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列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jing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数、式、函数、不等式、方程、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的关系非常密切,数列中的递推思想、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数列求和、求通项公式的各种方法和技巧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本文基于笔者对数列的认识和研究,用不同方法分析数列类题型的解法,以期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深层次理解,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1995年全国理科数学数列题与2004年全国文科数学卷(3)可见一斑:
  1995年题目为:设a■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Sn是其前n项的和,证明■  分析:结合对数函数y=lgx的性质,原不等式等价于证明SnSn+1  2004年题目为:已知数列a■为等比数列,a2=6,a5=162。
  1.求数列a■的通项公式。
  2.设Sn是数列a■的前n项和,证明:■<1。
  分析:由题意可知已知数列是正数组成的数列, 不等式等价于:SnSn+1  下面用学过的知识探讨以上不等式的证明:
  证法一:求差比较法
  设数列a■的公比为q,则由已知得q>0,a1>0。
  (1)当q=1时,Sn=na1,
  ∴ SnSn+2-Sn+12
  =na1(n+2)a1-(n+1)2a12
  =-a12<0
  (2)当q≠1时,
   SnSn+2-Sn+12
  =■(1-qn)(1-qn+2)-■(1-qn+1)2
  =-a12qn<0
  由(1)和(2)可得SnSn+1  证法二:求差比较法
  ∵SnSn+2  SnSn+2-Sn+12-<0
  设数列a■的公比为q,则由已知得q>0,a1>0,an+1>0。
  而Sn+1=a1+qSn,Sn+2=a1+qSn+1
  ∴ SnSn+2-Sn+12
  =Sn(a1+qSn+1)-Sn+1(a1+qSn)
  =a1(Sn-Sn+1)
  =-a1an+1<0
  ∴SnSn+1  证法三:真分数不等式性质法。
  设数列a■的公比为q,则由已知得q>0,an>0,
  ∵Sn+1=a1+qSn,Sn+2=a1+qSn+1,
  ∴要证SnSn+2  即要证■<■=■。
  而由真分数不等式:若a、b、m都是正数,且a0得
   ■=■<■=■。
  ∴SnSn+2  证法四:定比分点法
  由a■>0可知
  要证SnSn+2  即要证■<■,
  且0<■<1,
  由■=■=■,结合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对应关系,可知:
   ■分■与1为定比λ=■>0。
  ∴■<■<1。
  ∴SnSn+2  证法五:单调性法
  由a■>0可知,
  要证SnSn+2  即要证■<■。
  由■=■=■+q知:n增大时,Sn也增大,数列■是单调递减数列从而数列■是单调递增数列。
  ∴■<■。
  ∴SnSn+2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 任志宏.十年高考分类解析与应试技巧:数学(2001-2010).南方出版社,2010.
  (责编 闫祥)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就近几年参与听评课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总结了课堂提问中出现的种种失误。让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及科学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提问;思维习惯;思维能力    启发提问是课堂教学重要的方法之一。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课堂启发提问之重要。毫不夸张地说:一节课的顺利与否,成功与否,往往与提问的质量有着密不可分
【摘要】李渔在他的戏剧理论的代表作《闲情偶寄》中对于戏曲系统地提出了一系列的美学观点,其中对于戏曲语言的论述,是从观众的角度展开,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崇尚戏曲的通俗化,只有这样戏曲才能植根于民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戏曲 李渔 美学观 通俗    戏曲艺术集传统艺术美之大成,蕴含着人物性格的美、戏剧意境的美、舞蹈的美、音乐的美、语言的美以及气韵的美,系统全面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和
通过实例对框架结构主、次梁采取粘碳纤维加固进行了结构计算验证,并对碳纤维加固施工工艺和施工要点进行了介绍。
英语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应重视它的交际应用功能.在长期的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广大英语教师已逐步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英语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教学过程是交际活
通过实例对框架柱的轴压比及抗震性能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采用体外粘贴包裹碳纤维片材补强技术,对柱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得到提高从而降低柱的轴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