出春、夏、秋、冬的片段,这样在保证孩子们对每个季节描述细致的同时,也避免了他们写长文时的厌倦与应付;写《尊敬的一个人》时,可让学生先描写自己尊敬的人的外貌,之后再让他们写一件主人公令人肃然起敬的事情,组合后再来表达一下感受……这种先分散后组合的习作,实际上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文方法引领。对于刚开始学习作文的三年级孩子来说,机械枯燥地去讲解作文结构只能降低他们对作文还甚为羸弱的兴趣,而分散作文时不同片段的内容要求就仿如提纲引线般暗示了作文的表达思路,这在分散表述时可能意会不到,但在片段组合的时候就会恍然大悟到不同类型作文的写法,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作文学习,教师教得省力,学生学得轻松。再则,先分散后组合的作文教法也为孩子的作文学习搭了一架梯子,一级一级台阶降低了学生攀爬的难度,学生在享受拾级而上的快意的同时,也会逐渐爱上习作。分散片段时的共同要求虽然使孩子们的作文脉络形似,但内容却是各有千秋的,等孩子们熟谙了作文的写法,都能写出一篇篇流畅具体的作文时,放飞的时候也就到了。相信这时候的他们,定能在自由的创作天地中精彩连连。
  可见,让孩子爱写并写好作文的好方法是有的,就看我们能不能想到。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手段和目的。本文基于笔者从事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基础,对于如何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改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新一轮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分步实施、有序进行,这次全面性、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冲击了传统的语文教学,出现了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学生自主学习的可喜局面。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要想使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朝着既定目标健康发展,使语文教学走出新路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用教材和引进其他课程资源的关系  当前值得警惕的是,出现了甩开课本,过多、过早补充其他教学内容的倾向。如字还没有好好
英语阅读,是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检验。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阅读的核心,理解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阅读材料的目的是理解材料的内容。因此,理解是阅读的最终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呢?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在实际教学中,初一、初二学生阅读的英语文章相对较易,学生阅读的兴趣也较浓。但到了初三年级,由于增加了理化等科目,课堂上学英语的时间少了,而英语知识量
在新课程实施中,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构建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三项核心任务之一,通过科学的教育评价能够引导与督促教育活动,不断地向更加完满的方向发展。  我认为,要成为一流名校,那他的个性研究一般都已取得丰硕成果,学生的智力潜能都得能得到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都得能得到充分尊重。诚然那些已经成为名校的学校,成功的背后除了有良好的育人环境、教师致力于少年儿童个性的课题研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计算机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计算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
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是班级学生的组成特点,尤其是在职业中专院校中,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尤为突出,因为生源不同,学生知识水平、认知水平、世界观人生观、生活习惯也各不相同,这也往往是违规违纪的根源。这与其生长生活的家庭环境和初中学习环境以及交友有很大影响。他们大多是未成年,对人生观、世界观没有正确的认知,往往误交损友会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前途。那么,如何灵活把握学生个性化差异而实施因材施教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整体
针对某输配电工程实际情况,对其主变压器的安装与调试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安装调试前的准备工作,并对主变压器安装调试工作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从而确保主变压器的安装质量和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