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生活中的美

来源 :科技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闻钟声滴答,而我们却不知道时间。”国外一位流感专家如此感叹预测流感爆发时间之难。在过去一个多月里,整个世界都在为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而揪心。更多的人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上,全球流行病与人类迁移如影随形,人类面临着几乎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病原体。本期“观潮”《永无休止的战斗》在谈到这个严峻话题的同时,对病毒做了多个侧面的介绍。
  其实,早在199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约书亚·莱德伯格就撰文警告说:流行病不是上帝的行为,但它已经参与到病毒、生物物种和人类之间的生态关系中来……将来我们会有更多的惊奇,因为我们贫乏的想象力还赛不过大自然能够玩弄的所有诡计。
  眼下这个世界的情形(包括仍还处于低迷状态的经济形势),看似颇有些悲观,但在我们的生活中,美好的、奇妙的事物也比比皆是。本期“博物”,描述了北方少见的一种植物寄生现象——《四院刺槐上寄生的构树》。当初究竟是谁“精心种植”了这株构树?这样的事件发生概率有多大?话题延伸开来很有意思。本期“人与自然”,说的是《松鼠的取食之道》以及种种趣闻。作者告诉我们,松鼠还有一个习性,那就是它们的繁殖与食物的丰歉密切相关,这是动物界自我调节生态平衡的一种本能。
  科技惠农的突破口在哪里?北京市科委通过几年的实践,给出了坚定的答案——乡镇。本期“特稿”,聚焦北京43个乡镇的创新实践,并请一直高度关注创新型乡镇建设的北京市科委党组书记、副主任杨伟光,详细介绍了创新型乡镇的创建背景、做法和效果,并展望了创新型乡镇的未来。
  哲人有言:人创造了两种真正强有力的认识自然和自己的手段——科学和艺术。人们通常以为,科学是理性的王国,秉持的是严谨的逻辑思维;而艺术是感性的王国,秉持的是浪漫的形象思维,两者似乎并不搭界。
  然而,科学和艺术的创作是理性和感性的互相渗透,两者并不相互矛盾,甚至还互为影响,并且往往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本刊新设栏目“科苑谈艺”的主旨,就涉及这方面的话题。专栏作者詹琰博士将跟大家一道,以科学思维审视艺术,以艺术眼光欣赏科学,去探索、发现并赏析生活中的美。
  ——本刊编辑部
其他文献
置身于快节奏的时代,速度意味着什么?  “早饭在伦敦,午饭在巴黎,晚饭在巴塞罗那。”上个世纪80年代欧洲的报纸,把这叫做“超级火车带给欧洲人的21世纪的生活”。那时,人们心目中的超级火车,时速二三百公里,据称“它将改变欧洲地理,改变欧洲人的生活习惯”。  将近30年过去了,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为标志,中国铁路跨进高速时代;几乎与此同时,轨道交通在北京城里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更多的人开始关注
期刊
电池嗅机器人这个机器人通过丢弃的电子设备来检测电池。这很重要,因为废弃电池对环境有害,它还确保电池组件可以回收。这套系统使用标准的ABB机械臂,以及特殊的传感和抓取装置。  ANYmal作为一种机器动物,ANYmal是一种会走路的机器人,它有4条腿,可以携带各种传感器,重量可达其体重的50%。这不禁让人想起波士顿动力公司的“大狗”(Big Dog)机器人,这款高效节能的机器人能够承受巨大的冲击,在
我们已经进入到解读“人之书”的一个新时代。这个时代最基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人类已开始从分子水平理解自身。2000年6月26日,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人类基因组草图宣告完成,世人兴奋地获悉:“利用这个新知,人类将获得巨大利益。它能彻底改变我们对大多数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的方式”。  10年过去了,预想中的医疗革命并未到来,人们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预期与效用,似乎都过于乐观了。然而,对危险疾病探索与攻
从公司制与非公司制、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分配股利和留存收益、分配的形式等四个方面对公司所得税税收偏好进行初步研究,得出结论:尽管我们很难避免双重征税制度带来的影响和
一、顾客满意与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是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是一个顾客的主观感觉和对企业满足能力的一种主体性反应.它来源于顾客对整个企业提供物(既包括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