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产程中不同时间行剖宫产术分娩妇女在产后发生盆腔器官脱垂(POP)的情况。
方法横断面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规律产前检查并行剖宫产术分娩,且于产后6~8周来院检查的34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行剖宫产术时宫口开大情况,根据是否存在脱垂分为POP组和无POP组,统计分析产后POP Ⅰ度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1)符合标准的产妇共345例,其中,POP组109例,无POP组236例;选择性剖宫产者占75.4%(260/345),临产后剖宫产者占24.6%(85/345)。行剖宫产术时宫口开大情况为0~10 cm,其中,宫口未开者占58.6%(202/345),宫口开全者占2.9%(10/345)。POP的发生率为31.6%(109/345),其中POP Ⅰ度者96例(27.8%,96/345),Ⅱ度13例(3.8%,13/345),无Ⅲ度或Ⅳ度者。(2)统计分析表明,POP组产妇行剖宫产术时的宫口(中位数为1.0 cm)明显大于无POP组(中位数为0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27,P=0.026)。选择性剖宫产者的POP发生率为28.1%(73/260),低于临产后剖宫产者42.4%(36/8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临产后剖宫产者发生POP的风险大于选择性剖宫产者。但进一步行宫口开大情况、是否为选择性剖宫产与发生POP的Spearman相关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两者的相关性及预测程度均较差。
结论选择性剖宫产对产后POP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临产后再行剖宫产对盆底的保护作用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