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民族学校的留守儿童群体展开研究。整篇文章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针对学校内苗族学生的厌学情况展开详细分析,第二部分则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以此加强对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维护其心理健康,保证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民族学校;留守儿童;苗族学生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教师。由于家庭背景的特殊性导致他们无法接受优质的家庭教育所以在其步入学校接受学校教育时,家庭教育不能为他们的学习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些学生甚至连基本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态度都不具备。所以这就客观上要求教师对留守学生的相关情况展开深入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苗族学生厌学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活动我发现这些少数民族(以苗族为主)的留守学生之所以厌学主要有以下3点原因:第一,早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智能手机走进千家万户便利了人民大众的生活。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在学生群体中具有潜在危险性的问题,早恋便是其中之一。小学生年龄上小,心理不成熟,在手机上看到一些有关恋爱的电视剧或视频时,便会对这种事物产生强烈兴趣。而电视剧在播放的同时也会对关注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电视剧中男主第一眼看到女主表现的非常开心,后来经过相处,男女主角走到了一起,产生了一段感情。当学生看到这一情节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具体到自己身上,如果自己也上剧中男主那样,每当看到班级内的某位女同学就会很开心,他就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就是“爱情”,并对女同学展开追求。这种行为导致他们无暇顾及学业,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第二,厌学学生以留守儿童居多。研究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是本次研究活动开展的重点。在本次调研活动中我发现很多表示出非常明显的厌学情绪的学生大多来自留守家庭。为了进一步弄清楚这其中的原因到底为何,我深入这些家庭展开实地调研,最终发现这些学生家庭贫困,为了改善经济条件其家长不得不选择到临近的城市打工以改善经济状况。有些家庭是父亲外出务工,而有些家庭是父母均外出务工把抚养孩子的责任委托给了其爷爷奶奶。照顾学生饮食起居方面已经消耗了这些老人巨大精力,且受制于文化程度,他们无法给这些儿童提供优质的家庭教育。第三,家庭教育的缺失。上文所述,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导致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出现断层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在那些经济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家庭中,虽然学生父母并未外出务工但是对孩子上学持有的态度却并不积极。甚至有家长仍然持有“女孩子读书也没用,混一个初中文凭赶快参加工作并嫁人才是最重要的”这种极为落后甚至略显荒唐的观点,而这一现象在苗族学生群体并非个例,因为父母包办子女婚姻是苗族的重要传统风俗。受此观念指导的学生家庭教育质量可想而知。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的重要原因。
二、留守儿童辅导建议
针对厌学学生群体表现出的具体状况和内在成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辅导工作以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第一,加强心理疏导。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我始终认为每位学生其实在内心深处对文化知识都有一种渴求欲,只不过在具体的学习时没有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学生自认为成绩取得进步,而教师对此置若罔闻也会导致他们的学习情绪逐渐低落,最终厌学。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例如教师可以鼓励进步,当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良好状态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进步。作业完成及时、上课准时参加以及考试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完成题目解答等等这一系列的表现都可以成为教师鼓励学生的切入点。通过鼓励学生培养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也只有学生对教师产生的真正的信任才会端正学习态度,把自己该做的学习任务做好。这也是加强心理辅导,克服厌学情绪的重要一点。第二,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上文所述,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重要推手,所以在辅助留守儿童方面,教师必须要注重和学生家长的沟通。通过现身说法以及引用典型案例指出家长在家庭教育环节以及对子女学习要求方面存在的错误。对一些极其顽固的家长教师也要提出批评,例如可以质问他们“你们作为他的家长却不严格要求孩子认真学习,难道你们希望自己最亲爱的孩子以后走自己的老路吗?”通过这种耐心劝解和严厉批评相结合的沟通方式消除家长在家庭教育环节存在的错误并告知他们正确的家庭教育应当从何处着手。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家庭教育质量,最终实现良好的学校教育和优质的家庭教育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也好,家长家庭教育方式的调整也罢,这些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所以在整个落实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保持耐心,按照自己的教研计划认真贯彻每一个细节,把该做的工作做好,却不可以因为一时的努力未见成效而心灰意冷,更不可以因为自己的教学计划推行受阻而放弃班级内的某些学生。
三、结语
民族学校留守儿童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颇为关注的重点。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秉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基本原则开展教学工作,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予以解决,最终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让他们在校园生活中留下一段美好而充实的记忆。
参考文献:
[1]李兰香.乘赏识之风,燃信心之火——厌学學生转化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2020(03):49.
[2]张学杰,杨秀柱,李伟,邰昌丽,杨秀伦.贵州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厌学问题调研报告[J].贵州教育,2019(22):3-9.
[3]尧胜蓝.从“厌学”到“乐学”的距离并不远——助力中职学生学有所获的教育管理实践尝试[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9,18(10):72-74.
关键词:农村民族学校;留守儿童;苗族学生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教师。由于家庭背景的特殊性导致他们无法接受优质的家庭教育所以在其步入学校接受学校教育时,家庭教育不能为他们的学习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些学生甚至连基本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态度都不具备。所以这就客观上要求教师对留守学生的相关情况展开深入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苗族学生厌学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活动我发现这些少数民族(以苗族为主)的留守学生之所以厌学主要有以下3点原因:第一,早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智能手机走进千家万户便利了人民大众的生活。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在学生群体中具有潜在危险性的问题,早恋便是其中之一。小学生年龄上小,心理不成熟,在手机上看到一些有关恋爱的电视剧或视频时,便会对这种事物产生强烈兴趣。而电视剧在播放的同时也会对关注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电视剧中男主第一眼看到女主表现的非常开心,后来经过相处,男女主角走到了一起,产生了一段感情。当学生看到这一情节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具体到自己身上,如果自己也上剧中男主那样,每当看到班级内的某位女同学就会很开心,他就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就是“爱情”,并对女同学展开追求。这种行为导致他们无暇顾及学业,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第二,厌学学生以留守儿童居多。研究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是本次研究活动开展的重点。在本次调研活动中我发现很多表示出非常明显的厌学情绪的学生大多来自留守家庭。为了进一步弄清楚这其中的原因到底为何,我深入这些家庭展开实地调研,最终发现这些学生家庭贫困,为了改善经济条件其家长不得不选择到临近的城市打工以改善经济状况。有些家庭是父亲外出务工,而有些家庭是父母均外出务工把抚养孩子的责任委托给了其爷爷奶奶。照顾学生饮食起居方面已经消耗了这些老人巨大精力,且受制于文化程度,他们无法给这些儿童提供优质的家庭教育。第三,家庭教育的缺失。上文所述,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导致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出现断层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在那些经济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家庭中,虽然学生父母并未外出务工但是对孩子上学持有的态度却并不积极。甚至有家长仍然持有“女孩子读书也没用,混一个初中文凭赶快参加工作并嫁人才是最重要的”这种极为落后甚至略显荒唐的观点,而这一现象在苗族学生群体并非个例,因为父母包办子女婚姻是苗族的重要传统风俗。受此观念指导的学生家庭教育质量可想而知。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的重要原因。
二、留守儿童辅导建议
针对厌学学生群体表现出的具体状况和内在成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辅导工作以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第一,加强心理疏导。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我始终认为每位学生其实在内心深处对文化知识都有一种渴求欲,只不过在具体的学习时没有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学生自认为成绩取得进步,而教师对此置若罔闻也会导致他们的学习情绪逐渐低落,最终厌学。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例如教师可以鼓励进步,当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良好状态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进步。作业完成及时、上课准时参加以及考试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完成题目解答等等这一系列的表现都可以成为教师鼓励学生的切入点。通过鼓励学生培养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也只有学生对教师产生的真正的信任才会端正学习态度,把自己该做的学习任务做好。这也是加强心理辅导,克服厌学情绪的重要一点。第二,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上文所述,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重要推手,所以在辅助留守儿童方面,教师必须要注重和学生家长的沟通。通过现身说法以及引用典型案例指出家长在家庭教育环节以及对子女学习要求方面存在的错误。对一些极其顽固的家长教师也要提出批评,例如可以质问他们“你们作为他的家长却不严格要求孩子认真学习,难道你们希望自己最亲爱的孩子以后走自己的老路吗?”通过这种耐心劝解和严厉批评相结合的沟通方式消除家长在家庭教育环节存在的错误并告知他们正确的家庭教育应当从何处着手。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家庭教育质量,最终实现良好的学校教育和优质的家庭教育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也好,家长家庭教育方式的调整也罢,这些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所以在整个落实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保持耐心,按照自己的教研计划认真贯彻每一个细节,把该做的工作做好,却不可以因为一时的努力未见成效而心灰意冷,更不可以因为自己的教学计划推行受阻而放弃班级内的某些学生。
三、结语
民族学校留守儿童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颇为关注的重点。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秉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基本原则开展教学工作,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予以解决,最终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让他们在校园生活中留下一段美好而充实的记忆。
参考文献:
[1]李兰香.乘赏识之风,燃信心之火——厌学學生转化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2020(03):49.
[2]张学杰,杨秀柱,李伟,邰昌丽,杨秀伦.贵州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厌学问题调研报告[J].贵州教育,2019(22):3-9.
[3]尧胜蓝.从“厌学”到“乐学”的距离并不远——助力中职学生学有所获的教育管理实践尝试[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9,18(10):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