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核心素养的概念被提出,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受到广泛关注。新课程标准要求应当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能够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深入发掘教材中的核心素养内容,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建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建构策略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建,在学生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精神以及数学应用等方面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数学核心素养建构更加重要,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小学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能力和品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文章中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提出几点核心素养建构的策略。
一、深入解读教材,发掘核心素养内容
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通过数学计算、数学测量以及数学统计等知识和技能,逐渐形成的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包含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解读教材,从教师中的图片、文字、例题中不断发掘,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知识技能目标。同时深入发掘教学内容的本质,找出其蕴含的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实现核心素养的建构。例如,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的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为了庆祝学校的校庆,想要制作一个上底90厘米,下底150厘米,高是70厘米的梯形,需要多大的一张卡纸?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体会数学知识的意义,引导学生感受梯形面积的重要性。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猜想梯形面积和哪些内容有关系?应该怎样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通过这样,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猜想进行推导,通过实际的操作验证是否准确。如,教师引导学生将梯形转化成其他图形进行面积求解,找图转化图形之间的联系,最后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在這个课堂教学中,蕴含着空间理念、推理能力、模型意识等多种核心素养,在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猜想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深入发掘教材中的核心素养内容,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构建。
二、结合知识生成过程,实现核心素养建构
核心素养是以数学知识和技能作为基础的。核心素养通常蕴含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小学数学知识内容中,概念是知识内容的主要部分,公式、法则、定理等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数学学习需要具备计算、测量、画图以及统计等技能。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了解知识形成过程,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在一个城镇上看到有卖月饼的,想到已经到了中秋节了。在路过月饼店的时候,猪八戒想要师傅买点月饼吃,唐僧告诉猪八戒想要吃月饼需要回到问题:如果有四块月饼,平均分成你和悟空,每个人能够分下几块呢?猪八戒想了想,便写下来数字。唐僧继续问题:如果要是有两块月饼呢,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个人分到几块呢?猪八戒又想了想,写下数字。这时唐僧又问:如果是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个人分几块,应该怎样写呢?猪八戒不知道怎么办了。同学们,你们能够帮猪八戒回答这个问题吗?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半块月饼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呢?之后开展相应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分数,掌握其概念和书写方式。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能够体会分数的概念,从直观的事物到抽象的概念定义,体现了数学的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模型构建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建构。
三、借助数学问题解答,实现核心素养建构
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课堂学习的重要目标。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点是为未来更高级别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另一点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断积累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数学方法,贯彻和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的课堂教学中,例题:在城市生活中,燃气费是按照相关的规定收取,如果每月使用的燃气不超过60立方米,按照每立方米0.8元收费,如果每个月使用的燃气超过60立方米,超出的部分是按照每立方米1.2元收费。已知一个住户在12月份一共交了96元的燃气费,那么这个用户在12月用了燃气多少立方米?在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题目的含义,进行数量关系的观察和分析,找出隐藏在题目中的信息内容。从60立方米开始,燃气费是按照1.2元每立方米计算的,通过这样的分析得出,60×0.8=48,小于这个月所交的燃气费用,那么剩下的48元则是超出60立方米部分的燃气费用。通过总价、数量和单位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得出超出的部分是60立方米,两个部分相加得出整体的使用燃气量。通过这样解决分段收费类型的问题。在小数乘法知识应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核心素养的构建。
四、结语
随着新磕碜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核心素养培养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有效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改革,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和反思课堂活动,深入发掘教材内容、掌握知识生成过程,数学习题训练等,不断探究学生核心素养建构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建构策略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建,在学生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精神以及数学应用等方面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数学核心素养建构更加重要,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小学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能力和品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文章中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提出几点核心素养建构的策略。
一、深入解读教材,发掘核心素养内容
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通过数学计算、数学测量以及数学统计等知识和技能,逐渐形成的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包含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解读教材,从教师中的图片、文字、例题中不断发掘,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知识技能目标。同时深入发掘教学内容的本质,找出其蕴含的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实现核心素养的建构。例如,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的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为了庆祝学校的校庆,想要制作一个上底90厘米,下底150厘米,高是70厘米的梯形,需要多大的一张卡纸?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体会数学知识的意义,引导学生感受梯形面积的重要性。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猜想梯形面积和哪些内容有关系?应该怎样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通过这样,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猜想进行推导,通过实际的操作验证是否准确。如,教师引导学生将梯形转化成其他图形进行面积求解,找图转化图形之间的联系,最后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在這个课堂教学中,蕴含着空间理念、推理能力、模型意识等多种核心素养,在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猜想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深入发掘教材中的核心素养内容,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构建。
二、结合知识生成过程,实现核心素养建构
核心素养是以数学知识和技能作为基础的。核心素养通常蕴含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小学数学知识内容中,概念是知识内容的主要部分,公式、法则、定理等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数学学习需要具备计算、测量、画图以及统计等技能。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了解知识形成过程,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在一个城镇上看到有卖月饼的,想到已经到了中秋节了。在路过月饼店的时候,猪八戒想要师傅买点月饼吃,唐僧告诉猪八戒想要吃月饼需要回到问题:如果有四块月饼,平均分成你和悟空,每个人能够分下几块呢?猪八戒想了想,便写下来数字。唐僧继续问题:如果要是有两块月饼呢,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个人分到几块呢?猪八戒又想了想,写下数字。这时唐僧又问:如果是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个人分几块,应该怎样写呢?猪八戒不知道怎么办了。同学们,你们能够帮猪八戒回答这个问题吗?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半块月饼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呢?之后开展相应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分数,掌握其概念和书写方式。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能够体会分数的概念,从直观的事物到抽象的概念定义,体现了数学的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模型构建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建构。
三、借助数学问题解答,实现核心素养建构
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课堂学习的重要目标。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点是为未来更高级别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另一点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断积累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数学方法,贯彻和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的课堂教学中,例题:在城市生活中,燃气费是按照相关的规定收取,如果每月使用的燃气不超过60立方米,按照每立方米0.8元收费,如果每个月使用的燃气超过60立方米,超出的部分是按照每立方米1.2元收费。已知一个住户在12月份一共交了96元的燃气费,那么这个用户在12月用了燃气多少立方米?在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题目的含义,进行数量关系的观察和分析,找出隐藏在题目中的信息内容。从60立方米开始,燃气费是按照1.2元每立方米计算的,通过这样的分析得出,60×0.8=48,小于这个月所交的燃气费用,那么剩下的48元则是超出60立方米部分的燃气费用。通过总价、数量和单位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得出超出的部分是60立方米,两个部分相加得出整体的使用燃气量。通过这样解决分段收费类型的问题。在小数乘法知识应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核心素养的构建。
四、结语
随着新磕碜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核心素养培养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有效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改革,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和反思课堂活动,深入发掘教材内容、掌握知识生成过程,数学习题训练等,不断探究学生核心素养建构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奎,马丽君.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建构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04):36-39.
[2]杨大江.分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