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母乳喂养量对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早期母乳喂养量对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和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27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 500 g)的临床资料,按照生后2周内是否母乳喂养以及母乳喂养量占总喂养量的比例,分为母乳喂养量占比>50%组(高母乳喂养量组,n=199)、母乳喂养量占比≤50%组(低母乳喂养量组,n=55)、配方奶喂养组(n=21)。3组NEC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后2周内母乳喂养量对NEC和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结果

高母乳喂养量组、低母乳喂养量组和配方奶喂养组NEC的发生率分别为1.5%(3/199)、27.3%(15/55)和9.5%(2/21)(P<0.01);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17.6%(35/199)、56.4%(31/55)和28.6%(6/21)(χ2=34.826,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高母乳喂养量组相比,低母乳喂养量组和配方奶喂养组NEC发生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24.500(95%CI:6.755~85.594)、6.877(95%CI:1.081~43.744);低母乳喂养量组喂养不耐受发生风险增加,OR值为6.316(95%CI:3.293~12.1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高母乳喂养量组相比,低母乳喂养量组和配方奶喂养组NEC发生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28.452(95%CI:7.280~111.195)和8.610(95%CI:1.262~58.766);低母乳喂养量组喂养不耐受发生风险增加,OR值为7.207(95%CI:3.601~14.425)。

结论

生后2周内母乳喂养量占总喂养量50%以上可能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NEC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确认湖南省首起输入性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 CHIK)疫情。方法采集病例和同行人员的血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DENV)、黄热病毒(Yellow fever virus, YFV)、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 CHIKV)核酸检测,对核酸检测阳性病毒标本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
目的了解多重PCR技术(RespiFinder®SMART 22检测试剂盒)和呼吸道病原体微流体芯片技术(TaqMan array cards, TAC)在诊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AR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8年8月份至2019年8月份采集的成都市儿童专科医院275例有ARI症状的患儿咽拭子样本中随机选择120份样本,分别使用Resp
目的了解西尼罗病毒病监测系统运行情况,为提高运行系统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现场访谈、查阅和核对资料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系统评价要求,进行监测系统运行情况描述和评价。结果共调查现场一线医务人员31人,其中医院医生24人、乡镇卫生院医生7人,应答率100%。17人(54.8%)认为病例定义不易掌握,20人(64.5%)认为目前的工作量大。进行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估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母婴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1月22日至2月1日收治入院的9例COVID-19孕妇的病例资料,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胸部CT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案、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结局的相关资料。并对其中6例孕妇的阴道分泌物标本和4例分娩孕妇的羊水、脐带血、新生儿鼻咽拭子、母乳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