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新的教材和大容量授课内容,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传统的英语授课模式难以使学生产生参与意识,课堂效率往往偏低。本文在分析初中英語课堂低效原因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了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效率;策略探讨
一、引言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初中英语课程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与进步,愈来愈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惯性,致使初中英语教学仍然遵循着知识为本的模式,忽略了对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具体来讲,在课堂上难以体现初中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授课进程仍然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听讲、被动的记忆。这种传统的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也忽视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难以产生参与意识,难以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效率往往偏低,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初中英语课堂低效原因分析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与深入,对英语教师的要求变得比以前更高了。这就造成一些英语教师还没能从教学理念上跟上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其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均有待提高。举例来讲,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师“能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能就所熟悉的题材进行讲课和发音;能对一般性事件进行连贯性描述,语音语调自然准确,能与外籍人士就一般性问题进行交谈,语言使用得体,表达自然。”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由于一部分教师知识体系不完整、知识面过于单一,已经造成了影响和制约英语教学效率的因素之一。
(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初中学生由于个人条件或者兴趣问题,往往存在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一部分学生积极努力,对英语怀有浓厚的兴趣,进步很快,但是也应该看到,还有一些学生学习英语的唯一目的是应付考试,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英语成绩偏低。教师在授课时,往往难以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这就容易造成课堂的低效现象发生。尤其还有不少学校采取按照成绩进行座位安排的制度,成绩稍差的学生被安排在教师的后排,更加容易对英语丧失兴趣与信心,影响了课堂整体效率。
(三)教学方法过于单调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目前有不少初中的英语课依旧为教师的“一言堂”,课堂进程中的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讲授,传授给学生的均为结论性的知识,学生唯一的任务是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造成了较为沉闷的课堂气氛,也难以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与成就感,更由于缺少师生互动,学生开口说话的机会很少,只会写而不会说,俗称哑巴英语。
三、提升教学效率的策略探讨
(一)课前准备策略
所谓英语课程的课前准备,主要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即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它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首先应该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制定目标时,力求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影响,将目标的重心定位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上面,在注重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掌握的同时,兼顾培养其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兼顾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结合新课改的精神,教师备课时在考虑到具体知识内容的同时,也要充分对学生的整体状况有一个把握。需要对学生的能力水平、个性特征、学习习惯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掌控,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拥有独特的观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此外,应该注重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适应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使学生对英语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课堂实施策略
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上述的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应该看到,教学进程的实施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双方在进行着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过程,也是学生积极思维、认知和内化的过程。现代师生关系理论证明:“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是制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关系状况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师教、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可以通过构建在融洽的师生关系来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
以往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课堂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还应学会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课前为了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可以通过一个幽默的英文故事,或者由学生表演一个短小的英文短剧,或者一起唱一首动听的英文歌曲,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课堂气氛活跃。而授课进程中,则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进而扎实地掌握知识,提升课堂效率。
(三)评价策略的选择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教学评价策略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往往被置于所有的教学完成之后,忽视了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监督与鼓励。应该注重在英语课堂中进行恰到好处的积极评价,促进有效教学的全面实现。科学的评价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掌控课堂的整体节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课外结合的策略
四十五分钟的初中英语课堂可以使教师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老师也应意识到,学生对于知识的反刍和内化,往往发生在课外。由于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对英语增强了兴趣,就能在英语学习中更加努力,最终使英语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江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09(3).
[3]汪红梅.增强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浅析课件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09(3).
[4]汪亮.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J].新余高专学报,2009(04).
[5]王雄英.浅谈如何在新课改中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J].中学英语之友(高三版),2009(07).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效率;策略探讨
一、引言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初中英语课程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与进步,愈来愈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惯性,致使初中英语教学仍然遵循着知识为本的模式,忽略了对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具体来讲,在课堂上难以体现初中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授课进程仍然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听讲、被动的记忆。这种传统的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也忽视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难以产生参与意识,难以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效率往往偏低,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初中英语课堂低效原因分析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与深入,对英语教师的要求变得比以前更高了。这就造成一些英语教师还没能从教学理念上跟上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其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均有待提高。举例来讲,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师“能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能就所熟悉的题材进行讲课和发音;能对一般性事件进行连贯性描述,语音语调自然准确,能与外籍人士就一般性问题进行交谈,语言使用得体,表达自然。”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由于一部分教师知识体系不完整、知识面过于单一,已经造成了影响和制约英语教学效率的因素之一。
(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初中学生由于个人条件或者兴趣问题,往往存在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一部分学生积极努力,对英语怀有浓厚的兴趣,进步很快,但是也应该看到,还有一些学生学习英语的唯一目的是应付考试,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英语成绩偏低。教师在授课时,往往难以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这就容易造成课堂的低效现象发生。尤其还有不少学校采取按照成绩进行座位安排的制度,成绩稍差的学生被安排在教师的后排,更加容易对英语丧失兴趣与信心,影响了课堂整体效率。
(三)教学方法过于单调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目前有不少初中的英语课依旧为教师的“一言堂”,课堂进程中的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讲授,传授给学生的均为结论性的知识,学生唯一的任务是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造成了较为沉闷的课堂气氛,也难以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与成就感,更由于缺少师生互动,学生开口说话的机会很少,只会写而不会说,俗称哑巴英语。
三、提升教学效率的策略探讨
(一)课前准备策略
所谓英语课程的课前准备,主要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即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它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首先应该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制定目标时,力求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影响,将目标的重心定位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上面,在注重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掌握的同时,兼顾培养其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兼顾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结合新课改的精神,教师备课时在考虑到具体知识内容的同时,也要充分对学生的整体状况有一个把握。需要对学生的能力水平、个性特征、学习习惯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掌控,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拥有独特的观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此外,应该注重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适应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使学生对英语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课堂实施策略
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上述的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应该看到,教学进程的实施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双方在进行着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过程,也是学生积极思维、认知和内化的过程。现代师生关系理论证明:“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是制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关系状况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师教、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可以通过构建在融洽的师生关系来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
以往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课堂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还应学会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课前为了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可以通过一个幽默的英文故事,或者由学生表演一个短小的英文短剧,或者一起唱一首动听的英文歌曲,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课堂气氛活跃。而授课进程中,则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进而扎实地掌握知识,提升课堂效率。
(三)评价策略的选择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教学评价策略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往往被置于所有的教学完成之后,忽视了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监督与鼓励。应该注重在英语课堂中进行恰到好处的积极评价,促进有效教学的全面实现。科学的评价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掌控课堂的整体节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课外结合的策略
四十五分钟的初中英语课堂可以使教师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老师也应意识到,学生对于知识的反刍和内化,往往发生在课外。由于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对英语增强了兴趣,就能在英语学习中更加努力,最终使英语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江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09(3).
[3]汪红梅.增强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浅析课件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09(3).
[4]汪亮.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J].新余高专学报,2009(04).
[5]王雄英.浅谈如何在新课改中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J].中学英语之友(高三版),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