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名牌理解四大误区

来源 :商品与质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ballb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艾丰日前指出,当前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名牌战略的实施,对名牌的理解存在四大急需加以澄清的误区。
  一是把名牌产品与名牌等同化。艾丰说,再好的名牌产品都有过时的时候,因为大多数产品皆有生命周期;而真正的名牌却越老越值钱,名牌是一个符号。企业努力创的应该是品牌,而不是产品。
  二是把地方名产等同于名牌。如“北京烤鸭”就不是名牌,而属地方名土特产,它没有商标、商号,只是一种产品,谁都可以套用;而“全聚德”则是名牌、商号,是独一无二的。
  三是片面强调名牌的知名度,而忽视名牌的信任度和美誉度。1998年秦池酒厂以3.2亿元夺得中央电视台广告标王,但最终的失败表明,秦池只考虑了产品的知名度,而忽略了其信任度和美誉度,因为当地酒的产量远远不够,秦池不得不大量去勾兑从四川拉来的白酒。
  四是片面认为中小企业不能搞名牌。艾丰说,名牌也是一个不断淘汰的过程,它是动态的。海尔1985年开始搞名牌时,只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小企业,但张瑞敏靠“砸冰箱”砸响了牌子,提高了知名度、信任度和美誉度,不失为创名牌的聪明之举。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