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胁迫对设施延迟栽培葡萄根际土壤有机氮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来源 :干旱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y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设施栽培葡萄根际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与有机氮组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为甘肃河西地区设施延迟栽培葡萄制定合理的胁迫灌溉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采用水分胁迫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运用Bremner法测定着色成熟期葡萄根际土层中有机氮组分含量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全生育期土壤酶活性在不同水分胁迫(中度W1、轻度W2、充分供水W3)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全生育期中度和轻度水分胁迫对设施延迟栽培葡萄根际土壤全氮、铵态氮、全磷、有机质以及有机碳无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利用张掖CINRAD/CC多普勒雷达资料,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及L波段探空秒数据,分析祁连山北麓不同类型强降水过程中地形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强降水的形成机制及物理量条件各有差异,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效应也各不相同;各类型降水的大值区集中在山区或山地北坡,地形升高造成的强迫抬升效应显著;局地小地形的阻挡、辐合和抬升作用在强对流性降水过程中较为突出;大地形整体抬升形成的列车效应及局地小地形的汇集作用
摘 要:本文选取了长沙黄花机场一次辐射雾天气过程,采用边界层风廓线雷达风场数据,跑道RVR、MOR值,温度、露点等实时数据,分析了底层风场与能见度下降的相关性。分析后发现:稳定较小的风速(4 m/s以下)以及稳定少变的风向有利于辐射雾的形成,同时500 m高度有弱的风向切变比500 m以下一致风向更有利于大雾发展。500~600 m高度以下风场结构对于辐射雾的形成有着较大影响。当中空(1~2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