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颜回的几堂思想品德课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tong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评改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站在同学的视角上评改作文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去修改,有利于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作文评改教学小组合作方式 作文水平提高
  一、第一堂课:知人而教
  孔老二在陈蔡之间饿肚皮了,心里很是焦急,就整天躲在茅草屋里不出来(七日不尝粒,昼寝)。学生们也不知道怎么办,正在惶惶然时,颜回带着他的琴来了,在屋外奏了一曲什么春江花夜月的曲子,孔老二起火了,老子正在餓肚皮,你还在乱弹琴?
  老师问:颜回怎么回答?
  这是思想品德课中的一个小提问。
  不论有什么样的答案,都应该是对的。
  无论其中的答案解析中有自私的,有调侃的,有正统的,或还有虚假的,都是对的。因为他的答案并不能代表他的行为,而仅仅是一种答案,而这种答案仅仅是一种正常的过程。
  但有一点,这种过程不能是邪恶的!
  也许被孔老二一顿好骂。他喜欢这位学生,他仍怀疑他的学生,如果他不详细了解,那么下面这个过程就是邪恶的。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焚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室入甑中,弃食不详,回攫而饭之。”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但孔老二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他在认错的时候将邪恶终止。他知道:知人固不易矣!现在的老师知道吗?所以教育第一位,知人而教,那么教育的第一堂课就算成功了。
  知人而教了,至少教人的人是根子正或者可以树正的了。
  二、第二堂课:“智”者的教育更加重要
  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所有小说中,有七十八次(不完全统计)用了邪恶这个字眼,而她形容的主人基本上都是有能力或者说是受过教育的人,如果用到中国古代的株连连政策,那就是教育之过。
  “……我爱他。我告诉你们我爱他。后来那个可笑、做作的小女孩来这里,平庸的小东西。我明白一切都是骗人的,一切都是邪恶,邪恶……他邪恶,不是我。”在她的小说《无妄之灾》的最后,邪恶的凶手林斯楚连说了三个邪恶,因为她本身不是邪恶的,就是在一定条件之中她变成了邪恶。
  证明邪恶是移动的,偶然的。真是这样的吗?我们的教育又怎样将这些邪恶扼杀呢?人的能力越强,发掘人力资源越深厚,这种“智者”邪恶的后果就越是可怕。
  当然自己就不能是邪恶的,但我们的教育在某些地方上就是邪恶的。做到智者不邪恶,“贤”的教育是最重要的。
  颜回刚入孔门时,在弟子中年龄最小,性格又内向,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有人便觉得他有些愚,孔子一时也难以断定颜回的天资究竟属于那个层次。但最后还是被定为贤!
  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
  史上少有记载孔子的其他弟子,也许这就是邪恶。难道其他弟子真的不贤吗?即使如是,也不应该说“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
  一个班,一个学校,你能说哪些贤?哪些不贤?真的以成败论之吗?贤者也可能一时邪恶,不贤者也可一时作出很大的贡献。“周公恐怖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古已有之。
  三、第三堂课:中庸之道
  从2004年2月1日马加爵开始杀第一人开始,他的“能力”得到了负面实施。在此之前,学者马加爵所受的德育教育与其他同学一样,也许还比其他人多一些,但他依旧在念头出来的时候控制不住。
  马加爵的教育后果还是有限的,希特勒出来后后果就众所周知了。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邪恶的念头,就是控制的问题,那么就给我们的政治教育就提出了问题,在课本和教育中对这种突发现象是怎样研究和加以诠释的?
  颜回是这样的:“犯而不校”(《论语·泰伯》记曾参语)。他还给出了注脚:非微弱不能校也,非虑患不敢校也,非禽兽不足校也,非含忍不欲校也,非愧悟不必校也;颜子之心,则宽宏不忍校也。”(简朝亮:《论语集注述疏》)他自言“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韩诗外传》卷九)。
  马与颜的对比鲜明,也许与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不足有关。
  马所受之教育也有“仁”,但这种“仁”,是在现时不正当和高压态势下的竞争情况下的,是暂时的,是次要的,心里郁积的不满使他的邪恶爆发。
  而颜子安于贫困,处事中庸,倡导“颜氏之儒”,是为真“仁”,所以,终身不陷于邪恶。
  让学生远离邪恶,不是几堂课能解决的,这里仅是抛砖引玉罢了。
其他文献
目的 前瞻性对照研究IgA肾病患者的Th细胞亚群紊乱,探讨其与发病机制的关系及免疫紊乱的程度与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研究本病和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Cys C、Scr、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是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文化传统。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坚持不懈地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爱国主义  高中新课改也把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
摘要: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各省区的逐步启动,许多地方的课程改革已是初见成效。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则是一次更大的挑战。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就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课改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应该坚持理论知识与客观实际的结合、知识灌输和德育教育的结合,这是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要达到上述要求,历史教师对
摘要: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课程标准规定,时事政治教学是思想政治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要把时事政治教学同《思想政治》教材内容同等对待,认真教好,努力完成时事政治教学任务。因为它和政治教材内容的教育效果一样,都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良好人格的形成具有同等重要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时事政治教学思想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家事、国事事事关心,了解和掌握当
中学地理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地图、插图、照片丰富多彩、吸引力强,它们寓知识性、科学性、 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构成一个独具魅力的图象系统。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同时也是不可缺少教具,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的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综合,也是对学生能力
期刊
摘要:作者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并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问题意识是指能够提出问题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问题意识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面对接触到的难以解决的东西而在心理产生的一种质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路拓展和思维活跃,并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沿袭了几千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的传统教育正在被素质教育的浪潮所淘汰。死读书,读死书的行为正在被世人所唾弃。走出校门,走出社会,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在学生学习的诸多学科中,思想政治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然而,就是这样一
期刊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1年内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03年4月至2003年8月间在该院眼科中心接受LASIK治
目的:通过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技术(CT)将鼻腔解剖结构信息提取出来,并结合有限元法和粘性流体运动方程(Navier-Stokes方程)来构建正常成年人鼻腔结构与模拟鼻腔气体流场。
摘要:高中地理新教材设计了许多案例,案例直观、形象、典型,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加深了对抽象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实际,将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地理现象、事件设计成案例,这样更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针对月食问题,设计了《用简单器材演示月食的成因》这样一个教学案例。  关键词:中学地理案例教学实例  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新颖,内容丰富,是使学生们“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