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语文建设·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wangnan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记·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在强调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教育发展至今,始终重视对人的精神、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无论学习哪种专业知识,道德教育始终同行。高职阶段的语文课程作为综合公共基础课程,不仅需要提升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还需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从高职语文教学实施德育的角度出发,《新编高职语文(第三版)》突出人的性格、品性等的教育,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理性、人与坎坷等。全书分为十个单元,每个单元之下的选文范围广,既包括文学名篇,也包括与社会、科技等领域关系密切的篇目,主题突出的同时与高职阶段语文要求相互切合。结合书中内容,每个单元均可相应依据主题渗透德育,如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自我、对待坎坷,在具体渗透德育时如何以实践和现实榜样激励学生,等等。
  以“人與职业”单元中的选文《敬业与乐业》为例,此文是近代文学家梁启超作的一篇演讲稿,引经据典,运用故事和丰富的生活实例论证如何敬业与乐业。文章生动且具有说服力,阐述对待工作要有责任心、找到工作中的乐趣,其中心思想与德育无缝贴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一方面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语言之妙,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梁先生理论观点中的人文关怀,结合其中心思想展开关于对待生活、工作以及未来进入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课堂教学中可采取相应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和感受选文中心思想及文字表达之美,如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等,由此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也实现精神的洗礼,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新编高职语文(第三版)》虽然有丰富的德育素材,但在实际教学中,基于语文教学要求,德育渗透的力度、深度可能会有所不足。例如,教师在教学时仅结合思考与练习重点学习涉及的语文知识,不能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由此未能对德育元素进行深入挖掘,从而浪费了其德育教育的空间。又如,教学过程缺乏对德育渗透路径的开拓,单纯依靠书中内容及语言表达,对部分学生而言可能并不深刻,甚至可能使学生产生说教的感觉,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当中。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思考合适的方法渗透德育,通过有效实践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综上所述,《新编高职语文(第三版)》可以为教学渗透德育提供较好的素材,书中所选内容均具有挖掘德育元素的价值,选文也值得让学生反复欣赏,并在生活中思考和应用。但要达到良好的实际效果,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王玉)
其他文献
历史研究的意义之一是求真,即竭力保存事实真相。然而史海钩沉,光是搜集、整理资料已属不易,至于史论结合,发前人之所未发,更需要一番坐冷板凳的定力和实力。张哲英先生的《清末民国时期语文教育观念考察——以黎锦熙、胡适、叶圣陶为中心》很能证明这一点。  本书论及的三位现代学人中,胡适虽然多方建树,但较之黎锦熙、叶圣陶,很少进入语文教育研究的视野。实际上,胡适与语文教育的渊源不浅:一是两篇长文《中学国文的教
在文选体制之下,教师要面对的是一篇篇包含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诸多要素的课文,确定究竟应该“教什么”显得颇为重要。在我们大陆深受阅读教学内容如何确定问题困扰之时,同宗同源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行却很少有这等烦扰,究其主要原因,是其教科书编制体例周详,在教材层面为教师提供了相对确定的教学内容,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作为现代文学经典,向来受到教科书编制专家的关注。该文被台湾
随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学科化的实践与推进,语文高考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测试在巩固已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有可能和必要进一步丰富、完善测试内容。要探讨语文高考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测试未来可能发生什么变革,有必要先梳理其历程,把握其中的坚持与发展,从而推断其未来丰富、完善的侧重点。  一、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测试历程概述  本文梳理的测试样本,2004~2010年的均采自全国卷
書名: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作者:罗宗强  出版单位;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年  ISBN:9787535132833  定价:31元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一书是由湖北教育出版社组织编篡的《20世纪中国学术文存》系列丛书之一,由陈平原主编。该书专门收集汇编有关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形态和发展研究方面的现代名家力作,并力争较全面地反映出中国古典文学在理论层面的内在特性和发展轨迹,以及近代以来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登勃朗峰》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是一篇别具风格的游记。马克·吐温以其深厚的写作功底描绘了登勃朗峰时所见种种美景和为他们赶车的车夫,我们读来甚至会觉得不像是游记作品。文章写法自由,不仅写游览之景,还写所遇奇人,绘景写人笔法多变,相映成趣。正如王坚先生所说:“文章虽名为《登勃朗峰》,然而作者没有着力描写登山的过程,而是注重勃朗峰美景的描写,更重要的是通过当地的车夫和导游,
数年前,笔者所在单位参加朗诵比赛,有幸请来张家声先生做指导,方知朗诵里实有大学问。但承张先生指点不过短短十余天,只能得到一点感性的认识,还是入不了朗诵的门。近日细细读了张海燕所著《经典诗文台词朗诵技巧》一书,才算是窥到了一点关于朗诵的门道。  简单地说,这是一本教你朗诵诗文并获得口头表达能力的书。作者有意淡化了理论色彩,而着重于方法与技巧的指导,着重于具体朗诵篇目的指导。以下就本书的重点内容简略地
《语文自学能力培养法》的作者吴桐祯,是北京市中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已44年。此书在以下几个方面很有建树:  为了让学生“学会生存”,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已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如何培养,如何把培养语文自学能力这一抽象概念变为可控制、可具体操作的教学步骤,广大教师尚缺少切实可行的方案。《语文自学能力培养法》在这方面则做出了可喜的成绩。它经过1
宗璞写于1982年的作品《紫藤萝瀑布》是语文教材中的名篇,经常被作为写景散文的典范来欣赏和学习,其丰富的修辞手法以及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经常被论者称道。在统编语文教材中,这篇散文被选人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在课文后面的“思考探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从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又‘不觉加快了脚步’,你感觉到作者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对于理解整篇作品,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该问题看似简单
美国国家教师职业标准委员会为青少年英语语言艺术教师设立了16条“评优标准”,每一条标准描述了优秀教师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作一简介。    一、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要做的准备    1.关于学生的知识  优秀的青少年英语语言艺术教师要获得关于学生个体的、智力的以及社会发展方面的详细而精确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提高学生在英语语言艺术中作为阅读者、写作者、说话者、听话者和观察者的成绩。  2.关于英语语言艺
为纠正高考语文命题中的非学科化偏向,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的“语文部分”中提出“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的命题要求。由于基础教育中所有的“学科”都不是真正的学科,而是课程,语文课程的本质屙I生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所以“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应当是“能力目标设计语文课程化”,也就是“能力目标设计语言文字运用化”。  这一考查要求,在2017年、2018年全国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