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政策扶持、新药研发能力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临床试验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中国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多个国产原研抗肿瘤新药相继上市,为中国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本文对近年来中国原研抗肿瘤新药的试验研究进行回顾,重点介绍原研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取得的成果。
【机 构】
: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政策扶持、新药研发能力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临床试验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中国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多个国产原研抗肿瘤新药相继上市,为中国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本文对近年来中国原研抗肿瘤新药的试验研究进行回顾,重点介绍原研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取得的成果。
其他文献
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如是一类罕见的脑血管变异,其侧支代偿的机制尚无定论。本文报道1例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如、通过海绵窦间的吻合建立侧支循环、合并颅内动静脉畸形出血的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
目的探讨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者下肢痉挛状态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SPR治疗的48例痉挛性脑瘫患者,分析其术后的肌张力变化、运动功能、生命质量以及流涎情况。肌张力变化情况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运动功能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评估,生命质量的评估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SPN)治疗脑性瘫痪(简称脑瘫)肢体痉挛的病例选择、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9例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SPN,其中上肢40侧,下肢156侧,共计360支周围神经。手术前、后肌张力的变化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标准、表面肌电图(sEMG)进行评价,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变化
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目标是重建血管壁和纠正血流动力学的紊乱。Pipeline密网支架具有显著的血流导向作用,可减少血流进入动脉瘤腔内,其目前广泛用于颅内大型动脉瘤的治疗。本文报道使用Pipeline支架治疗1例颅内复杂动脉瘤,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目的系统性评价椎板成形术(LAMP)与椎板切除术(LAMT)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文数据库。纳入采用LAMP与LAMT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非随机同期病例对照研究,发表时间不限。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及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分别对所
目的探讨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简称ROSA机器人)骨性标记点矫正注册法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中的应用及注册误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ROSA机器人辅助行DBS手术的34例患者。其中特发性震颤1例,帕金森病33例。每例注册方式均为5点钛合金骨性标记点接触式注册。根据注册计划将受试者分为4组,A组:常规注册计划法,即虚拟探针圆圈切于标记点C
目的随访观察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腰骶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PR治疗的9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平均年龄为(9.5±3.5)岁。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角(Cobb法)、腰骶角、弓顶距离、前突指数及Cobb角的差异。观察术后腰椎畸形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60个月,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3月解放军第三〇六医院立体定向及脑功能性疾病诊治中心收治的65例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硬通道穿刺引流术(硬通道组),30例行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立体定向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出血时间,术前血肿量,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前、出院前、术
肺部磨玻璃结节(GGN)是一种影像学表现,可能是肺部恶性肿瘤或良性病变。GGN的影像学表现多样,目前对于肺部GGN的诊疗仍存在争议。大量临床研究明确了GGN随访的安全性,并提出更长的随访间隔时间和更严的手术或活检指征。在临床工作中,GGN的大小、实性成分大小和动态随访变化均为判断手术介入时机的因素。GGN的诊疗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如抗生素的使用、PET-CT检查、贴近胸膜的纯GGN和进入GGN的血管
目的探讨行手术干预的M1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40例M1b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6例。采用Kaplan-Meier法、log 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结果40例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0%、40.0%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