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义利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生结构

来源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rey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对义与利的取舍态度与选择倾向成为其仁学价值的重要指向。义与利的选择性张力并非表示两者之间构成截然对立的矛盾,而是表现在价值定位的先后、轻重或次序之别。利的价值在于主体获取生产或生活资料以存养小体,为主体的道德活动提供外在基础,义作为主体追求的价值目标并非远离现实经验的抽象理念,道德活动的开展必须以主体基本感性需要的满足为前提。然而功利性手段与道义性目的在本质上不同,二者不具备同等价值,利的手段只能达到利的目标,永远无法实现义的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提出并践行是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价值理念
其他文献
周恩来、池田大作所致力的中日和平友好事业,从一开始就没有局限在中日邦交正常化这一具体结果上,而是着眼于中日两国世世代代和平友好;他们所追求的中日世代友好事业,也不是
独山子炼油厂糠醛精制装置设备腐蚀状况严重,尤其是加工高酸值原料,更加剧了设备的腐蚀.通过对腐蚀原因分析,决定从工艺防腐上解决,提出了加入缓蚀剂减缓设备腐蚀的方法,在实
古德曼设想了另类的(仿)绿色和(仿)蓝色,让我们看到若以样本为仿绿色,推测同类的待检宝石也为仿绿色,所完成的归纳推理便不正确。据说,问题在于“仿绿色”是个扎根不深的颜色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