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策略初探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g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在落实课标“读整本书”的要求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适宜的教学策略能够为学生点燃读整本书的热情,给学生创设读整本书阅读的情境,切实地让整本书阅读在日常教学中落地生根。
  一、读前巧推荐,引发阅读期待
  1. 书名引好奇之心。有些书的书名一看就让人无比好奇,继而产生一探究竟、欲罢不能的阅读欲望,如《无字书图书馆》,一看书名,就会使人产生疑惑,没有文字的书的图书馆是个什么样子?图书中的文字去哪里了呢?逃跑了,被人偷了,还是和人们玩起了捉迷藏?再如《口袋里的爸爸》,看着题目,就会让人浮想联翩,爸爸待在口袋里,是口袋特别大还是爸爸特别小?爸爸怎么会到口袋里去的呢?类似的书名还有《淘气包马小跳》 《淘气包埃米尔》 《爷爷一定有办法》 《苹果树上的外婆》等等。
  2. 封面激探究之意。读《长袜子皮皮》这本书之前,我先让学生们观察封面上这个长相奇特、打扮得怪怪的小姑娘。观察之后,让学生用文字描述她的样子。学生在观察和描述的过程中,不禁被这么一个奇怪的小女孩深深吸引住了。接着,我出示了文章中描述这个小女孩外貌的文字,让学生自由读,不用老师发问,他们的小脑瓜中就会产生许多疑问:皮皮为什么自己缝连衣裙呢?她妈妈呢?蓝布不够,为什么不再去买呢?两只袜子颜色不一样,难道不怕别人笑话吗?穿着比自己的脚大一倍的鞋怎么走路呢?
  在学生们对长袜子皮皮有了初步的探究欲望之后,我问:你知道她的名字吗?你们知道她的全名是什么吗?在学生们期待的目光中,我出示了皮皮共26个字的全名:皮皮露达·维多利亚·鲁尔加迪娅·克鲁斯蒙达·埃弗拉伊姆·长袜子,学生们看到之后齐声大叫“哇!”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没有哪一个孩子叫这么长的名字的。这时,我趁热打铁:知道吗?长袜子皮皮才9岁,却力大无比,能轻而易举地把一匹马、一头牛举过头顶,还降服了倔强的公牛和食人的大鲨鱼。她有取之不尽的金币,常用它买糖果和玩具分送给孩子们。她还常想出许许多多奇妙的鬼主意,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具体描述的,就赶快去读读《长袜子皮皮》这本书吧。
  3. 情节促阅览之旅。许多童话故事都有着奇妙的幻想情节。如《苹果树上的外婆》这本书,单看书名就让人疑窦重重:外婆不应该年纪很大了吗?她还能爬树吗?再看书中的一个情节描述(出示节选的一段情节,略)
  看到这样一段文字,不但所有的男孩子跃跃欲试,女孩子恐怕也按捺不住了吧。这个时候,如果手边有这本书,学生们肯定会迫不及待地去打开,阅读这个章节。这时,教师可以“煽煽风点点火”:书中有趣的情节还有好多呢,比如去游乐场、去草原套野马、去航海、去印度猎虎……欲知详情如何,那就走进书中去阅读吧。
  4. 语言导探究之向。书中人物的有些语言非常精彩,在学生阅读之前出示这些能打动人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探究阅读的期待,比如《长袜子皮皮》中皮皮说过这样一些话:(出示3个片段)
  出示皮皮的话,让学生们读一读,孩子们一方面感到神奇,另一方面也感到疑惑,皮皮的话是真的吗?这时教师适时引导,要想知道真假,那就让我们到书中去找找答案吧。
  5. 目录诱阅读之行。有些书的目录很夺人眼球,我们向学生推荐时就可以出示一部分目录,让学生在阅读目录的过程中萌发对整本书阅读的期待。如读《戴小桥全传》,我出示了这样一些目录:4.大方的林小气,7.足球特务,16.外公叔叔,29.脚印比赛,34.土匪喝汤,42.警察警察警察,45.好看指挥。这些“大方”和“小气”,“外公”和“叔叔”等奇妙的组合,“特务”“土匪喝汤”“警察警察警察”等让人想入非非的词语,一下子就诱发了学生们立即朗读的行动。
  不同的书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也可以综合采取两三种方法。
  读前推荐,除了老师推荐这一渠道之外,还有家长推荐、同学推荐、网络推荐等多种渠道。
  二、读中巧引导,激起阅读兴趣
  1. 读读画画演演。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认为:读书给孩子听的作用“仅次于拥抱”,在这样的“拥抱”下,孩子的读书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慢慢地,他们对读书的态度就变成了“我要读”。记得刚接手二年级的这个班,学生们的阅读热情不高,我就先和他们一起读绘本。正好阅览室里有《猜猜我有多爱你》,我们就从这本书读起。先由我读给孩子们听,然后学生们再互相交换着看,就这样我们先后读了《爷爷一定有办法》 《鸭子骑车记》 《母鸡萝丝去散步》 《三只小猪》等几十本书。学生的阅读热情上来了,我又引导他们读整本的童话故事书。我先给学生们读了《兔子的名片》,接着又师生合作读了《织出一匹斑马》,每读一段时间,我就给学生设下一个悬念,学生们在读读猜猜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渐渐地,学生们已等不及我给他们读了,一下课就迫不及待地捧书去读了。有的还来问我:“陈老师,可不可以带回去读?”“当然可以。”看到“鱼儿”上钩了,我面上微笑,心里却乐开了花。当晚,我就布置了亲子共读,让家长读给孩子听,让孩子读给家长听。在老师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这样的“拥抱”下,学生们越来越爱上阅读了。
  画画是低年级学生的最爱,学生们画书中人物、事件的过程未尝不是另一种方式的阅读呢?在带着学生读《长袜子皮皮》这本书的时候,我让学生去画皮皮,画皮皮走钢丝,画皮皮和警察玩拍人游戏……学生们在“涂鸦”的过程中,记住了皮皮的外貌,回忆起了书中有趣的情节。
  表演形式自由,方法灵活,操作简单。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内容表演出来,是非常受中低年级学生欢迎的。学生表演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内化吸收的过程,它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热情,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比如阅读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就可以让学生一边读一邊表演,师生配合表演,回家和妈妈一起表演。在一遍遍的表演中,学生收获了阅读的乐趣,得到了思想的启迪,感受到爱的力量。不但绘本可以表演,故事、童话也可以表演,如《白雪公主》 《灰姑娘》 《小红帽》等等。   2. 导读单导引。运用导读单可以引导学生思维走向深入。例如:
  为了弄清导读单中列出的问题,学生们就得去专心阅读,甚至反复阅读。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读、思、品、记,与书中的人物对话,和书中的人物一起进行着奇幻之旅,在想象中放飞思绪,在现实生活中品味人生。
  3. 列人物关系图。读人物比较多、故事错综复杂的整本书,读者很容易混淆人物关系,以至于到读不下去的地步。记得我在上中师时读《红楼梦》,书中出现的人物多达975个,其中有名有姓的就有732人。第二天再拿起书接着读的时候,就搞不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了。幸亏书后面有一个“附录一:红楼梦人物简表”,借助这张人物简表,我才磕磕绊绊地读完了第一遍。受此启发,在读书中人物较多的整本书时,我就要求学生列出人物关系图,并组织小组交流,看看谁画得既简洁又清楚明白,让人一望便知,这对学生是一个挑战。在挑战面前,学生的斗志被激发了,阅读的兴趣越发浓郁。
  4. 画思维导图。有的书,人物形象不多,整本书是围绕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展开的,比如,《鲁滨孙漂流记》 《女巫》 《海底两万里》 《八十天环游地球》等等。这些书在阅读时就可以让學生画画思维导图,借助画思维导图列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理清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从而使阅读的思路更清晰,读后的印象更深刻。思维导图的样式有鱼骨图、气泡图、树状图等等。如江苏省扬中市实验小学的苏双娟老师在带领孩子阅读《女巫》这本书时,就让孩子用气泡图梳理出了女巫的小特征;如皋市白蒲镇林梓小学季莉莉老师在带领孩子读《呼兰河传》时,让学生用气泡图列出了童年萧红的性格特征;我在让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和《海底两万里》时,让学生用波浪图画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
  5. 记表格式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整本书时,可以简要地做些表格式笔记,如:
  “精彩情节概述”培养的是学生的概括能力;“我的领悟”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去思考,要填写好这一栏,就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地读,而要静下心来深入文本潜心阅读;“妙语摘录”要求学生精挑细选书中精妙的词句,值得内化吸收的语言。一本书读完了,还可以再根据这些表格式笔记联系生活实际,整理出一份内容充实、感受深刻的读后感。读书时坚持这样做,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习作会发生质的飞跃。
  6. 电影电视与书互补共赢。当前,不少经典著作已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搬上了银屏,引导孩子阅读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电影电视,让文字在画面中鲜活起来,让鲜活的画面用文字定格。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改编后与原著文字、情节的不同,从而通过讨论探究领悟到:电影电视往往限制了人们的想象,而文字却具有非凡魅力,它能带给不同的读者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感受,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三、读后巧拓展,点燃阅读热情
  学生读完一本书之后,我们常常趁热打铁,推荐学生阅读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或不同作家同一主题的作品。例如,读完《长袜子皮皮》,我就推荐学生去阅读同是林格伦的著作《小飞人卡尔松》,读完杨红樱系列小说《淘气包马小跳》,向学生推荐林格伦的《淘气包埃米尔》,让学生在读中比较一中一外两个淘气包的异同;读了《小女巫》 《只有女巫才会飞》 《女巫扫帚排排坐》等绘本,再推荐学生去读罗尔德·达尔的《女巫》,然后推荐学生再去读读郭姜燕的《摇篮村有个女巫》。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作家描写同一类人物的不同表现角度,不同表现手法,不同的语言风格。在学生阅读经典改编的青少版的基础上,我们还常常鼓励他们去阅读原著,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不断提高读整本的兴趣和能力,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丰富文学修养。
  (作者单位:如皋市长江镇永平小学)
其他文献
【中国分类号】G623.1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教育,最主要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是课题的主体,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投入到课题上来呢?  教育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课堂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是每一个老师要做到的第一步。心理学认为,注意力是学生能否在课堂中能否成为主体的关键。生动有趣的课堂提问时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最好的方法。要的课堂问题,能诱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近年来,随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持续推进、广泛开展,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进入了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视域,其中,图文配合、生动活泼的图画书颇为引人瞩目,在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中,涌现出了不少图画书阅读研究课例。那么,怎样才是比较好的图画书课堂?图画书的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的规律?它和其他类型的儿童文学课的区别何在?这应该是很多语文老师拿到一本图画书后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好”的图画书特质  1. 好的
期刊
“上课贵用‘空手道’”,是说教者在课堂上不借用辅助的教学手段,全凭着自身个体的“内功”来实施课堂教学的意思。  我在江苏省淮安师范学校中文班读书时,给我们上古代汉语的孙肃老师,就是用“空手道”上课的。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40年,但他上课的情景却历久弥新。  记得孙老师在给我们上第一节课时只带了三样东西:一盒粉笔、一杯浓茶、一包香烟。简洁的“开场白”话音落毕,他就开始了第一堂课的教学。只见他一边讲一边
期刊
摘要:“语言——思维”型教育区别于“文字——语言”型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要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实行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密切结合。  关键词:核心因素;思维训练;经验积累;语言训练  【中国分类号】G633.3    一、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核心的因素  语文学科之所以能够反映出工具性和思想性,是因为语文包含着语言和思维这两个更核心的因素,是这两个核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语文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概念难点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本文在阐述了教学难点的含义之后,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字:小学数学;概念难点;策略  【中国分类号】G623.5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对小学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给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从当前我国小学
目前,我国的部分语文课堂仍然处于重感悟、轻写法的状况,从某种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在我看来,备课中确定好需要读写结合的点,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适当为学生安排课堂小练笔,能够有效地实现课堂互动并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和素养。“读写结合蕴含了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精华,符合语文教学规律。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沈大安如是说。这里,“写”不仅是模仿写法、创造迁移,也是在过程中还原语境、深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