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基底动脉闭塞/重度狭窄患者的侧支代偿模式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分析药物及血管内治疗基底动脉闭塞/重度狭窄预后良好患者的脑血流代偿特点,总结两种治疗患者的侧支代偿模式。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收治的有后循环缺血症状且治疗后预后良好患者的病历资料,筛选出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基底动脉闭塞/重度狭窄患者。依据住院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强化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组)与联合血管内治疗组(联合治疗组),通过对患者DSA中侧支代偿途径的描述,分析两组患者启动侧支代偿通路的多少及途径,总结两组患者侧支代偿模式特点,进一步探讨基底动脉闭塞/重度狭窄患者在选择治疗策略时评估侧支代偿模式的重要性。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

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患者32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45~76(59±10)岁。32例患者的代偿途径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13例,40.6%)、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10例,31.2%)、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吻合支(8例,25.0%)、脉络膜前动脉-脉络膜后动脉吻合支(2例,6.2%)、未启动侧支循环(11例, 34.4%)。其中药物治疗组多数存在侧支代偿(14/15例),且以后交通动脉代偿为主(10/14例);联合治疗组多数不存在侧支代偿(10/17例),且侧支循环途径以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吻合支为主(6/7例)。

结论

治疗基底动脉闭塞/重度狭窄的后循环缺血患者时,药物强化治疗侧支代偿较好的患者及联合血管内治疗侧支循环不良的患者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预后。

其他文献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早期识别及干预有助于延缓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及进展,本文介绍了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概念、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点,阐述国内外认知功能评估工具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认知功能评估工具提供参考,为编制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脑卒中认知功能评估工具提供思路。
目的研究阿霉素在体外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和骨髓单核细胞(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将大鼠BMSCs在成骨培养基中用不同浓度的阿霉素处理,以CCK-8法检测其对BMSCs活性的影响,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茜素红染色以及ALP活性的测定检测阿霉素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BMMs同样用不
目的评价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家族8样蛋白2(TIPE2)在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BALB/c小鼠40只,6~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空载质粒组(VP组)、空载质粒组+ALI组(VP+ALI组)、腺相关病毒过表达TIPE2组(T组)和腺相关病毒过表达TIPE2组+ALI组(T+ALI组)。VP组和VP+ALI组气
同志们:rn今天,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仪式,将党内最高荣誉授予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共产党员.rn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七一勋章”获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