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富张茵:用诚信打造事业的“超级航母”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f107893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0月,49岁的张茵,以270亿身价,问鼎中国首富。而为她创造财富神话的,却是常人眼里毫不起眼的“破烂”行当,真应了那句老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苦难磨砺坚强,性格决定命运
  
  张茵原籍山东,在东北长大,家里弟妹众多,八个孩子中她位居老大,是家中的“三把手”。那时候,父亲尚未退役,母亲工作又忙,家中里里外外,全她一个人说了算,照顾弟妹,洗衣做饭,操持家务,张茵俨然成了一家之主。在父母眼中,张茵乖巧懂事,手脚勤快,从不让父母操心。在弟妹眼中,姐姐宽容大量,从不与弟妹斤斤计较,很有威信。每当其他孩子闹矛盾时,他们都会找姐姐评理,在他们心中,姐姐公正无私,不会偏袒任何人。儿时的经历造就了张茵成熟稳重的性格。
  “文革”期间,父亲下放蹲牛棚,母亲领着一帮孩子,日子过得苦不堪言。那时候,生活艰苦,孩子又多,吃饭都成问题。因此,一有时间,张茵就带着弟妹去挖野菜、拣秋粮。东北的冬天,地冻天寒,为了取暖,张茵不畏严寒,挎着柳筐,去拣散落在路上的煤块。艰难的生活,磨砺了张茵坚韧刚强的性格。张茵说:“那时候,只有年节才能吃上一顿肉,衣服也总是补丁摞补丁,但一家人过得很开心,这种笑对苦难,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我的人生和事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上学期间,张茵要强上进,不管做什么,都不甘人后。学校离家很远,她每天要奔波十几里山路去上学,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但她从未因此耽误学习。有一年冬天,大雪封山,寒风凛冽,张茵顶风冒雪艰难地行走在陡峭的山路上,天冷路滑,不知摔了多少跟头,可她不畏狂风暴雪,总是按时到达学校。晚上回家,母亲发现她的双腿总是磕得青一块紫一块的,不禁心疼落泪,可她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每次考试,张茵的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家里墙上贴满了她获得的各种奖状和证书。
  1979年,张茵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读的是她喜爱的财会专业。毕业后,家人劝她留在省城发展,张茵却认为,年轻人应当出去闯荡闯荡。于是,她告别了故乡亲人,只身奔赴深圳,在深圳信托公司下属的一家合资企业做起了财务工作。
  
  诚信为立业之本,废纸里淘出第一桶金
  
  凭借良好的素质和精湛的业务,二十几岁的张茵崭露头角,很快被提升为企业财务部部长,不久,又因业绩突出,被公司委以重任,出任贸易部部长。正当张茵的事业干得风生水起之际,她却出人意料地做出惊人之举——辞职,进军废物资源丰富的香港,开创自己的事业。
  1985年,张茵怀揣着多年积攒的3万元钱,只身闯荡香港。她用这3万元,在香港一处偏僻的地方建了一个废纸回收站,她的“破烂生意”就这样开张了。
  废纸回收看似容易,里面说道却不少。刚开始,那些送废纸的不是往废纸上洒水增重,就是在废纸里掺杂碎砖块。张茵心里清楚,却视而不见,仍然对大家和和气气的。那些拾荒者,平常遭尽白眼歧视,见张茵和颜悦色,脸上总挂着微笑,明知吃亏也不说,而且价钱上,也比其他收购站高出许多,将心比心,人们觉得若再对这么善良的女人做手脚,良心上实在过不去。渐渐地,拾荒者们不再往纸里掺假了。时间一长,大家都觉得张茵这个女人性格豪爽直率,办事诚信公道,因此,她的收购站人气越聚越旺,很多“破烂王”无论多远都情愿把收来的废纸卖给她。
  身居香港,张茵不太会讲粤语,可拾荒者们都愿意跟她唠唠家常,说说心里话。张茵也是平民出身,很能理解这些整日为生活奔波的人们的辛酸,因此,她经常力所能及提供些帮助。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她会备些凉茶、西瓜、绿豆汤之类,为汗流浃背的拾荒者们防暑降温;她还常准备一些药品,谁要是有个头疼脑热,她会把水和药递给他们;如果谁家有了困难,她知道了也会尽力相助。人心都是肉长的,时间一长,张茵不仅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还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张茵说:“废纸回收,跟其他生意一样,诚信很重要。”有一次,张茵外出跑业务,将废纸收购站交给副手打理。等她回来,便接到了客户的投诉电话,说她往纸浆里掺水。经过调查,造假终于水落石出。原来,趁自己不在,发财心切的副手,指使工人往纸浆里注了水。张茵气坏了:“你怎么能这么做呢?要是传出去,我们的生意还做不做了!”那个副手说:“别人都这么干,我也是想让大家节省成本,多赚些钱。”张茵摇摇头,说道:“贪小便宜吃大亏,你知不知道后果会有多严重?这种有损名誉,有害客户的钱我们不能赚!”为了挽回影响,张茵亲自向客户赔礼道歉,并将货款全额退还,接着又忍痛将那位副手辞退了。
  张茵在香港创业六年,恰逢香港经济蓬勃发展时期,张茵的废纸生意也水涨船高,财源滚滚,并建立了自己的纸行和打包厂。
  但张茵并不满足,她觉得香港的废纸资源毕竟有限,如果想扩大规模,成为全球“废纸大王”,必须走出去,拓展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于是,张茵将目光投向世界上废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美国。
  
  二次创业,跨国生意成就“造纸大王”
  
  1990年2月,张茵来到美国。
  在美国创业之初,困难重重,张茵又不会英语,她就跟懂英语的丈夫,四处奔波,寻找货源,常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嘴里叼着汉堡包,一家一家寻找客户,经常吃闭门羹,也曾被轰赶出来。但即使再难,张茵也不曾掉过一滴泪,愣是咬牙挺了过来。提起那段艰难岁月,张茵深有感触地说:“其实,困难就是通向成功的障碍,你战胜一个困难,就是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张茵为自己制定了奋斗目标,尽快成为美国造纸原料大王。由于有香港行业经验,诚信原则和充足的资本,张茵和丈夫创办的中南控股公司很快运作起来,步入正轨。
  美国丰富的废纸资源,和中美贸易大幅度攀升,都为张茵的“二次创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那时,中美贸易出现一边倒倾向,中国货物大部分出口美国,却很少从美国进口到中国,张茵就来个逆反思维,何不把在美回收的废纸运回中国,这样利润空间会非常大。
  张茵将中南公司的业务交给丈夫刘名中打理,自己则回到国内。从国内原料市场,张茵看见了造纸的巨大潜力,当时中国高档包装纸行业一片空白,产品几乎全部依靠进口,张茵敢为天下先,决定在这个领域大显身手。她当机立断,先在东莞创建了独资工厂——中南纸业有限公司,专门生产替代进口的包装纸,生意很快红火起来。接着,张茵又在东莞投资1.1亿美元,建设了玖龙纸业,将美国废纸再生为高级牛卡纸。
  眼光和胆魄,往往是成功的关键。那时候,国内大多数造纸厂,只停留在年产5万吨左右的规模,所用机器也都是国产的,效率较低。张茵瞧准时机,大刀阔斧地投产了20万吨产能,一流造纸设备全部欧洲进口,而且一开始入行,就放眼全球,目标是成为世界第一包装纸商,张茵还为此制订了实施细则。她说:“我们之所以如此定位,就是有别于其他企业,这和年轻人规划人生一样,你有什么样的定位和魄力,你就能干成多大的事!”
  在市场调研时,张茵又发现由于中美贸易往来频繁,中国向美国出口的集装箱越来越多,但是这些集装箱抵美后,常常空仓返航,如果用这些空船,运输废纸,运费低廉,利润空间会更大。于是,张茵亲自出马,找到中远公司集装箱负责人,表明常年合作愿望。那位负责人正愁空仓返航无钱可赚,双方一拍即合。
  张茵知道要想长久保持美国最大废纸出口商地位,必须得有稳定货源,也就是与合作方长期建立一种货源网络,这就需要信守承诺,以诚相待。由于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一些投机钻营的废纸商,见风使舵,市场低迷时,干脆金盆洗手,一旦价格上扬,便拼命收购,这样做,表面看来头脑灵光,但实际上,由于供货客户不稳定,永远也无法将生意做大。而张茵往往站在供货商立场考虑问题,力争与合作伙伴做到互惠互利,风险共担,跌价时,照收不误,涨价了,随行就市,一旦双方签订合同,不管市场风云如何变幻,都要信守承诺,坚持到底。为了确保自己在市场震荡中立于不败,张茵采取与供货商一次性签定数年合同的做法,目的就是保证自己有充足稳定的货源。因此,在美国同行中,张茵的信誉有口皆碑,这也是她生意能够做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张茵说:“我们生意从小到大,一步步走来,靠的就是诚信、执著和勤奋。”
  十年时间里,张茵先后在美国成立了七个打包厂和运输企业,生意越做越大,逐步铺开了自己的货源网络。2002年,张茵在美国的中南公司,跃居为美国集装箱出口量最多的公司,接着,又成为全美最大的造纸原料出口商,并蝉联至今。据统计,张茵每年出口的废纸,等重于17艘“航母”。
  立足珠三角后,张茵又把眼光投向长三角,她在江苏太仓征地几千亩,在2000年前后,这样大规模征地绝无仅有,她说:“超前眼光、大量预备投资和专一性理念,使我们很快成为行业领袖。”
  目前,中南控股已是全球最大的纸原料出口商,业务遍及美洲、欧洲和亚洲,许多世界500强企业,都是张茵的客户。2006年3月,玖龙纸业世界排名第八、中国第一,成为世界包装纸巨头之一。张茵计划在2007年6月,在珠三角和长三角,拓展出一个年产量高达535万吨的超级“造纸航母”。
  谈及成功秘诀,张茵说:“诚信待人,坚守良知,这是立业根基,也是做人之本。当然,定位也很重要,起码要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凡事量力而行,如果只能建三星级的饭店,我决不赌气建五星级的。”
  站在财富金字塔顶尖的张茵,没有傲视群雄、不可一世的盛气凌人,她心态平和,宠辱不惊,淡泊名利。2003年,“胡润百富榜”曾提出将其列入榜单,但处事低调的张茵,立即致函谢绝上榜,表明自己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并不需要太多宣传。
  一位曾跟她有过生意来往的人士介绍,张茵为人谦和,处事低调,说话干脆利落,办事大刀阔斧,是个脚踏实地埋头做事的女强人……在员工们眼里,张茵没有架子,一口爽快的东北口音,让人倍感亲切,每次来厂,碰到员工都会面带微笑打招呼,员工们虽然与她接触不多,但从她身上总能感受到亲和力和自信心。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张茵心地善良,乐善好施,经常向灾区和贫困地区捐款捐物。她每年都从西部贫困地区招募数百个穷孩子,供他们读大学,并在学成之后,邀请他们回玖龙纸业工作,这样两全其美,既减轻了社会负担,也使贫困生有了用武之地。这样做可能会破费不少,但张茵却认为值得:“我们这代人,几乎都经历过贫寒生活,我能理解上不起学的孩子的那种痛苦,所以花点钱是值得的!”她不但自己经常做善事,还鼓励员工多做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她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回报社会。
  编辑 寇爽
  E-mail:koushuang001@163.com
其他文献
那是我到电脑公司上班后单独接手的第一项工作,公司的一个老客户打电话来说,他们的主机坏了,让我们派人去看一下,我想这是表现自己的大好时机,便自告奋勇地向主任揽下了这个工作。    那是一所高校的电脑机房,负责接待我的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教授,他把机器坏损的状况向我做了详细的说明。我拆开那台受损的主机,仔细地进行了检查,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毛病,是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主板被烧。这种毛病还大惊小怪,真是
王华是个囚犯,但在女儿眼里,他却是个伟人。入狱时,女儿才1岁,为不伤害女儿,他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爸爸在上大学,读研究生,从事保密的高科技工作,不能回家。这个谎言,王华编了7年,狱警圆了7年。谎言背后,演绎的是如山的父爱。“我欠女儿太多,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维持这个谎言,让她能够健康成长。”身陷高墙的失足父亲用这种独特的方式为女儿幼小的心灵筑起一道保护墙。    失足入狱,情深父女高墙相隔   
一个人的力量能有多大?保安邓志凌告诉你。邓志凌是湖南省长沙市湘雅医院一名普通的保安。一天家门口被人贴上了一封打印的匿名恐吓信,信上明目张胆写的是:  “眼睛鬼,我代表医托奉劝你一句,最好少管闲事,要不然吃不了兜着走!规规矩矩地做你的保安。另外再奉劝你一句,最好不要再跟那位记者与我们作对。我们老板发话了,只要你再出来随意编排,就要废掉你一只手,信不信由你。”  他不止一次收到这样的匿名恐吓信,要说一
亏得我是石学士  现年80岁的抗战文化研究者、著名话剧史专家石曼卿喜欢喝酒,又会作诗,颇有李白之风。有一次外出,他的马夫一疏忽,马受惊把他摔了下来,马夫吓得不得了,他却不慌不忙地爬起来,掸掸身上的灰说:“亏得我是石学士,要是瓦学士,一定摔得粉碎了!”    小毛驴儿听不懂湖南话  1950年,国学大师冯友兰参加京郊卢沟桥地区的土地改革,任务完成后返回清华大学,农民提供毛驴拉车,驾车的是一个湖南籍学
草长莺飞的季节,她带着六岁的男孩到公园放风筝。天好蓝,风好柔,大地是一袭绿绿的地毯,柔软又舒适。他们尽情地嬉戏,累了,便躺在地上讲故事。阳光那么暖,明晃晃地照在身上,让人生出几分倦意。她从恍惚中醒来,身边没了男孩。四周望去,也没有看见孩子的身影。  程程——程程——,没有回声。她慌乱起来,边跑边喊,呼声越来越急促,越来越尖锐。忽然,她听到有人喊道:有个孩子掉到湖里了。  她奔向湖边,看到层层荡漾的
在非洲南部草原上,角马是狮子、老虎和野狗等食肉动物的袭击目标。  一天, 一大群角马逃脱两只狮子的追捕后,由于还心有余悸,两头角马在吃草间隙,不免对自己的安全担忧起来。  一头角马问同伴:“假如我们都难逃一死,就是说终有一天会被可恶的食肉动物吃掉,你喜欢被什么动物猎获?”  同伴不解地说:“不管被谁逮着,不都是一死吗?”  “这你就不懂了,”发问的角马说,“狮子、老虎在捕到猎物后,先要咬住它的喉咙
做人是做中国人,处世是处当今世,一纵一横,找座标,很有意思。  ——作家张曼菱于丁亥岁末    《做人与处世》是一把钥匙,是一把质地优良的钥匙,相信你们会越办越好,将这把钥匙办成万能的钥匙,为现代成功人生打开大门!  —— 作家刘元举(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一本好刊物就是一所好学校,为人处事是一生的学问,你们的工作是为青年成长铺路架桥,你们是青年的良师益友。祝你们在新的一年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经济不景气时,华尔街裁员是非常无情的,一分钟、甚至一秒钟前还是拿着高薪的白领,顷刻间就会变成无业游民。2002年,我就亲身经历了这样一次大规模的裁员!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到公司上班。一进办公室,就看见地上堆着无数空的计算机箱子,回想起楼下停着的十多辆出租车,我不禁心里一震。  突然,我桌上的电话响了,我的血液一下子凝固了,机械地接起电话:“马上通知所有员工,到会议室开会!”放下電话,我感到双腿有
那一年的暑假,持续高温。母亲担心室外的高温会让我们中暑,将我和妹妹关在屋里。那一刻,感觉家如囚笼。若是在屋外,再无聊,也能看看蚂蚁上树比赛,听听蝉开音乐会,学学麻雀教雏儿说话。   关在屋里,连玩具也没有一个。自制的弹弓,因为父亲担心我会用它伤了同伴的眼睛而被没收。于是,我只好在屋里和妹妹打架,打得妹妹大哭。   母亲从菜园摘菜回来。她不看妹妹脸上的泪痕,用手从篮子里掏着,欣喜地制造悬念:“瞧我给
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我叫彼得·琼斯,今年在英国BBC“龙穴”节目做嘉宾投资人,已成功投资奇幻世界杂志、泰迪熊乐园等项目,事业蒸蒸日上,现正在筹建英国境内唯一的一家“国家企业研究院”,招16岁至19岁渴望成为企业家的年轻人来就读。我成功了,虽然我失败过,但最后我成功了!我的成功秘密,是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学到的那些东西。我乐意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唤醒你体内沉睡的伟大成功者的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