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强的关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iwu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沸点与压强这两个物理概念,对于学习物理的学生来说一定不陌生,它们分别出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的上下册中。其中,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这部分知识中,学生认识到了沸点,即各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我们称之为沸点。而大气压强的学习始于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那么,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强由怎样的关系呢?在课本第3节的最后,编者以一张高原边防哨所战士用压力锅煮面条的图片以及简洁文字语言,直接告知学生同一液体的沸点在不同气压下的温度值。那么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学生而言,很抽象,完全是当做一种结论或者概念死记硬背下来的。然而这种硬记下来的知识,部分同学会遗忘,部分同学会出现记忆混淆,难以掷地有声的说出沸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的关系。
  二、实验
  针对以上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很多老师也设计了一些实验。例如,借用在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开篇“有趣有用的物理”中第一个演示实验就是“浇凉水法”演示液体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这是一种较为简单、方便的方法。此法就是用凉水浇在装有接近100℃水并用瓶塞密封的烧瓶外表,使之立即降温而导致瓶内气压下降,从而使瓶内的水沸腾。这种方法,我们在实验室也亲自操作过。我们将盛有约占2/3体积的水的烧瓶放在垫有石棉网的铁架台上,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待水沸腾之后,将烧瓶离火,我们看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用坩埚钳夹住烧瓶的瓶颈处,然后将 烧瓶倒置在实验室水槽上方,迅速打开水龙头,让凉水从烧瓶上面浇下,我们看到原来已经停止沸腾的水又从新开始沸腾了。这种方法已为被很多老师所熟知。此法虽简单易行,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实验时必须用刚停止沸腾的开水,因而课堂上必须使用炉具即时加热,这一过程要注意操作安全;加热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物理课时如此紧张的条件下,这也成了一个必要考虑的因素;同时,操作过程要迅速,以免散热太快,实验现象不明显。
  通过降低烧瓶本身的温度可以减小瓶内的压强,我们也可以直接减小瓶内的压强,来观察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在实验室中,我们在上一个实验的基础上,将烧瓶中沸腾的水迅速倒入广口瓶中,塞紧带有温度计和玻璃小管的橡胶塞,将玻璃管通过橡胶软管与微型台式真空泵相连接,开始对瓶内抽真空。理论上讲,瓶内的压强降低,那么我们是可以看到水再次沸腾的实验现象的。但是很遗憾,我们接连做了好几次实验,均没有看到理论上该有的实验现象。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我认为实验没有产生预期的结果主要有这样几方面的原因:在实验中,需要将烧瓶中沸腾的水倒入广口瓶中,然后才可以抽对其抽气,在这一过程中,水的热量散失很快;其次,广口瓶,以及广口瓶与微型台式真空泵接触的底座的温度都远低于瓶内的水的温度,这种温差导致两者之间发生热传递,即是迅速的抽气,但是还是赶不上热量散失的速度,同时从瓶塞上的温度计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水温下降的很快,这就导致即是抽气降低了瓶内的压强,但是水还是没有沸腾的现象产生;第三,也有可能是微型台式真空泵的真空度太低,或者橡胶软管与玻璃管的连接不太好,气密性差,这些都导致实验达不到预期的现象。
  三、改进
  我们可以如下的改进:用附图所示的裝置,以人工吹气作演示效果较好,如能由学生分组观察实验,则效果也很好。其优点是:①不用抽气机,而是用嘴含着橡皮管吸气或吹气,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际感受与趣味性:②效果明显并可由温度计看到具体的度数,如吸气时,虽离火而已经停止沸腾的水却可再沸腾一段时间,温度降到100℃以下时仍可再沸腾。反之,水在灯焰上正急剧沸腾,大汽泡很多的情况下,用力向试管内一吹气,大汽泡立刻显著减少或暂时停止沸腾。如继续再加热并继续吹气,最后可见再次沸腾时沸点会高于100℃。一松口放气则沸点又恢复100℃;○3可将试管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且水也只用很短的时间便可沸腾;④试管内汽泡变化情况清晰。在该实验中要注意这样几点:①装水的试管底部要放少量粗砂粒以防崩沸。②中间加一空试管以防热水吸入口内。○3各个连接口注意保持气密性。这种改进主要是从实验取材方面考虑的,如果实验条件允许,那么完全可以用一些更加先进的实验仪器来进行实验,例如沸点与压强的高精度的分析仪,或者用压强温度的传感器等。
  四、总结与反思
  创新才能不断发展,要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方向和目标是贯穿整个实验的核心,只有明确方向,围绕这个方向努力下去,才可能有结果。创新点可以从很多方面确定,不一定是很高深很前沿的东西。确立了创新点之后就要开始整个实验了,可以先熟悉几次实验过程,再一步步认真研究。此时,一定要注意积累经验,能够提出大胆的猜测,并为之付出实践。用发散思维多方位的考虑,作出大胆的猜测,但要始终围绕创新点,不能偏离主题,也不能随意猜测,而要有根据有目的地做出假想,再一步步实践去验证自己的猜测。其实,每一个伟大的成就都是这样“平凡”地一步步得出来的。
其他文献
说起思维导图,作为老师的我们并不陌生。而我第一次接触“他”是在一次区级教研课上。一位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女老师利用思维导图将这一节课设计的精彩纷呈,全体学生在轻松而又活跃的氛围中完成了这节课。这一切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太震撼了,从那时起我立誓一定要好好研究“他”,并深深爱上“他”,让“他”成为我英语教学路上的最好的“伴侣”。  那什么是思维导图?“他”对于学生学习英语,特别是学习单词、理解语篇、练习写作
期刊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小世界  新疆乌鲁木齐市三八幼儿园 薛程兮  摘要:“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儿童有着他们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儿童不是小大人,他们有独特的生活世界,我们成人应该给予儿童足够的尊重、解放儿童,而不能把我们成人的意志强加给他们。陶行知先生特别注重六岁前的学前儿童教育,他充分强调学前儿童的独立自主性,想儿童所想
期刊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北省2013-2016年奥运周期内被评为“国家田径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保定市第二重点业余体校、河北省体育运动学校等15所学校的教练员为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河北省“基地”教练员年龄与性别情况分析  在调查的河北省60名“基地”教练员中,有5名教练员的年龄在30
期刊
剪纸作为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也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我们教育的目标之一是“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而在幼儿剪纸活动中,吸取了我国民间剪纸的传统方法,从幼儿思维的发展规律出发,从简、从易,将剪纸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运用到幼儿的创造性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期刊
农村中学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着内容贫乏,思路闭塞的毛病。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老师的教法上出现问题。现在是一个快餐社会,什么都讲究速度,连教学也是速成法。有的老师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快速学会写作文,就叫學生背诵几篇不同文体的范文。无论是平时写作,还是考试作文,学生把所背的范文套上去就行了,一劳永逸。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毫无兴趣可言,更不用说提高写作能力。因此,要克服上述毛病,提高农村
期刊
近几年,最美人物评选活动,如最美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最美警察、最美妈妈……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心目中最美的人物,那么究竟做什么最美呢?我经常为自己做出假设,如果人生再给我做一次选择,我会选择从事什么职业,答案都只有一個—那就是:我还会选择做教师。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10日第30个教师节,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话精神,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确实,要想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就必须对照习总书记在
期刊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北京某一级一类幼儿园为实验园,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验干预。选取另一所距离实验园较远,且条件相当的一级一类幼儿园作为对照园。实验园34人实施幼儿健美操,对照园27人不做任何干预,为空白对照。比较实验园与对照园幼儿的年龄均值和性别比例,两园差异均没有显著性,符合实验预期。  二、研究方法  实验法、数理统计法。  三、研究结果  1.实验前—后测试两园幼儿的身
期刊
根据地理纳入中考科目的教学改革形式和我校学生情况,以及“基于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的教研主题,本节课立足课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结合学科实践活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从学生寒假生活中感受的北京文化,结合2017年春晚透射出的地方文化特色,以小见大,由近及远导入,创设情景,以情景为线索,贯穿整堂课,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增进学生对
期刊
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峰回路转,在曲折中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多次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认真做好现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为全体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
期刊
现在高考的命题趋势越来越趋向于考察学生的思维和素养,观察近几年的作文命题,几乎找不到作文套作的模式,也很少说在作文教学中找到所谓的万能公式或者技巧;而从一些省市的标杆作文来看,不难看出,只要你写出了你自己的思想,并且有一定的逻辑思维,那么,你的作文必定不输。我认为,这样的趋势是好的,结合时代的需求,具有认知能力和独立的思想才是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不过,反观我们现在的学生的习作,问题也越发明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