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作为一种创造性艺术,在幼儿园中开展美术的教育活动,对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工作中,要抓住幼儿天真活泼的特点,全面认识到幼儿学习美术的优势,在美术教学中添加趣味游戏,提升幼儿感知美的能力,让幼儿怀有探索美、追求美的激情,促进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主要研究大班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思考的措施。
关键词:大班;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
长期以来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并未收到教育业及家长的重视,同时家长评价幼儿的方法仍是掌握多少知识、会解几道计算题的范围,幼儿想象力的局限性与创造力不强已经逐渐显露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同时也说明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社会时代的要求与幼儿的全面发展,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幼儿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已迫在眉睫。与此同时,新课程的改革对教育者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重视美术教育的开展,还要求教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据大量研究资料报道,五岁阶段的幼儿脑机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强,而且幼儿期是人类学习的起始阶段,语言的形成与身体协调能力都在这一时前完成。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过程中,应抓住幼儿的形象思维,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使美术活动游戏化,帮助幼儿的智力得到全面发展。
一、构建充满趣味的美术环境
幼儿的天性就是天真活泼、爱玩游戏,同时游戏而是每个人童年时期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良好的游戏环境构建对游戏的顺利开展有着关键性作用,为了使美术活动游戏化,教师首先需要为幼儿营造愉悦的气氛,构建充满趣味的美术环境,通过愉悦的气氛与充满趣味的美术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言行举止。同时,只学习不娱乐容易让幼儿出现抗拒的心理,在学习过后适当的开展游戏可以帮助幼儿放松身心,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拓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幼儿园为了向幼儿提供更宽敞的游戏区域,同时通过游戏辅助教师的教学,通常将游戏环境设置在室内或室外,在设置游戏环境的同时,教师可以在室内游戏区设置角色扮演、美术区等内容丰富的区域,因为美术并非孤立学科,在培养幼儿学生美术素质的同时也缺少不了其他学科的作用,教师应给予多区域设置对美术教育带来的好处加以重视。譬如,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将各种做工优美的剪纸作品贴在活动室的四周墙壁上,让幼儿在活动的时候不仅感受到游戏带来的快乐,还可以感受到民间的艺术魅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带领幼儿参观植物园、农业园感受神奇的大自然,激发幼儿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促进幼儿美术修养的提升。
二、不断创新美术游戏类型
对于幼儿爱玩的天性,教师不可做到忽视,同时要针对幼儿分这种天性,为幼儿设计出灵活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思维变得敏捷,与同龄的伙伴建立良好的友谊。据观察,内容单一、枯燥乏味的游戏幼儿往往不愿参与其中,为了保证美术教学的质量,真正实现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的意义,教师就要不断创新美术游戏类型,在游戏过程中添加趣味性理念,让幼儿在娱乐的同时增加更多知识。譬如,在“拔萝卜”“龟兔赛跑”这种表演类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游戏的发展情况配上不同的音乐,在开心的场景中搭配轻松愉快的音乐,在危险的场景中搭配紧张的音乐。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幼儿制作表演需要用到的道具,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让幼儿亲身体会到游戏中角色的特征。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游戏的发展过程中对情节进行描述,渲染故事的气氛,不断引导幼儿通过表演呈现自己丰富的心理变化,以此提升美术教学的效果,让幼儿有个愉悦的游戏体验,从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多元创意运用美术材料
在美术教学中缺少不了绘画纸的存在,在美术活动游戏化过程中,为了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让幼儿勇于创造,教师可以对绘画纸作出形状、性质上的改变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幼儿不断的感受到教师给予的惊喜。针对同样材料的运用来说,在开展“漂亮的花裙子”这一美术活动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两种裙子模样的绘画纸,让幼儿思考后根据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在其中一张绘画纸上剪出各种形状。对于不同材料的自由组合运用来说,除了给幼儿提供常规的绘画纸外,还可以提供给幼儿一些不同的废旧材料,教师指导幼儿对材料的制作、粘贴加强幼儿对不同图形自由组合理解,在逐渐指导幼儿了解物体之间可以进行哪些转换,促使幼儿的兴趣被一步步的调动。如开展运用塑料瓶子制作海底观景房、运用鞋盒制作太空城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加强幼儿对废旧材料的认识,而且可以让幼儿在使用的过程中明白廢物利用的意义,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值得教师注意的是,美术活动游戏化不仅是多元创意运用美术材料,教师在材料的运用过程中要适时融入游戏精神,为学生营造出愉悦的游戏气氛,对各种材料要灵活运用,将游戏精神贯穿于整个美术活动过程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将美术的特点与学生爱玩的天性相结合,在美术教学中适当添加适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趣味活动,以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挖掘幼儿内在的潜力,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跟上教师追求美的步伐,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艳.论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游戏化[J].西部素质教育,2016,2(7):126-126.
[2]程易舒.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实践探究——以X幼儿园为例[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0(2):85-88.
[3]丁红.浅谈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J].读与写旬刊,2016,13(6):378.
[4]徐桥月.幼儿园大班数学游戏化教学分析[J].读与写,2017,14(19):207.
关键词:大班;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
长期以来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并未收到教育业及家长的重视,同时家长评价幼儿的方法仍是掌握多少知识、会解几道计算题的范围,幼儿想象力的局限性与创造力不强已经逐渐显露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同时也说明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社会时代的要求与幼儿的全面发展,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幼儿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已迫在眉睫。与此同时,新课程的改革对教育者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重视美术教育的开展,还要求教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据大量研究资料报道,五岁阶段的幼儿脑机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强,而且幼儿期是人类学习的起始阶段,语言的形成与身体协调能力都在这一时前完成。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过程中,应抓住幼儿的形象思维,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使美术活动游戏化,帮助幼儿的智力得到全面发展。
一、构建充满趣味的美术环境
幼儿的天性就是天真活泼、爱玩游戏,同时游戏而是每个人童年时期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良好的游戏环境构建对游戏的顺利开展有着关键性作用,为了使美术活动游戏化,教师首先需要为幼儿营造愉悦的气氛,构建充满趣味的美术环境,通过愉悦的气氛与充满趣味的美术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言行举止。同时,只学习不娱乐容易让幼儿出现抗拒的心理,在学习过后适当的开展游戏可以帮助幼儿放松身心,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拓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幼儿园为了向幼儿提供更宽敞的游戏区域,同时通过游戏辅助教师的教学,通常将游戏环境设置在室内或室外,在设置游戏环境的同时,教师可以在室内游戏区设置角色扮演、美术区等内容丰富的区域,因为美术并非孤立学科,在培养幼儿学生美术素质的同时也缺少不了其他学科的作用,教师应给予多区域设置对美术教育带来的好处加以重视。譬如,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将各种做工优美的剪纸作品贴在活动室的四周墙壁上,让幼儿在活动的时候不仅感受到游戏带来的快乐,还可以感受到民间的艺术魅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带领幼儿参观植物园、农业园感受神奇的大自然,激发幼儿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促进幼儿美术修养的提升。
二、不断创新美术游戏类型
对于幼儿爱玩的天性,教师不可做到忽视,同时要针对幼儿分这种天性,为幼儿设计出灵活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思维变得敏捷,与同龄的伙伴建立良好的友谊。据观察,内容单一、枯燥乏味的游戏幼儿往往不愿参与其中,为了保证美术教学的质量,真正实现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的意义,教师就要不断创新美术游戏类型,在游戏过程中添加趣味性理念,让幼儿在娱乐的同时增加更多知识。譬如,在“拔萝卜”“龟兔赛跑”这种表演类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游戏的发展情况配上不同的音乐,在开心的场景中搭配轻松愉快的音乐,在危险的场景中搭配紧张的音乐。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幼儿制作表演需要用到的道具,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让幼儿亲身体会到游戏中角色的特征。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游戏的发展过程中对情节进行描述,渲染故事的气氛,不断引导幼儿通过表演呈现自己丰富的心理变化,以此提升美术教学的效果,让幼儿有个愉悦的游戏体验,从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多元创意运用美术材料
在美术教学中缺少不了绘画纸的存在,在美术活动游戏化过程中,为了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让幼儿勇于创造,教师可以对绘画纸作出形状、性质上的改变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幼儿不断的感受到教师给予的惊喜。针对同样材料的运用来说,在开展“漂亮的花裙子”这一美术活动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两种裙子模样的绘画纸,让幼儿思考后根据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在其中一张绘画纸上剪出各种形状。对于不同材料的自由组合运用来说,除了给幼儿提供常规的绘画纸外,还可以提供给幼儿一些不同的废旧材料,教师指导幼儿对材料的制作、粘贴加强幼儿对不同图形自由组合理解,在逐渐指导幼儿了解物体之间可以进行哪些转换,促使幼儿的兴趣被一步步的调动。如开展运用塑料瓶子制作海底观景房、运用鞋盒制作太空城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加强幼儿对废旧材料的认识,而且可以让幼儿在使用的过程中明白廢物利用的意义,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值得教师注意的是,美术活动游戏化不仅是多元创意运用美术材料,教师在材料的运用过程中要适时融入游戏精神,为学生营造出愉悦的游戏气氛,对各种材料要灵活运用,将游戏精神贯穿于整个美术活动过程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将美术的特点与学生爱玩的天性相结合,在美术教学中适当添加适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趣味活动,以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挖掘幼儿内在的潜力,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跟上教师追求美的步伐,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艳.论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游戏化[J].西部素质教育,2016,2(7):126-126.
[2]程易舒.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实践探究——以X幼儿园为例[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0(2):85-88.
[3]丁红.浅谈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J].读与写旬刊,2016,13(6):378.
[4]徐桥月.幼儿园大班数学游戏化教学分析[J].读与写,2017,14(19):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