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这些都表明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已经成了新课程标准下课堂评价中一个重要指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