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创新旨在改革作文教学中的“模式化”、一潭死水的局面意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发明自己个体世界中前所未有的东西,激活创新意识,培养写作兴趣,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深,常在有变,变中有新”的作文,使学生在写作大浪中大显身手,为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品质的人才作出贡献。
关键词 创新教学 训练 兴趣
一、作文题型不拘一格,灵活多变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劳动,要使学生都参与到这项劳动中来,促成学生想写、爱写、能写的积极心态,从而写出一篇篇独具特色、富有个性、充满童真的文章来,作文命题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教师在命题时,应从学生熟悉的、好奇的事物入手,捕捉学生情感的火花。为让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命题除贴近学生生活外,还要灵活设计,留有余地。如话题作文,可让学生自行命题,自选角度,因没有审题障碍,自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进行选材、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的指导训练
(一)审题,立意训练。首先让学生明确审题是为了了解文章的写作对象和目的。其次是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主、谓切分法;中心确定法等。再次弄清文与题的关系以及线索,主题,事件。最后,指导学生“立意”。立意不仅能反映作者思想的水平和审美意识的水平,也是读者评价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准。文章要做到立意新颖,其方法有:1.反面选点,即我们常说的求异思维。如成语“东施效颦”中的东施,自知己丑,为了追求美才敢大胆地去“效颦”,这种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虚心学习别人的精神也也难能可贵吗? 2.侧面选点,即变换另一种角度立意。《愚公移山》中的愚公精神,千百年来为人传颂,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愚公因为“出入之迂”而搬山,岂不是不加思索地蛮干?当然,这些都需要学生能正确进行审题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二)选材、剪材的训练。主要培养学生围绕中心选材,所选项材料要新鲜,要有时代特点。教学生不要一讲爱国就是四大发明;一表扬好人好事,不是拾金不昧、带病工作就是助警捉偷、上車让座。所谓‘文章合为事而著’要善于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新生活,要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大胆反映生活中的真实,这样的文章才会呈现出一种清新扑面的气象,如《生命的支柱》,作者就大胆地选择了张海迪自杀这一事件,材料不但没有影响英雄形象,反而接近了英雄与读者的距离,给人以真实感。这样选材,就避免了落入写英雄只写他们身上的光环的俗套。有了好的材料,还应“量体裁衣”,让学生明白好文章的诞生,恰到好处地剪裁也至关重要。
(三)构思、写法训练。构思体现了材料组织的能力,从所选的材料中确立写作重点,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这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功。目前,许多中学生在选材之后动笔就写,缺乏应该思考,分析研究材料:哪些最能体现中心的地方应该详写,采用什么方式来写?可以教学生采用烘托法、对比法、欲扬先抑法、倒叙法、悬念法等,不要千篇一律平铺直叙。如可以《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等文章为范文,分析其结构特点,先归纳作者运用的方法,再将原文的材料改为平铺直叙式,揣摩其写作技巧然后给出一组题目要求学生布局谋篇,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四)语言创新训练。语言的基本功反映在作文中,往往给读者的印象最大。语言创新就是要运用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文章记叙生动,描写贴切,富有文采。语言生动活泼,有个性,势必给人以好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将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运用到作文中,或让学生积累一些好词好句,活学活用。
三、作文方式灵活多样
(一)短而精的口头作文。初中生正处于争强好胜,渴望被人赏识的年龄段,抓住这一特征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将竞争引入课堂,创设竞争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去争取日后的成功。学生在课堂上以口头语言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构思,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赞许,势必信心大增,从而更加热爱写作,对作文投以更多的热情,达到作文的最佳状态。
(二)利用学生优秀习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利用讲评课,对学生作文中精妙的字、词、结构进行“赏析”。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要尽力找出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习作中写得进步的地方,毫不迟疑地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予以认可和鼓励,给学生一点精神支柱。
2.摘抄学生习作中的精美语句。教师在批阅作文时不难发现,有的学生习作中某几句或某些段落,写得较好。为此,我要求学生人人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同学作文中写得精美句、段。这样,学生在抄写的过程中也加深了体会,久而久之,积累自然就丰富起来,让学生也体会到做“名人”的滋味。
3.挑选出5篇优秀作文,老师把它装订起来,当作文本般传阅,同时要求学生写下体会感受,在课本发表出来。对于学生来说,多读名人名著固然重要,但能阅读一些同写层次,同情趣的同龄人范文,更能结合实际,启迪思维,激发写作兴趣。
4.组织学生投稿。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是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教师应把学生写得好的文章推荐给学校广播室、文学社等,尽量让学生的文章展示出来,这样不但使作文成功者获得满足,也使作文提高者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希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热情,同学间也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指导学生深入生活,学会积累和感悟
创新作文是走向社会,提炼生活的结果,要创新就要深入体验生活、思考人生。只有这样,才能有真知灼见,才通报形成自己的创意。创新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果没有丰富的体验,没有深厚的文学素养,那么作文创新也只是一句空话,也就无异于空中楼阁。为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投入于大自然、大社会,而后根据自己的感受,抒写生活、评说是非,形成个性。应该是,教师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的现场指导作用不可低估,因为这样可以增加写作过程中交流,解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为写作作好必要的准备。
关键词 创新教学 训练 兴趣
一、作文题型不拘一格,灵活多变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劳动,要使学生都参与到这项劳动中来,促成学生想写、爱写、能写的积极心态,从而写出一篇篇独具特色、富有个性、充满童真的文章来,作文命题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教师在命题时,应从学生熟悉的、好奇的事物入手,捕捉学生情感的火花。为让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命题除贴近学生生活外,还要灵活设计,留有余地。如话题作文,可让学生自行命题,自选角度,因没有审题障碍,自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进行选材、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的指导训练
(一)审题,立意训练。首先让学生明确审题是为了了解文章的写作对象和目的。其次是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主、谓切分法;中心确定法等。再次弄清文与题的关系以及线索,主题,事件。最后,指导学生“立意”。立意不仅能反映作者思想的水平和审美意识的水平,也是读者评价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准。文章要做到立意新颖,其方法有:1.反面选点,即我们常说的求异思维。如成语“东施效颦”中的东施,自知己丑,为了追求美才敢大胆地去“效颦”,这种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虚心学习别人的精神也也难能可贵吗? 2.侧面选点,即变换另一种角度立意。《愚公移山》中的愚公精神,千百年来为人传颂,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愚公因为“出入之迂”而搬山,岂不是不加思索地蛮干?当然,这些都需要学生能正确进行审题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二)选材、剪材的训练。主要培养学生围绕中心选材,所选项材料要新鲜,要有时代特点。教学生不要一讲爱国就是四大发明;一表扬好人好事,不是拾金不昧、带病工作就是助警捉偷、上車让座。所谓‘文章合为事而著’要善于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新生活,要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大胆反映生活中的真实,这样的文章才会呈现出一种清新扑面的气象,如《生命的支柱》,作者就大胆地选择了张海迪自杀这一事件,材料不但没有影响英雄形象,反而接近了英雄与读者的距离,给人以真实感。这样选材,就避免了落入写英雄只写他们身上的光环的俗套。有了好的材料,还应“量体裁衣”,让学生明白好文章的诞生,恰到好处地剪裁也至关重要。
(三)构思、写法训练。构思体现了材料组织的能力,从所选的材料中确立写作重点,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这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功。目前,许多中学生在选材之后动笔就写,缺乏应该思考,分析研究材料:哪些最能体现中心的地方应该详写,采用什么方式来写?可以教学生采用烘托法、对比法、欲扬先抑法、倒叙法、悬念法等,不要千篇一律平铺直叙。如可以《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等文章为范文,分析其结构特点,先归纳作者运用的方法,再将原文的材料改为平铺直叙式,揣摩其写作技巧然后给出一组题目要求学生布局谋篇,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四)语言创新训练。语言的基本功反映在作文中,往往给读者的印象最大。语言创新就是要运用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文章记叙生动,描写贴切,富有文采。语言生动活泼,有个性,势必给人以好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将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运用到作文中,或让学生积累一些好词好句,活学活用。
三、作文方式灵活多样
(一)短而精的口头作文。初中生正处于争强好胜,渴望被人赏识的年龄段,抓住这一特征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将竞争引入课堂,创设竞争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去争取日后的成功。学生在课堂上以口头语言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构思,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赞许,势必信心大增,从而更加热爱写作,对作文投以更多的热情,达到作文的最佳状态。
(二)利用学生优秀习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利用讲评课,对学生作文中精妙的字、词、结构进行“赏析”。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要尽力找出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习作中写得进步的地方,毫不迟疑地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予以认可和鼓励,给学生一点精神支柱。
2.摘抄学生习作中的精美语句。教师在批阅作文时不难发现,有的学生习作中某几句或某些段落,写得较好。为此,我要求学生人人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同学作文中写得精美句、段。这样,学生在抄写的过程中也加深了体会,久而久之,积累自然就丰富起来,让学生也体会到做“名人”的滋味。
3.挑选出5篇优秀作文,老师把它装订起来,当作文本般传阅,同时要求学生写下体会感受,在课本发表出来。对于学生来说,多读名人名著固然重要,但能阅读一些同写层次,同情趣的同龄人范文,更能结合实际,启迪思维,激发写作兴趣。
4.组织学生投稿。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是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教师应把学生写得好的文章推荐给学校广播室、文学社等,尽量让学生的文章展示出来,这样不但使作文成功者获得满足,也使作文提高者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希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热情,同学间也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指导学生深入生活,学会积累和感悟
创新作文是走向社会,提炼生活的结果,要创新就要深入体验生活、思考人生。只有这样,才能有真知灼见,才通报形成自己的创意。创新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果没有丰富的体验,没有深厚的文学素养,那么作文创新也只是一句空话,也就无异于空中楼阁。为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投入于大自然、大社会,而后根据自己的感受,抒写生活、评说是非,形成个性。应该是,教师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的现场指导作用不可低估,因为这样可以增加写作过程中交流,解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为写作作好必要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