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实施,使得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的教育转变。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教学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教学不只是课程的执行和传递。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教学的过程变成了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课堂观察的含义、原则
所谓课堂观察。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或偶然)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学反应的行为方式。日本教育家圾元昂认为,新老教师在技能上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对学生反馈信息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评价。这一切的立足点是课堂观察。通过有效的观察,教师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反应。了解教学效果,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二、新课程对信息技术新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的教师定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教师是塑造儿童心灵的天使。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师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 专业化。专业化的基础是“术业有专攻”,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有完成课堂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不仅能够达到工作的要求。能够胜任工作。而且能够建设性地开展工作。
2 规范化。规范化是实现课堂观察、完成课堂目标的基本内容。它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职业规范。并能时刻以该职业规范为准则完成课堂目标。
三、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五个观察维度
1 组织能力。它包括教材的组织、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其中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教学设计是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对课堂常规的一贯要求、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等是教学活动组织能力的关键因素。
2 注意中心。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在课堂的注意中心应从自己的思想或教案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既要观察自己是否把注意中心放在学生身上,又要观察当学生自主活动时,自己的注意中心是否在于学生活动的反馈与调节。
3 教学机智。开放的课堂更需要教师机智的品质。教师必须敏捷观察并快速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还要灵活果断地采取恰当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推进教学发展的进程。在一次信息技术公开课上。老师正在上课,一位“小游戏迷”又偷偷地进入了“游戏乐园”。老师发现了。但他并没有生气,更没有因此而严厉叱责学生,他只是轻轻地对学生说:“学微机就要向高手看齐,你现在认为游戏好玩并沉湎其中,但你能否编出好的游戏也让其他人觉得好玩呢?”学生不能应答,他便教育说:“我们还没有学到这种水平。所以今天还是要认真听课,等学好本领后。再领略游戏的魅力也不迟。”这种上课的机智,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待人处世的一种能力、一种行为方式、一种文化。
4 教学态度。心理学研究发现。虽然有的教师很有经验,对学生很负责任。但学生的发展并不理想。心理学把教学态度分成两类:一类为非交往性态度。另一类为交往性态度。前者与教学效果的相关系数极低。后者才会产生积极影响。我们强调对学生的交往,一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负责;二是呼唤课堂上教师的热情与宽容。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坦率与自发性。好奇是人的天性。初中学生尽管已趋向成熟。但好奇心仍很强烈。教师对学生的好奇心应该包容、满足、鼓励、利用。因势利导,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5 教学境界。教学水平有三个相互贯通的层面:授受知识、启迪智慧、人格生成。教师要关注这三者的整合发展,并努力向更高的教学水平进取。同时,信息技术课应彻底转变观念,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用创新的思维和眼光去启迪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并作为一种教学境界去追求。
四、信息技术课堂观察新理念
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对立课堂观察新理念,才能让信息技术课堂有条不紊,活而不乱,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1 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在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随时对课堂活动作出调控。
2 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教师在课堂观察过程中。既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课堂中的全面情况加以监控,同时还要根据课堂情境的特点和学生表现,对课堂活动的某些方面或某些学生的个人行为进行重点观察。以达到对课堂活动的深入了解。特别是一些调皮的学生,到了信息技术课堂,其特点将暴露无遗,对这部分学生,教师既要做到重点观察,又要注意教育方式方法。
目前,教师从事课堂观察研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与困难。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单兵作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资源共享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做到与其他学科教师的相互配合。促进信息技术学科的综合发展。
(廊坊市安次区杨税务乡大北尹小学)
一、课堂观察的含义、原则
所谓课堂观察。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或偶然)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学反应的行为方式。日本教育家圾元昂认为,新老教师在技能上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对学生反馈信息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评价。这一切的立足点是课堂观察。通过有效的观察,教师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反应。了解教学效果,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二、新课程对信息技术新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的教师定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教师是塑造儿童心灵的天使。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师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 专业化。专业化的基础是“术业有专攻”,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有完成课堂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不仅能够达到工作的要求。能够胜任工作。而且能够建设性地开展工作。
2 规范化。规范化是实现课堂观察、完成课堂目标的基本内容。它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职业规范。并能时刻以该职业规范为准则完成课堂目标。
三、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五个观察维度
1 组织能力。它包括教材的组织、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其中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教学设计是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对课堂常规的一贯要求、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等是教学活动组织能力的关键因素。
2 注意中心。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在课堂的注意中心应从自己的思想或教案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既要观察自己是否把注意中心放在学生身上,又要观察当学生自主活动时,自己的注意中心是否在于学生活动的反馈与调节。
3 教学机智。开放的课堂更需要教师机智的品质。教师必须敏捷观察并快速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还要灵活果断地采取恰当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推进教学发展的进程。在一次信息技术公开课上。老师正在上课,一位“小游戏迷”又偷偷地进入了“游戏乐园”。老师发现了。但他并没有生气,更没有因此而严厉叱责学生,他只是轻轻地对学生说:“学微机就要向高手看齐,你现在认为游戏好玩并沉湎其中,但你能否编出好的游戏也让其他人觉得好玩呢?”学生不能应答,他便教育说:“我们还没有学到这种水平。所以今天还是要认真听课,等学好本领后。再领略游戏的魅力也不迟。”这种上课的机智,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待人处世的一种能力、一种行为方式、一种文化。
4 教学态度。心理学研究发现。虽然有的教师很有经验,对学生很负责任。但学生的发展并不理想。心理学把教学态度分成两类:一类为非交往性态度。另一类为交往性态度。前者与教学效果的相关系数极低。后者才会产生积极影响。我们强调对学生的交往,一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负责;二是呼唤课堂上教师的热情与宽容。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坦率与自发性。好奇是人的天性。初中学生尽管已趋向成熟。但好奇心仍很强烈。教师对学生的好奇心应该包容、满足、鼓励、利用。因势利导,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5 教学境界。教学水平有三个相互贯通的层面:授受知识、启迪智慧、人格生成。教师要关注这三者的整合发展,并努力向更高的教学水平进取。同时,信息技术课应彻底转变观念,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用创新的思维和眼光去启迪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并作为一种教学境界去追求。
四、信息技术课堂观察新理念
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对立课堂观察新理念,才能让信息技术课堂有条不紊,活而不乱,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1 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在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随时对课堂活动作出调控。
2 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教师在课堂观察过程中。既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课堂中的全面情况加以监控,同时还要根据课堂情境的特点和学生表现,对课堂活动的某些方面或某些学生的个人行为进行重点观察。以达到对课堂活动的深入了解。特别是一些调皮的学生,到了信息技术课堂,其特点将暴露无遗,对这部分学生,教师既要做到重点观察,又要注意教育方式方法。
目前,教师从事课堂观察研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与困难。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单兵作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资源共享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做到与其他学科教师的相互配合。促进信息技术学科的综合发展。
(廊坊市安次区杨税务乡大北尹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