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四明革命老区,探乡村振兴路》研学旅行课程纲要(部分)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5月3-4日,海宁中学举行了《奔四明革命老区,探乡村振兴路》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设计基本情况如下: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类型:社会实践
   2.授课对象:初高中学生
   3.课时时长:2天
   二、课题背景
   1.革命老区亟待振兴
   革命老区在战争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但由于受历史、自然等因素制约,老区经济仍然比较落后,财力比较薄弱,财政比较困难,公共服务水平不高。革命老区是国家扶贫重点地点,亟待振兴发展。
   2.乡村振兴方兴未艾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革命老区城市化水平低,农村连片分布,通过乡村振兴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是政治任务,也是时代和人民所需。
   3.研学旅行背景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学生的成长总是跟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时刻,2019年5月3-4日,课题组进行了有关四明革命老区的研学旅行活动。
   三、课程目标
   1.转变学习方式
   研学旅行课题研究,让我们学生从教室走向户外,从被动接受学习走向主动体验学习,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2.促进认知升华
   通过研学旅行课题的开展,可以感知优良的革命传统,可以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可以感悟时代的高速发展,有利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发挥知识价值
   通过四明革命老区研学旅行,可以发现当地乡村振兴的亮点和不足,探索革命老区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路径,为當地政府和其他革命老区地区的发展献计献策。
   四、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分必修任务和选择性必修任务两部分。
   1.必修任务
   必修任务是每位学生必须完成的研学手册任务,选择性必修任务即学生分组探究的课题任务。
   2.选修任务
   根据研学旅行前、中、后的时间安排,选择性必修任务匹配设置了三个阶段:(1)课题启动阶段,学生根据小组主题确定研究课题名称,撰写课题方案,制作调查问卷、访谈计划,并确定指导老师和在老师指导下改进方案;(2)课题实施阶段,学生分组在浙东革命根据地旧址、横坎头家书馆、梁弄大糕一条街、白水冲瀑布、樱桃园等处游览参观、调查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学会掌握社会实践和考察探究的基本方法,并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沉浸式教育;(3)课题总结阶段,撰写研学课题考察报告并进行交流、评价,最后将分组课题汇总成大课题,提交给有关部门或单位作为参考。
   五、课程实施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在游览参观过程中结合运用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
   在学习的组织方式上,我们采用分组合作形式。按照乡村振兴的内涵和四明革命老区的特色,共分五个小组,分小组开展活动,本课题为五个小组综合的成果。
   六、课程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重在过程,重在导向。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全面准确地将课程修习情况、个性特长发展情况记入学生成长记录。
其他文献
【时事背景】   2019年11月5日至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在本次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将张开双臂,为各国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实现共同发展。   本届进博会搭建了“6天 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即通过电商平台为国外参展商、国内外采购商提供线上线下、多渠道交易促进、综合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服
【摘要】一年级小学生出现学习数学兴趣低下的状况,因此,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势在必行。一年级小学生基于生活经验提高学习数学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  【关键词】现状;生活;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生活经验,把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看到生活中的数学、摸到生活中的数学,感悟到生活中的数
【摘要】教育是我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从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到如今的科教兴国发展理念,无一不是教育发展做龙头。教育的根基是对下一代人的塑造,也是对上一个时代记忆的留存和对下一个时代的希望。学校管理工作也就成了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地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本篇主要以小学校长的角度,探究反思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针对办学特色发展、学生特色培养、教师知识补充、校园制度条例等方面
【摘 要】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的《“情思历史”教学概论》中,“情思历史”教学思想和范式是情境教学与启发教学的完美结合,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无缝融合,是教师借助历史情景的合理呈现,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历史情境体验的乐趣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要做到充分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思历史教学”的秉要执本是“思情历史”,只要“思情历史”做好了,那“情思历史教学”就会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教
【摘要】阅读经典名著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个民族的传承少不了经典名著对其的影响力。青少年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培养青少年的阅读习惯是我们教育任务中的重中之重,经典名著阅读从小就应该培养,如此才能培育出更优秀、更有文化内涵、更有民族情操、更有祖国意识的青少年。  【关键词】名著阅读;初中生;语文  一代青年的未来就是一个祖国的未来,只有从小培育青少年的文化知识,才能让他对祖国的爱恋和敬仰更深一步。随着
习作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尺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及经验积累有限,往往写作时绞尽脑汁也无从下手,想写却苦于言而无物,在习作字里行间找不到一个真实的自我,没有孩童这个年龄段的独特体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善于开发班级特色的创意写作课程,创造性地丰盈教学内容,找到训练的“脉门”,让教师的“导”真正帮到点子上,使学生学有所长,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绘本阅读,是习作教学富有
地理研学旅行是一门综合实践教育,是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践行和培养的方式。研学旅行绝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它必须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研学过程。不管是短途还是长途、单次还是多次,它都是有活动目标、研学教材、实施步骤的课程。因此,中学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应以课程思想为引领,以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为主线,结合区域资源形成课程材料,从目标制定、教材准备、落地实施和评价成果等方面展开设计,形成研学课程方案。  
【摘要】读写障碍是一种学习障碍。这是一种特定的语言障碍,源于对文字解码能力 (decoding) 的不足,通常在声韵处理能力上反映出来。本文就读写障碍在学生中的表现和对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读写障碍学生的成长策略。   【关键词】读写障碍;成长策略;特别的爱   一、读写障碍学生的表现   每任教一个班级都会遇到一两个这样的学生,他们活泼可爱,智力正常,但他们的课堂纪律和读写能力及阅读的接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教学计划、适宜的教学环境、多样化的思维方法等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能力;教学策略;初中语文教学  思维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因而在各科教学中应贯彻落实这一育人目标。语文作为思维与语言相结合的学科,尤应如此。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它的语言功能,把语文课当作
【摘要】竹可养人,竹可修心。我校以“竹韵”文化教育为特色,竹文化与学校道德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我校把“弘扬竹之精神,塑造竹之品格”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竹韵”文化;德育工作;校园特色  勒竹,一种有刺而坚硬的竹,俗称刺竹,也称竻竹、涩勒。古人多有在诗中记载。宋代胡寅《新州竹城记》:“且方言刺竹曰竻竹,盖岭南谓刺竹云。”清代王士禛《濂泉寺》诗:“寺门编竻竹,磴道入云松。尚忆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