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示范区”的九龙坡区,在逐步健全与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的党组织体系中,就党组织如何共建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过正常的组织生活
九龙镇大堰村过去是一个党总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快速发展,党员队伍不断壮大,2006年7月,大堰村党总支升格为党委。
原来的大堰村党总支,下属3个支部,都是按农业社来设置的。随着2005年大堰都市工业园区挂牌,他们的组织设置不得不改变模式。于是,他们在园区100余家企业中建立了联合党支部。
这100余家企业,有的是从大堰村集体企业转制过来的,有的是由本村村民投资新建的,有的是从外地引进的。这些企业的党员,有的来自本村,也有的来自市内外。园区组建之初,由于联合支部尚未成立,党员过组织生活,几乎都要回各自原来所在单位党组织,这既不便于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也不利于党员发挥作用。
联合支部的建立,使流动党员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党员张庆说:“我是从山西来的,由于回去参加组织生活不便,有较长时间未过组织生活了,现在好了,我可以在联合支部过正常的组织生活了。”
大堰都市工业园区党支部书记彭勇刚告诉笔者,园区支部挂牌一年来,不少流动党员、“隐形黨员”主动亮出了身份,发挥了党员作用。党员王伟过去把组织关系装在兜里,现在不仅亮出身份,而且还成为了企业的骨干。
村居联建“甜头”共享
前不久,九龙镇九龙花园社区党员李家琪从九龙村拿到1000多元的村集体经济股份分红,他十分喜悦地告诉社区居民:“现在,我不仅享受了城市居民的待遇,还享受了农村村民的分红。”
李家琪的话,道出了村与社区党组织联建带来的好处。
近年来,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九龙村3300多名村民中有一大半成了城市居民,集中安置在九龙花园社区居住,有的家庭出现了既有农村户口,又有城市户口的“一家两制”现象,这给党组织的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这一变化,2004年,镇党委在九龙花园社区建立了社区党支部,并与原九龙村党总支在职责上进行明确分工。村党支部主要负责经济发展和资产运作,社区党支部主要负责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
社区党组织和村党组织有明确的分工,但分工不分家。每年村党组织从集体收入中拿出200多万元用于社区建设,每季度村、社区党组织要召开一次联席会,共同研究解决涉及村民和居民的重大利益问题。
“村居联建”带来的好处是,居民可以享受村集体经济的利益,而村民可获得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社区居民徐荣英因父母生病,家庭经济困难。实行村居联动后,他一方面得到了城市低保救助,另一方面每月还可从村里领到120元的水电气及物管费用补贴。
社区党支部书记陈长生感慨地说:“村居联建确实解决了由村到居过渡中的一些难题,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使老百姓得更多的实惠。”
有“主心骨”就乱不了
2006年6月25日,重庆惠利阳有限公司因房屋拆迁等问题与白市驿镇海龙村土地流转的农户发生纠纷,事态越演越烈,虽经多次协调,也没得到很好解决。
这件事情使村、企负责人意识到,没有一个“主心骨”来调解这些矛盾纠纷,可能将来还会出更大的乱子,更为严重的是,将会影响到村企的协调发展。
今年6月,在白市驿镇党委指导下,该村建立了海龙村·海龙中小企业党委,对村和辖区130多家企业进行统一协调管理,企业党支部书记均是党委成员,各自负责本企业党建工作,并协调好与村的各种关系。
从那以后,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村民之间“扯皮撩筋”的事情少了。前不久,重庆正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与重庆宏建装饰有限公司因征地的事发生纠纷,双方多次协调未果,最后通过党委出面,得以圆满解决。
党委书记鄢静对此直言:“通过村与企业联建的方式,搭建了企业与村协调沟通的平台,使一些矛盾得到了及时化解,更重要的是使党员和群众认识到,村与企业本是一家人,只有和谐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
编后
在“共建”中双赢
组织共建,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整合组织资源,发挥组织优势,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组织共建,就是要打破城乡和区域界限,创新党组织的设置模式、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体系,促进城乡互动、区域联动。在“共建”中,实现优势互补,活力互添,最终达到工作互动,实现彼此双赢。
过正常的组织生活
九龙镇大堰村过去是一个党总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快速发展,党员队伍不断壮大,2006年7月,大堰村党总支升格为党委。
原来的大堰村党总支,下属3个支部,都是按农业社来设置的。随着2005年大堰都市工业园区挂牌,他们的组织设置不得不改变模式。于是,他们在园区100余家企业中建立了联合党支部。
这100余家企业,有的是从大堰村集体企业转制过来的,有的是由本村村民投资新建的,有的是从外地引进的。这些企业的党员,有的来自本村,也有的来自市内外。园区组建之初,由于联合支部尚未成立,党员过组织生活,几乎都要回各自原来所在单位党组织,这既不便于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也不利于党员发挥作用。
联合支部的建立,使流动党员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党员张庆说:“我是从山西来的,由于回去参加组织生活不便,有较长时间未过组织生活了,现在好了,我可以在联合支部过正常的组织生活了。”
大堰都市工业园区党支部书记彭勇刚告诉笔者,园区支部挂牌一年来,不少流动党员、“隐形黨员”主动亮出了身份,发挥了党员作用。党员王伟过去把组织关系装在兜里,现在不仅亮出身份,而且还成为了企业的骨干。
村居联建“甜头”共享
前不久,九龙镇九龙花园社区党员李家琪从九龙村拿到1000多元的村集体经济股份分红,他十分喜悦地告诉社区居民:“现在,我不仅享受了城市居民的待遇,还享受了农村村民的分红。”
李家琪的话,道出了村与社区党组织联建带来的好处。
近年来,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九龙村3300多名村民中有一大半成了城市居民,集中安置在九龙花园社区居住,有的家庭出现了既有农村户口,又有城市户口的“一家两制”现象,这给党组织的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这一变化,2004年,镇党委在九龙花园社区建立了社区党支部,并与原九龙村党总支在职责上进行明确分工。村党支部主要负责经济发展和资产运作,社区党支部主要负责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
社区党组织和村党组织有明确的分工,但分工不分家。每年村党组织从集体收入中拿出200多万元用于社区建设,每季度村、社区党组织要召开一次联席会,共同研究解决涉及村民和居民的重大利益问题。
“村居联建”带来的好处是,居民可以享受村集体经济的利益,而村民可获得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社区居民徐荣英因父母生病,家庭经济困难。实行村居联动后,他一方面得到了城市低保救助,另一方面每月还可从村里领到120元的水电气及物管费用补贴。
社区党支部书记陈长生感慨地说:“村居联建确实解决了由村到居过渡中的一些难题,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使老百姓得更多的实惠。”
有“主心骨”就乱不了
2006年6月25日,重庆惠利阳有限公司因房屋拆迁等问题与白市驿镇海龙村土地流转的农户发生纠纷,事态越演越烈,虽经多次协调,也没得到很好解决。
这件事情使村、企负责人意识到,没有一个“主心骨”来调解这些矛盾纠纷,可能将来还会出更大的乱子,更为严重的是,将会影响到村企的协调发展。
今年6月,在白市驿镇党委指导下,该村建立了海龙村·海龙中小企业党委,对村和辖区130多家企业进行统一协调管理,企业党支部书记均是党委成员,各自负责本企业党建工作,并协调好与村的各种关系。
从那以后,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村民之间“扯皮撩筋”的事情少了。前不久,重庆正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与重庆宏建装饰有限公司因征地的事发生纠纷,双方多次协调未果,最后通过党委出面,得以圆满解决。
党委书记鄢静对此直言:“通过村与企业联建的方式,搭建了企业与村协调沟通的平台,使一些矛盾得到了及时化解,更重要的是使党员和群众认识到,村与企业本是一家人,只有和谐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
编后
在“共建”中双赢
组织共建,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整合组织资源,发挥组织优势,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组织共建,就是要打破城乡和区域界限,创新党组织的设置模式、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体系,促进城乡互动、区域联动。在“共建”中,实现优势互补,活力互添,最终达到工作互动,实现彼此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