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突发猛进,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极大地方便了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授课,推动了美术教学从传统授课向交互式授课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多媒体
在教学方式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改变了以往教师只能用简单传授的方式,再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结合学生的质疑、困难和讨论,能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得出正确的结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应用多媒体教学能丰富素材,容易引发学生共鸣
在传统小学美术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素材主要是课本和一些基本的教具,教师根据头脑中的既定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向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传达,同时,教师要求学生予以反馈。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这种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较短时间内,学生的整体美术素质很难有较快的提升,这也是推动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大助推力。在信息技术下开发出来的多媒体技术和各类软件,不断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这给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带来了更多具象性的内容,为教师的授课提供了更多可利用的素材,包括图片、视频、模型等。比如,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某一时代某位画家的生平及代表作品,比教师单纯的向学生口头传达,更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共鸣。学生可以在课堂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窥古探今,伸展思维的双翼,驰骋于绘画的历史长河中,欣赏各个时期大师们的作品,学生的审美水平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提升。这种潜移默化,是传统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比拟的。
二、在小学美术欣赏时,应用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和真实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欣赏课往往成为教师感觉头痛的环节,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充足的教学材料,仅仅通过教材上图片的展示,往往失去了美术作品本身的直观性,很多细节在教材中无法显示清楚,使学生无法发现作品的巨大魅力,同时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难以使学生信服,而多媒体的引用,这些问题都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赏析西方的美术作品时,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可以跳过教材的局限,通过网络的形式收集最为清晰的作品图例,同时收集该作品更多的相关信息,以及创作者的生活情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图片放大和缩小,既能观看大的画面效果,同时又能对局部塑造的推敲。在讲到妙处,教师还可以引入创作者的生活情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加知识信息量。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连接网络,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背景资料就会出现在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空的界限,跨越古今,驰骋中外,在艺术的长廊漫步,在想象的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难以理解的立体结构。如在小学低年级的欣赏课《各种各样的建筑》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大量不同类别的电子图片和指导性的网页浏览路径,深刻理解到了建筑的不同种类和功能,以及建筑的文化背景。这种效果是一页美术建筑图片,无法比拟的,也是空洞的理论所无法达到的。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能明确主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决策者。多媒体引人到课堂后,教师更多的处于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这样,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便得到了确认和突显出来。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取代了教师的许多工作,如在欣赏建筑、雕塑作品时,没有实物就只能靠教师口述;上制作课时,教师只能演示一两种方法或其中的一两步操作。这样做,既费时费力,还不能介绍得全面具体。这些问题现在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解决,教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考虑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如何进行激发、引导、启迪、组织、交往、评价等环节。而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空间也会更大,从单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变为自觉主动学习探究的“主体”,变机械学习、他主学习为意义学习、自主学习,促使师生关系向民主、和谐的方向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更像一个组织者、引领者和主持人。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引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组织课堂教学,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就会更加灵敏,记忆力就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好地发挥。
四、强化多媒体运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美术教学,颠覆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分组教学、网络讨论等方式替代了原来的班级授课,使得授课范围扩大,授课形式也更为多样化。因此,教师应该更多利用多媒體授课方式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基础和水平的学生,要给予不同数量和难度的训练,将更多的学习和练习机会交给学生,从而促使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发挥,各类学生都够得着、吃得好。此外,还可以改变作业模式,让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即时的课堂作业,在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和计算机的操作能力的同时,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利用多媒体设计出合理有效的教学课件,为美术教学提供更多、更好的建议和方法。
作为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多媒体教学技术,熟练的掌握各种新的多媒体软件,积极参与多媒体培训和多媒体教学比赛。同时教师不能忽略传统教学的重要作用,在传统教学中,由于缺乏辅助教学媒介,教师所的知识都要通过教师的语言进行表达,在潜意识中要求教师强化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语言表达的严谨性、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同时还要研读多种美术资料,无形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蒲井方.小学美术多媒体应用探析[J].神州,2013(4):98.
[2]郭欢欢.浅谈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3(7):147.
[3]褚海燕.用多媒体谱写精彩课堂: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13(6):36.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多媒体
在教学方式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改变了以往教师只能用简单传授的方式,再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结合学生的质疑、困难和讨论,能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得出正确的结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应用多媒体教学能丰富素材,容易引发学生共鸣
在传统小学美术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素材主要是课本和一些基本的教具,教师根据头脑中的既定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向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传达,同时,教师要求学生予以反馈。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这种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较短时间内,学生的整体美术素质很难有较快的提升,这也是推动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大助推力。在信息技术下开发出来的多媒体技术和各类软件,不断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这给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带来了更多具象性的内容,为教师的授课提供了更多可利用的素材,包括图片、视频、模型等。比如,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某一时代某位画家的生平及代表作品,比教师单纯的向学生口头传达,更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共鸣。学生可以在课堂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窥古探今,伸展思维的双翼,驰骋于绘画的历史长河中,欣赏各个时期大师们的作品,学生的审美水平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提升。这种潜移默化,是传统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比拟的。
二、在小学美术欣赏时,应用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和真实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欣赏课往往成为教师感觉头痛的环节,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充足的教学材料,仅仅通过教材上图片的展示,往往失去了美术作品本身的直观性,很多细节在教材中无法显示清楚,使学生无法发现作品的巨大魅力,同时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难以使学生信服,而多媒体的引用,这些问题都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赏析西方的美术作品时,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可以跳过教材的局限,通过网络的形式收集最为清晰的作品图例,同时收集该作品更多的相关信息,以及创作者的生活情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图片放大和缩小,既能观看大的画面效果,同时又能对局部塑造的推敲。在讲到妙处,教师还可以引入创作者的生活情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加知识信息量。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连接网络,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背景资料就会出现在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空的界限,跨越古今,驰骋中外,在艺术的长廊漫步,在想象的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难以理解的立体结构。如在小学低年级的欣赏课《各种各样的建筑》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大量不同类别的电子图片和指导性的网页浏览路径,深刻理解到了建筑的不同种类和功能,以及建筑的文化背景。这种效果是一页美术建筑图片,无法比拟的,也是空洞的理论所无法达到的。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能明确主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决策者。多媒体引人到课堂后,教师更多的处于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这样,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便得到了确认和突显出来。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取代了教师的许多工作,如在欣赏建筑、雕塑作品时,没有实物就只能靠教师口述;上制作课时,教师只能演示一两种方法或其中的一两步操作。这样做,既费时费力,还不能介绍得全面具体。这些问题现在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解决,教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考虑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如何进行激发、引导、启迪、组织、交往、评价等环节。而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空间也会更大,从单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变为自觉主动学习探究的“主体”,变机械学习、他主学习为意义学习、自主学习,促使师生关系向民主、和谐的方向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更像一个组织者、引领者和主持人。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引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组织课堂教学,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就会更加灵敏,记忆力就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好地发挥。
四、强化多媒体运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美术教学,颠覆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分组教学、网络讨论等方式替代了原来的班级授课,使得授课范围扩大,授课形式也更为多样化。因此,教师应该更多利用多媒體授课方式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基础和水平的学生,要给予不同数量和难度的训练,将更多的学习和练习机会交给学生,从而促使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发挥,各类学生都够得着、吃得好。此外,还可以改变作业模式,让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即时的课堂作业,在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和计算机的操作能力的同时,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利用多媒体设计出合理有效的教学课件,为美术教学提供更多、更好的建议和方法。
作为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多媒体教学技术,熟练的掌握各种新的多媒体软件,积极参与多媒体培训和多媒体教学比赛。同时教师不能忽略传统教学的重要作用,在传统教学中,由于缺乏辅助教学媒介,教师所的知识都要通过教师的语言进行表达,在潜意识中要求教师强化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语言表达的严谨性、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同时还要研读多种美术资料,无形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蒲井方.小学美术多媒体应用探析[J].神州,2013(4):98.
[2]郭欢欢.浅谈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3(7):147.
[3]褚海燕.用多媒体谱写精彩课堂: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1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