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闻钟声滴答,而我们却不知道时间。”国外一位流感专家如此感叹预测流感爆发时间之难。在过去一个多月里,整个世界都在为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而揪心。更多的人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上,全球流行病与人类迁移如影随形,人类面临着几乎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病原体。本期“观潮”《永无休止的战斗》在谈到这个严峻话题的同时,对病毒做了多个侧面的介绍。
其实,早在199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约书亚·莱德伯格就撰文警告说:流行病不是上帝的行为,但它已经参与到病毒、生物物种和人类之间的生态关系中来……将来我们会有更多的惊奇,因为我们贫乏的想象力还赛不过大自然能够玩弄的所有诡计。
眼下这个世界的情形(包括仍还处于低迷状态的经济形势),看似颇有些悲观,但在我们的生活中,美好的、奇妙的事物也比比皆是。本期“博物”,描述了北方少见的一种植物寄生现象——《四院刺槐上寄生的构树》。当初究竟是谁“精心种植”了这株构树?这样的事件发生概率有多大?话题延伸开来很有意思。本期“人与自然”,说的是《松鼠的取食之道》以及种种趣闻。作者告诉我们,松鼠还有一个习性,那就是它们的繁殖与食物的丰歉密切相关,这是动物界自我调节生态平衡的一种本能。
科技惠农的突破口在哪里?北京市科委通过几年的实践,给出了坚定的答案——乡镇。本期“特稿”,聚焦北京43个乡镇的创新实践,并请一直高度关注创新型乡镇建设的北京市科委党组书记、副主任杨伟光,详细介绍了创新型乡镇的创建背景、做法和效果,并展望了创新型乡镇的未来。
哲人有言:人创造了两种真正强有力的认识自然和自己的手段——科学和艺术。人们通常以为,科学是理性的王国,秉持的是严谨的逻辑思维;而艺术是感性的王国,秉持的是浪漫的形象思维,两者似乎并不搭界。
然而,科学和艺术的创作是理性和感性的互相渗透,两者并不相互矛盾,甚至还互为影响,并且往往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本刊新设栏目“科苑谈艺”的主旨,就涉及这方面的话题。专栏作者詹琰博士将跟大家一道,以科学思维审视艺术,以艺术眼光欣赏科学,去探索、发现并赏析生活中的美。
——本刊编辑部
其实,早在199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约书亚·莱德伯格就撰文警告说:流行病不是上帝的行为,但它已经参与到病毒、生物物种和人类之间的生态关系中来……将来我们会有更多的惊奇,因为我们贫乏的想象力还赛不过大自然能够玩弄的所有诡计。
眼下这个世界的情形(包括仍还处于低迷状态的经济形势),看似颇有些悲观,但在我们的生活中,美好的、奇妙的事物也比比皆是。本期“博物”,描述了北方少见的一种植物寄生现象——《四院刺槐上寄生的构树》。当初究竟是谁“精心种植”了这株构树?这样的事件发生概率有多大?话题延伸开来很有意思。本期“人与自然”,说的是《松鼠的取食之道》以及种种趣闻。作者告诉我们,松鼠还有一个习性,那就是它们的繁殖与食物的丰歉密切相关,这是动物界自我调节生态平衡的一种本能。
科技惠农的突破口在哪里?北京市科委通过几年的实践,给出了坚定的答案——乡镇。本期“特稿”,聚焦北京43个乡镇的创新实践,并请一直高度关注创新型乡镇建设的北京市科委党组书记、副主任杨伟光,详细介绍了创新型乡镇的创建背景、做法和效果,并展望了创新型乡镇的未来。
哲人有言:人创造了两种真正强有力的认识自然和自己的手段——科学和艺术。人们通常以为,科学是理性的王国,秉持的是严谨的逻辑思维;而艺术是感性的王国,秉持的是浪漫的形象思维,两者似乎并不搭界。
然而,科学和艺术的创作是理性和感性的互相渗透,两者并不相互矛盾,甚至还互为影响,并且往往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本刊新设栏目“科苑谈艺”的主旨,就涉及这方面的话题。专栏作者詹琰博士将跟大家一道,以科学思维审视艺术,以艺术眼光欣赏科学,去探索、发现并赏析生活中的美。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