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高职高专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介绍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的特点以及课程开发因素和基本思路,同时结合该模式、市场、行业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对《网页设计》课程在内容方面进行了重构,将该课程的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进行了具体的开发和编排,形成了一份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关键词:工作过程;网页设计;课程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TP393.09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中提到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项目课程的出现,源于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中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需要,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它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并逐渐成为本土化、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
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
德国劳耐尔教授等认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
工作过程导向的目的在于克服学科体系结构化内容的学习而有利于与工作过程相关内容的学习。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是对原有的学科体系进行重新思考,对原有学科体系解构与新的行动体系重构的过程。
1.1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区别
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系统化设计,是对职业教育多年来基本沿用学科体系的课程教学的重新思考,是对原有学科体系结构与新的行动体系重构的过程。
传统的学科体系的课程开发,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线,按照知识本身的内存逻辑结构(相关性)或认知规律而展开的“平行”体系,是以老师的“教”为中心的。
行动体系的课程开发,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整合的“串行”体系,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使学生循序渐进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变成符合或接近企业工作过程的过程。
1.2 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因素
(1)课程内容的选择
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将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作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和工作环节进行能力分解,细化成若干能力点,由此将其转化为由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所构成的课程内容。
(2)课程内容的重构
改变按学科体系编排课程内容的“平行”结构,建立按工作过程编排课程内容的“串行”结构。
这种“串行”结构的课程内容,是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来传授相关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这意味着在工作过程或行动体系中获得的是实践技能、理论知识的总和。
从目前进行的课程改革的种种迹象看,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开发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令人心动的成绩。
首先,在学习内容的开发与编排上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帮助学生获得最受企业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以满足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已经成为基本的理论共识。
其次,项目课程、任务引领型课程等带有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已在实践中成功地得以应用和推广,并在课程体系上进行了重构.这种创新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2 《网页设计》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3 以工作过程导向的《网页设计》课程设计方案
3.1 社会需求调查
(1)开设《网页设计》课程的需求调查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更是为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截至2012年1月,全球网站数量为5.55亿个,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社会对网页设计从业人员的需求激增,对网页设计师的职业资格和岗位能力不断提高。
(2)对《网页设计》课程现状的分析研究
《网页设计》课程以前基本上是采用案例教学,即“教师讲授实例之后学生模仿完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对企业的具体工作情况一无所知,对于今后如何到企业去从事相关工作,学生们不甚了解,学习兴趣不高。同时教学内容无法反映当前社会需求,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缺乏实际项目经验,毕业的学生并不能真正的进行项目开发。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缩短从事网页设计类工作与市场需要的距离。《网页设计》这门课程通过反复思考和实践,确定进行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以职业针对性为核心,以学生完成网页设计这一项目所必须掌握的能力模块为主线,以“能懂、够用、实用”为教学原则,以“工程项目教学法”为主导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分阶段达标的方法引导整个课程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2 《网页设计》课程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确定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网站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基本工作素质:(1)收集、处理信息,准备、加工素材的能力;(2)熟悉B/S架构专业化网站的构建能力,网站建设的方法和技巧;(3)网站的策划能力、色彩感悟力、结构布局能力和想象力;(4)制作静态网页的能力;(5)设计网页、网页布局的能力;(6)设计网站的综合能力;(7)具备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自我学习能力;(8)网站发布与维护能力;(9)团队合作、良好的沟通交流和技术表达能力;(10)具备文档管理能力;(11)产品营销能力 3.3 《网页设计》课程职业岗位的确定
通过对许多大中型城市的人才招聘信息网站进行筛选和统计,确定了与高职《网页设计》课程相关的职业岗位。主要有各大网站、网络公司、游戏运营商、专业网站服务提供商、网页美工设计师、大中型企业、政府网站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技术支持、UI与GUI界面设计师、网站构架、策划师、网页设计、网页制作、BANNER设计、WEB标准页面设计、网站管理、网站运营等。
3.4 按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
(1)工作任务分解
《网页设计》课程依照企业设计与制作一个商业网站的实际工作过程,按工学结合、能力导向的原则,把课程按工作过程分成几个大的项目,具体表现为内容分析、结构设计、原型设计、方案设计、布局设计、视觉设计、交互设计等阶段性任务。
每个项目又分成若干个小项目,每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学习任务,确定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项能力。
(2)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设计是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学习领域,针对每一个工作任务,准确确定和描述所对应的学习领域,给出学习目标、内容和学习要求,并将学习领域按照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进行时间上的排列,得到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计划,完成学习领域课程设计。
学习情境的设计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实施,是课程方案的的具体化。学习情境是一个项目化、案例化的学习单元,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
本课程根据工作任务,将一系列的专项能力转化为教学单元(或模块),并将专项职业能力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训练内容,以此来实现学生的3.5 编写制定《网页设计》课程标准
《网页设计》课程标准包括了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及课时细目、对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教学中的难点、实践教学的组织和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实验实训设施设备的要求、考核考试的标准和方法等。
3.6 制定《网页设计》教学计划
本课程所用学时为60学时,其中理论知识30学时,另外课堂实验30学时,再加上2周的专周实训。课堂实验重点解决单项知识能力的训练,专周实训,以完成企业真实项目为目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划分的岗位职业能力,参照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进行。确定每个岗位的职责、权利,制定考勤制度,有严格的考勤表、记录单等。
4 结论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网页设计》课程教学研究在职业教育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职业教育模式。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将在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将学校职业教育与市场应用有机接轨,缩短学生就业上岗的距离。
基于工作工程导向的课程建设,体现了职业教育特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利于落实就业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体现高职院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
[2]姜太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姜太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宋继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构建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科技广场,2009.
[5]孙秀娟,邓蕴.基于工作过程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开发探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6]刘永辉,宋桂岭.基于工作过程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2,02.
作者单位: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四川泸州 646005
关键词:工作过程;网页设计;课程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TP393.09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中提到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项目课程的出现,源于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中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需要,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它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并逐渐成为本土化、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
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
德国劳耐尔教授等认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
工作过程导向的目的在于克服学科体系结构化内容的学习而有利于与工作过程相关内容的学习。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是对原有的学科体系进行重新思考,对原有学科体系解构与新的行动体系重构的过程。
1.1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区别
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系统化设计,是对职业教育多年来基本沿用学科体系的课程教学的重新思考,是对原有学科体系结构与新的行动体系重构的过程。
传统的学科体系的课程开发,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线,按照知识本身的内存逻辑结构(相关性)或认知规律而展开的“平行”体系,是以老师的“教”为中心的。
行动体系的课程开发,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整合的“串行”体系,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使学生循序渐进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变成符合或接近企业工作过程的过程。
1.2 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因素
(1)课程内容的选择
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将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作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和工作环节进行能力分解,细化成若干能力点,由此将其转化为由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所构成的课程内容。
(2)课程内容的重构
改变按学科体系编排课程内容的“平行”结构,建立按工作过程编排课程内容的“串行”结构。
这种“串行”结构的课程内容,是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来传授相关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这意味着在工作过程或行动体系中获得的是实践技能、理论知识的总和。
从目前进行的课程改革的种种迹象看,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开发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令人心动的成绩。
首先,在学习内容的开发与编排上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帮助学生获得最受企业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以满足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已经成为基本的理论共识。
其次,项目课程、任务引领型课程等带有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已在实践中成功地得以应用和推广,并在课程体系上进行了重构.这种创新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2 《网页设计》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3 以工作过程导向的《网页设计》课程设计方案
3.1 社会需求调查
(1)开设《网页设计》课程的需求调查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更是为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截至2012年1月,全球网站数量为5.55亿个,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社会对网页设计从业人员的需求激增,对网页设计师的职业资格和岗位能力不断提高。
(2)对《网页设计》课程现状的分析研究
《网页设计》课程以前基本上是采用案例教学,即“教师讲授实例之后学生模仿完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对企业的具体工作情况一无所知,对于今后如何到企业去从事相关工作,学生们不甚了解,学习兴趣不高。同时教学内容无法反映当前社会需求,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缺乏实际项目经验,毕业的学生并不能真正的进行项目开发。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缩短从事网页设计类工作与市场需要的距离。《网页设计》这门课程通过反复思考和实践,确定进行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以职业针对性为核心,以学生完成网页设计这一项目所必须掌握的能力模块为主线,以“能懂、够用、实用”为教学原则,以“工程项目教学法”为主导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分阶段达标的方法引导整个课程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2 《网页设计》课程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确定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网站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基本工作素质:(1)收集、处理信息,准备、加工素材的能力;(2)熟悉B/S架构专业化网站的构建能力,网站建设的方法和技巧;(3)网站的策划能力、色彩感悟力、结构布局能力和想象力;(4)制作静态网页的能力;(5)设计网页、网页布局的能力;(6)设计网站的综合能力;(7)具备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自我学习能力;(8)网站发布与维护能力;(9)团队合作、良好的沟通交流和技术表达能力;(10)具备文档管理能力;(11)产品营销能力 3.3 《网页设计》课程职业岗位的确定
通过对许多大中型城市的人才招聘信息网站进行筛选和统计,确定了与高职《网页设计》课程相关的职业岗位。主要有各大网站、网络公司、游戏运营商、专业网站服务提供商、网页美工设计师、大中型企业、政府网站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技术支持、UI与GUI界面设计师、网站构架、策划师、网页设计、网页制作、BANNER设计、WEB标准页面设计、网站管理、网站运营等。
3.4 按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
(1)工作任务分解
《网页设计》课程依照企业设计与制作一个商业网站的实际工作过程,按工学结合、能力导向的原则,把课程按工作过程分成几个大的项目,具体表现为内容分析、结构设计、原型设计、方案设计、布局设计、视觉设计、交互设计等阶段性任务。
每个项目又分成若干个小项目,每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学习任务,确定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项能力。
(2)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设计是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学习领域,针对每一个工作任务,准确确定和描述所对应的学习领域,给出学习目标、内容和学习要求,并将学习领域按照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进行时间上的排列,得到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计划,完成学习领域课程设计。
学习情境的设计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实施,是课程方案的的具体化。学习情境是一个项目化、案例化的学习单元,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
本课程根据工作任务,将一系列的专项能力转化为教学单元(或模块),并将专项职业能力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训练内容,以此来实现学生的3.5 编写制定《网页设计》课程标准
《网页设计》课程标准包括了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及课时细目、对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教学中的难点、实践教学的组织和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实验实训设施设备的要求、考核考试的标准和方法等。
3.6 制定《网页设计》教学计划
本课程所用学时为60学时,其中理论知识30学时,另外课堂实验30学时,再加上2周的专周实训。课堂实验重点解决单项知识能力的训练,专周实训,以完成企业真实项目为目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划分的岗位职业能力,参照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进行。确定每个岗位的职责、权利,制定考勤制度,有严格的考勤表、记录单等。
4 结论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网页设计》课程教学研究在职业教育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职业教育模式。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将在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将学校职业教育与市场应用有机接轨,缩短学生就业上岗的距离。
基于工作工程导向的课程建设,体现了职业教育特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利于落实就业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体现高职院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
[2]姜太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姜太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宋继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构建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科技广场,2009.
[5]孙秀娟,邓蕴.基于工作过程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开发探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6]刘永辉,宋桂岭.基于工作过程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2,02.
作者单位: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四川泸州 64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