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yu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它需要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且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活动。学生将自己的疑问向教师提出来是教学活动完成的前提。但是当今大部分学生有问题却不敢问,不知道该向教师提出怎样的问题,许多初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因此,在当今的教学当中应当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育工作中必须对这一情况重视起来。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意义,其次,探讨了学生产生问题意识薄弱现象的原因,最后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理论研究为相关领域做出贡献。
  关键词:问题意识;环境;手段
  一、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习效果大打折扣,通常是因为学生对历史知识不能产生兴趣,认为这仅仅是教师将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教学活动应当是一个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初中的学生由于自身知识有限而存在很多疑问,他们对知识充满了好奇,正处在学习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够真正地为学生解答疑惑,提出问题,应当将这些疑问作为教学中的一大重点。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从而获得更大的益处,使其能够对知识不断地探索,更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历史知识的学习效率。
  二、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
  (一) 教师不能够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提问环境
  学生大多数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为了能够跟得上知识内容的学习,为了能够跟上教师教学的进度。教师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问题环境,教学任务繁重,初中课程紧张。学生没有机会向教师提出问题,失去了问题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鼓励的。教师们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接受能力却并不了解,对于所要讲解的知识要充分的了解。
  (二) 抑制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教师的主导地位过强
  自古以来,学习的方法和内容都是教师来决定,教师往往在课堂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学生们几乎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往往是灌输式的。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还应当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应当学习的知识,是否努力的学习过,而教师提出的问题基本都来自于教材。学生在课堂中一直跟着教师的思路和步伐进行学习,失去了问题意识,渐渐地,失去了提出问题的机会,导致学生有问题不敢提出,而教师具有过强的威严,直接消除了学生的疑问,教师将所有可能存在疑问的知识点都做了详细的讲解,更加不能培养问题意识。
  (三) 不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这就导致了在教学课堂中,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所要教授的知识传达给学生,而教师又要顾及到班上每一位学生。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往往忽略了学生是否存在问题。教师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了教师的要求,自己是否将知识传达给了学生,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提出问题。
  三、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案
  (一) 帮助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大环境,建设基础校园文化
  在校园文化的带动之下,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迈出重要的一步,教師和学生就会随之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培养敢于对教师质疑的信心,使整个学校中的学生都敢于挑战教师的权威,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要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而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整个校园文化大环境的影响。
  (二) 采用一定的手段,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逐渐帮助学生形成敢于向教师提问的勇气,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练习向同学们提出问题,教师应当鼓励那些不敢向教师提问的学生先与同学进行讨论。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去引发学生提问问题,教师应当采用一定有效的手段。留下给学生提问和思考的空间,可以将教材知识的一部分主动教授给学生,为那些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奖励。
  (三)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提问环境
  让学生多提问,创造一个良好的问题性教学环境,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让学生处在一种更为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中,积极地发现问题的存在,要鼓励学生对教师和知识进行质疑。其次,让学生站在自身的角度上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做好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即可,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任何教学活动都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才是教学中的主体。最后,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形成一种问题意识,采取知识的传授与学生主动探寻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改变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不相符的教育观念,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自身观念。
  参考文献:
  [1] 朱国忠.教师的“假性成长”与问题意识的丢失[J].中国教师,2006,(1).
  [2] 赵亚夫.从历史课程标准追寻历史教育的本真[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z1):4-8.
  作者简介:王龙,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大兴镇大兴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资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也是实施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载体和保障条件。在面对幼儿园地处老城区,在园人数多,班额量大,班级小,教室老旧,空间和场地有限的困境,毫无疑问,我园的课程资源严重限制了运动游戏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先天条件的不足,并没有击溃课程团队,我们迎难而上,转换思维:课程资源仅仅是指园内资源吗?显而易见,课程资源的范围和种类是相当广泛的。  关键词:资源;课程;幼儿  我们把《3-
摘要:随着我国对中职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专业技能外,更加注重对学生文化课部分的培养,要求中职学校加大对学生英语的教学力度。但是由于中职学生本身所有的英语专业知识水平有限,导致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制约发展。本文以烹饪学为例,探讨中职英语在就业导向下所面临的教学改革,对中职学校传统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优化改革方法,重点讨论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学生对学习观念的转变,以此提高中职烹饪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多方互动、情感对话的过程。决定课堂学习品质的除了客观的物质条件(设备)和技术条件(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另一种力量——亲和的课堂味道。而“亲和课堂”正是提倡在课堂中要亲近学生、亲近教师、亲近知识、亲近规律,展现亲切而又醇厚的“亲和”画面。让师生亲和互动,让教学回归本真,构筑生命意义完整的本真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亲和;课堂;学习  课堂教学只有尊重师生成长的自然规律,把每一
摘要:扬州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蕴涵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本文阐述了扬州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分析了扬州传统文化在本地高职德育运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对策,以期促进扬州传统文化在本地高职德育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地方传统文化;高职院校;德育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力军承担着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责任。加强高职生的德育教育对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现
摘 要: 近些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者们越来越重视传统课堂教学的发展,积极发现问题并寻找处理问题的有效措施。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暴露出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学习积极性不高且效率低下。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比重较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在于怎样构建高效生态课堂,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去挖掘这片沃土。文言文高效课堂的建构,要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改善和提高语文课堂质量,
摘要:二级学院团学干部是各类型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但是仍有部分团学干部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整体的发展。因此团学干部队伍的建设需要各种相关措施方法为辅助平台促进良性发展。  关键词:二级学院;团学干部;角色定位  团学组织作为高校学生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群体中最有影响力的组织之一。学生进入大学后都希望能担任学生干部以全面锻炼和培养自身能力。事实证明,在大学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在走入工作岗
摘要: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初中语文教学获得了更多的便利化,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因此在很多时候初中语文教学可以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为例,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与初中语文的融合,继而尝试为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环境;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  伴随着初中教育投入的加大,初中语文教学工具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而同时,随着信息技术
摘 要:本文根据历史课堂教学的初步尝试和实践效果,研究高中历史课程情境教学的创设和使用,纠正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某些弊端,更新了陈旧教学观念与方法,达到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与发掘探究潜能的教学目标,最终为历史教学育人目标和素质教育总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情境教学;主体;探究;创设  一、 引言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他们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他们觉得历史课远离现实生活,枯燥乏味。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作为教学工作的前提或者指导工作,往往对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现阶段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积极的探究教学设计的相关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内容,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相关参考。文章结合实际经验,就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设计;《邓稼先》;教学效果  一、 引言  教学设计工作的完善是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前提
摘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愿学。本文中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教学更有效,更富有活力。  关键词:兴趣;物理;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一名初中学生来说,丰富多彩、奇妙生动的物理学,充满着吸引力和刺激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有趣的情景,创设一些有趣的活动素材,丰富学生的思维,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