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DANG”(当当网再纽交所股票代码)声响起的时候,“闹腾的”李国庆、“和事佬”俞渝这对走过14年历程的伉俪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刻,合计持有上市公司43.8%股权的他们同时步入亿万富豪行列。 “当当网联合总裁”这一史无前例的称呼把二人紧紧地联合在了一起。
“我要高调了!”
当当网上市前夕,李国庆私下对俞渝以及股东们说:“我要高调了!请你们能够接受。”怎么高调?还未等大家反应过来,就在当当网上市前8天,李国庆通知公关部为他开通了新浪微博。而俞渝对于微博这个新兴玩意儿并不热衷。
李国庆微博的个人介绍写着:我口无遮拦,多有得罪,请海涵。尽管事先为公众打了这剂心理预防针,但是,当当网上市后的2011年1月15日,李国庆和“大摩女”在微博上火爆骂战,仍然牢牢地抓住了公众的围观眼球,重重地冲击了人们的常态心理。
“一个上市公司CEO,何以至此?当当网上下情何以堪?”
“如此猛烈的心理爆发,是因为上市之前被压抑太久?”
面对天风海雨般的质疑与嘲讽,李国庆却疑惑了:“很多人觉得我好像突然牛了,突然狂妄了,其实他们根本就不了解我。”
李国庆是一个地道的北京爷们,1983年他以北京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大社会学系。北京、北大、社会学,这人生中的三个元素交织在一起,塑造出了他骨子里那种指点江山、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鲜明个性。
一次,一位为人厚道、向来不显山露水的企业家好友私下对俞渝说:“我哪儿能跟国庆比啊!他北大毕业,然后直接到国务院秘书处工作,我就一个一般大学,毕业后只能在小学教书。”
李国庆自称:当年在北大,他的名字在比他高三届、低四届的学生中无人不晓,绝对的风云人物。当时,他确实是一个校园红人,身为北大学生会副主席,性格耿直的他常常为学生仗义执言。
当着老校长丁石孙的面,血气方刚的李国庆跟总务处长叫板。总务处长说,宿舍电话坏了不必非要修好,因为学生们喜欢通过电话谈恋爱。李国庆一激动,便拍桌子道:“你这个老昏庸,你的责任是让它畅通无阻,你管是不是谈恋爱?!”
令人捧腹的是,他还给谈恋爱的同学发避孕套,他把避孕套放在一个信封里,信封上印着“北京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研究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整个社会思想还很保守,年轻的李国庆却有着一腔敢于打破陈旧规则的热血。如今来看,李国庆的特立独行,不过是这股锋芒毕露的热血,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而减弱丝毫。
这股热血在他心中激荡了二十多年。只是,当当网创业之初,夫妻俩商量分工时决定由俞渝担任当当网的公众形象,接受媒体的采访。所以长期以来,在公众的印象中,当当网是由睿智、理性的俞渝一手创办起来的,而李国庆只是一个配角。
有时候碰到老熟人,别人问:“听说你老婆的当当网做得不错。”李国庆只好哑然失笑:“怎么是我老婆一人做起来的呢?”这种隐匿在俞渝身后的状态,带来的还不仅仅是误会。在微博战中,李国庆被大摩女用“吃软饭”这种伤自尊的词汇激怒了。
这场轰动一时的微博战,仅仅是李作为一个企业家、一个上市公司CEO,失去理智、横生是非的闹剧吗?
在公众心目中,以李国庆的身份,应该是一种冷静而理智的庄重形象。而他对自己的约束,远没有外界所期望的那么局限。他出道时,父母只对他嘱咐了两句话:一是别太辛苦,挣多少钱不值;二是一定得守法,千万别违法。
激烈的微博战背后,仍是李国庆那一腔浇不灭的热血。他用异常极端的言辞打破了IPO企业与外资投行间的默契。
最终让争端归于平静的人,还是俞渝。面对舆论,她各打五十大板,一边称摩根士丹利已经道歉,一边说李国庆言辞不当,给双方都留了台阶。两天后的上市庆功宴上,俞渝穿着一件红色连衣裙,举着红酒杯子,笑容可掬地跟每一桌客人敬酒。
初恋失败后的“愤斗”
一个男人攀上事业的巅峰,要遭受怎样的辛酸与辱没,又渴求怎样的关爱与依靠?
2010年12月8日下午,李国庆和俞渝走进了纽交所,映入夫妻两人眼帘的是,当当网的横幅和中国国旗。“这让我们有一种当了奥运冠军的感觉。”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1995年赴美国结识俞渝前,李国庆的人生与生意颇为惨淡。1992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政策研究室的李国庆,因为组织机构重组,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去国企任职,二是下海经商。
当时的他年轻有为、才华出众,深得领导们的赏识,如果去“国”字头的公司,他将被破格任命为部门经理。但心高气傲的他竟然还嫌部门经理职位太小。更重要的是,在此前的基层调研工作中,他深刻地感觉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时代洪流,他向记者回忆:“当时觉得自己办企业,才是中国的未来。”
于是,28岁的李国庆找了几个出版界的朋友,在小西天租了一个总参的地下室作为办公场地,办起了“科文经贸总公司”。李国庆回忆说:“公司名字要把科技、文化、经济和贸易都包括进去,还得有个总字。”
这一年,是如今中国互联网的领袖们踏上征途的一年。与李同龄的张朝阳,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还在当老师的马云,开始尝试创业,创办了一个名叫“海博”的翻译社;而李的北大师弟李彦宏,则在当时的留学大潮中,赴美国攻读计算机硕士。
李国庆这个名字听上去很大气的总公司,其实还是以图书出版为主业。由于业务一直做不大,总经理李国庆很苦闷,最艰难的时候,他背着几百万元的债务,到处去搞读书会,打通新华书店的分销渠道。
昔日的领导周其仁和林毅夫,听说李国庆的遭遇后,都颇为叹息:“国庆这么有才,放着大好前途不走,怎么跑到地下室创业去了?”他周围的很多同学朋友,不是当上国企的副总就是成了政府高官。大家一聚会,开着破旧微面的李国庆,在驾着高级轿车的朋友面前,显得灰头土脸、自惭形秽。连一起创业的初恋女友,最终也抛下他,说他是在垃圾上跳舞。
有趣的是,在当当网纽交所上市的晚宴上,初恋女友也正好在纽约。李国庆跟俞渝商量后,把她请了过来,还赠送了一点亲友股。
这一奇特的举动,立刻激发了公众的八卦心理,俞渝则坦然地说:“国庆的前女友是一个非常聪明也非常出色的女孩,她曾跟国庆一起创业,也应该分享一点当当网的成功。”
李国庆也坦荡得令人惊讶:“当时是有一种功成名就后向前女友炫耀的潜意识,曾经我就是受伤了!”
1996年,李国庆心里憋着一股气:我就要在垃圾上开出灿烂的花朵!带着“担任跨国公司中国首席代表,坐着高级车在国贸顶层办公”的梦想,李国庆远赴美国寻找机会。可到了美国,“首席代表”的梦想没有丝毫进展,自己羞于启齿的“小生意”却频频被朋友们提及。
命运的转折出现在一个朋友安排的饭局上,李国庆结识了俞渝。当时的俞渝拥有纽约大学MBA学位,开办了一家财务顾问公司,已经在华尔街闯出了一片天地。
回忆第一次见面的感觉,俞渝说:“不知道为什么,我想起了电影《庐山恋》里的郭凯敏,他是那种聪明、有主见的小伙子。我给他讲如何融资,他认真地用笔记下来,我一看就乐了。”那张笔记纸,李国庆保存至今:“当时俞渝谈吐中显示出的才学与见识,震撼了我,只觉得她真是一个才女。”
几次约会后,两人互生好感。为了关系进一步明朗,李国庆向一位朋友打听:“我正跟俞渝谈恋爱,你说她会跟我回北京吗?”结果这位朋友惊讶地回答:“哥们,你想什么呢,你知道美国都是什么人追俞渝吗?都开着私人飞机追求她。”
李国庆顿时有些灰心。然而,俞渝后来的答案却让他喜出望外、感动至今。俞渝对他说:“国庆,你错了,我的钱是比你多。但是你是我命里要辅佐的那个人,如果你是孙中山,我就是宋庆龄。”
相识5个月后,俞渝与李国庆结婚,并放弃了华尔街的事业,与丈夫一同回到北京打理出版公司。很多朋友笑称:俞渝被一个北京的个体户给骗了。
进退之间的智慧
商业的有趣,在于你很难知道那海阔天空的一步,是进还是退。这需要智慧与策略。
2003年当当网实现盈亏平衡,年销售额达到8000万元。然而,这一年10月28日,李国庆的一封辞职邮件在业界流传开来,信中写道:由于董事会两位股东在创业股权上对我的误导和无赖,我只好选择辞职。欢迎大家加入我将创办的新的电子商务公司!
同时收到这封邮件的吴鹰、周鸿祎等IT大佬,都是一头雾水:当当网这是怎么了?
原来,在互联网寒冬中,李国庆和俞渝目睹了不少IT创业者被资本逼“下课”的无奈:王志东出走新浪、王骏涛被迫离开8848……这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不牢牢掌握控股权,自己随时都有可能被董事会开掉。
2003年6月,夫妇两人向董事会提出奖励创业股份,希望将创业四年来公司的增值部分,分一半给管理团队作为奖励。投资人听到这个要求后非常生气,坚决不肯在利益上让步。李国庆抱怨说:“资本结构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我和股东们每谈到这里就陷入僵局。因为没说清楚,到底是资本创造财富,还是创业者创造财富。”
僵局迟迟不见进展。俞渝这时也劝李国庆:“你别管他们怎么闹腾,只要我们能够做出不断增长并且保持持平或盈利的报表,就会有资金来。我们还是再去美国跑一趟吧。” 果然,两个月后,当当网的客服邮箱收到了美国老虎基金的邮件:我们正在中国寻找项目,希望能和当当网的总裁谈一谈。
李国庆和俞渝答应了老虎基金的会面请求。曾在华尔街闯荡多年的俞渝,有着丰富的谈判经验,她提出了极有针对性的策略——借老虎基金来制衡老股东。
得知了当当网的内部分歧后,老虎基金立即向李国庆和俞渝表示,如果两人能带领当当团队去创办一家类似于当当网的公司,他们愿意投资1100万美元,并可以继续追加。
得到了老虎基金的暗中支持,李国庆以一封辞职邮件向股东们摊牌了,他甚至还给新公司定名为“丁丁网”。看到李国庆不惜辞职地为大家争取期权激励,当当网的管理团队中有一半的人,都给他发来短信,表示愿意追随。
李国庆和俞渝怎会舍得亲手创办起来的当当网,而去树立一个当当网的敌人?但他们的这张辞职牌,真正触动了股东们的神经:离开了以李国庆、俞渝为首的管理团队,当当网是否还能一如既往地运营?
此时的当当网熬过寒冬、经过跑马圈地后,仅剩100万美元现金,如果李国庆、俞渝夫妇带领管理团队另立门户,股东们不仅失去了一个稳定的团队,而且还面临丁丁网这个新的劲敌。无奈之下,股东们只得屈服,接受了老虎基金的投资。
老虎基金对当当网估值约6000万美元,投入1100万美元,出让了部分股权给管理团队后占股17.5%,老股东们由原来的59%减持为23%,而以李国庆、俞渝夫妇为首的管理团队的持股由原来的41%增加到59.5%,由相对控股变为绝对控股。
直到当当网上市时,当当网的高管和一些中层,总共持有10%的股份。李国庆说:这些年来,他很佩服俞渝有本事在每一轮融资时,都能保持他们的股份不被过分地稀释,让他一直掌握着控股权。
曾经有人问李国庆,他理想中的当当网是怎样?李回答,一个年销售千亿元的网上零售帝国。可一个关键瓶颈是,国内图书市场的总量才700亿元。
2005年,夫妇两人花了8个月时间,秘密约见了80多个来自沃尔玛、大润发和屈臣氏等零售企业的高管,挖了其中不少人投奔当当网。这些年来,借着这些人才,当当网除了巩固网售图书的霸主地位,还向数码产品、母婴用品、家居、服饰等领域多线出击,直指市场容量几千亿元的百货市场。
“愤青”的另一面
有一次,李国庆和俞渝带儿子去新浪总裁汪延家玩。回来后,儿子对李国庆说:你们不如汪延叔叔成功,你看你们才管600人,汪延叔叔的新浪网有2000人。
儿子衡量成功的标准很童稚。可是,在李国庆和俞渝的心底,人生真正的成功究竟是什么?
如同十年寒窗、一朝登榜,很多企业在纽交所、纳斯达克上市成功的那一刻,企业创始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激动的眼泪。而李国庆和俞渝却没有哭,因为他们清楚,财富的增长并不是因为上市而一夜暴富,而是当当团队一点一滴地付出,换来每天每月销售的增长与利润的增加。
当当上市后,李国庆本来打算买一辆SUV,但被俞渝否决了,理由是“生活要低碳”。现在这一家三口仍然共用一辆车,通常情况下,李国庆都是挤地铁上下班。
不久前,儿子问俞渝:“妈,我们到底有没有钱啊?”俞渝向儿子解释:“当当跟你没有任何的关系,你还得靠你自己。”谁料,儿子回答:“嗯,但这不妨碍我以后收购当当吧?”
2008年,这家子终于结束了租客生活,在北京买了房子。“确实买得很凑巧,赶在大涨价之前买的。”李国庆笑着对记者说。话语中的喜悦,给人感觉不是一个身家10亿美元的富豪,而是一个“抄底成功”的小白领。
这还是那个不惜刀光剑影,也要左冲右突的言论狂人吗?
在一些企业家的论坛上,参会的企业家们只要听说李国庆也在,心里多少有些犯怵。曾经在云南红河,李国庆当场质问王石和张瑞敏,两个大佬竟一时无言以对,场面陷入短暂的尴尬。
这个狂人所及之处,不乏死磕硬碰,人们瞠目结舌之余,更多的是疑问:他的内心,到底在想些什么?
李国庆对记者说:他心底一直有一个影响社会的梦想,做企业只是一种方式之一。他觉得如果他早点开博客,影响力绝对可以超过韩寒。他告诉记者,如果哪天环境允许,他要办一家独立媒体。
在微博上,李国庆直斥“淘宝卖假货”、“百度乱涨价”。他豪气干云地声称“如果只卖真货,当当必定盖过淘宝”,还仗义地宣布“反对百度侵权,愿意出钱支持作家、音乐家状告百度”,俨然一副互联网国际警察的姿态。
有人质疑他,影响别人也可以通过正面的方式,比如李开复就成了年轻人的人生导师。何必四面树敌、惹是生非?
可是,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这个时代,需要李开复,更需要李国庆。只是后者须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来承受批评带来的孤独与误解。
李国庆说,这种状态很好,除非俞渝要他非改不可。因为,他需要她的爱。
(编辑/张本科)
“我要高调了!”
当当网上市前夕,李国庆私下对俞渝以及股东们说:“我要高调了!请你们能够接受。”怎么高调?还未等大家反应过来,就在当当网上市前8天,李国庆通知公关部为他开通了新浪微博。而俞渝对于微博这个新兴玩意儿并不热衷。
李国庆微博的个人介绍写着:我口无遮拦,多有得罪,请海涵。尽管事先为公众打了这剂心理预防针,但是,当当网上市后的2011年1月15日,李国庆和“大摩女”在微博上火爆骂战,仍然牢牢地抓住了公众的围观眼球,重重地冲击了人们的常态心理。
“一个上市公司CEO,何以至此?当当网上下情何以堪?”
“如此猛烈的心理爆发,是因为上市之前被压抑太久?”
面对天风海雨般的质疑与嘲讽,李国庆却疑惑了:“很多人觉得我好像突然牛了,突然狂妄了,其实他们根本就不了解我。”
李国庆是一个地道的北京爷们,1983年他以北京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大社会学系。北京、北大、社会学,这人生中的三个元素交织在一起,塑造出了他骨子里那种指点江山、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鲜明个性。
一次,一位为人厚道、向来不显山露水的企业家好友私下对俞渝说:“我哪儿能跟国庆比啊!他北大毕业,然后直接到国务院秘书处工作,我就一个一般大学,毕业后只能在小学教书。”
李国庆自称:当年在北大,他的名字在比他高三届、低四届的学生中无人不晓,绝对的风云人物。当时,他确实是一个校园红人,身为北大学生会副主席,性格耿直的他常常为学生仗义执言。
当着老校长丁石孙的面,血气方刚的李国庆跟总务处长叫板。总务处长说,宿舍电话坏了不必非要修好,因为学生们喜欢通过电话谈恋爱。李国庆一激动,便拍桌子道:“你这个老昏庸,你的责任是让它畅通无阻,你管是不是谈恋爱?!”
令人捧腹的是,他还给谈恋爱的同学发避孕套,他把避孕套放在一个信封里,信封上印着“北京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研究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整个社会思想还很保守,年轻的李国庆却有着一腔敢于打破陈旧规则的热血。如今来看,李国庆的特立独行,不过是这股锋芒毕露的热血,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而减弱丝毫。
这股热血在他心中激荡了二十多年。只是,当当网创业之初,夫妻俩商量分工时决定由俞渝担任当当网的公众形象,接受媒体的采访。所以长期以来,在公众的印象中,当当网是由睿智、理性的俞渝一手创办起来的,而李国庆只是一个配角。
有时候碰到老熟人,别人问:“听说你老婆的当当网做得不错。”李国庆只好哑然失笑:“怎么是我老婆一人做起来的呢?”这种隐匿在俞渝身后的状态,带来的还不仅仅是误会。在微博战中,李国庆被大摩女用“吃软饭”这种伤自尊的词汇激怒了。
这场轰动一时的微博战,仅仅是李作为一个企业家、一个上市公司CEO,失去理智、横生是非的闹剧吗?
在公众心目中,以李国庆的身份,应该是一种冷静而理智的庄重形象。而他对自己的约束,远没有外界所期望的那么局限。他出道时,父母只对他嘱咐了两句话:一是别太辛苦,挣多少钱不值;二是一定得守法,千万别违法。
激烈的微博战背后,仍是李国庆那一腔浇不灭的热血。他用异常极端的言辞打破了IPO企业与外资投行间的默契。
最终让争端归于平静的人,还是俞渝。面对舆论,她各打五十大板,一边称摩根士丹利已经道歉,一边说李国庆言辞不当,给双方都留了台阶。两天后的上市庆功宴上,俞渝穿着一件红色连衣裙,举着红酒杯子,笑容可掬地跟每一桌客人敬酒。
初恋失败后的“愤斗”
一个男人攀上事业的巅峰,要遭受怎样的辛酸与辱没,又渴求怎样的关爱与依靠?
2010年12月8日下午,李国庆和俞渝走进了纽交所,映入夫妻两人眼帘的是,当当网的横幅和中国国旗。“这让我们有一种当了奥运冠军的感觉。”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1995年赴美国结识俞渝前,李国庆的人生与生意颇为惨淡。1992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政策研究室的李国庆,因为组织机构重组,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去国企任职,二是下海经商。
当时的他年轻有为、才华出众,深得领导们的赏识,如果去“国”字头的公司,他将被破格任命为部门经理。但心高气傲的他竟然还嫌部门经理职位太小。更重要的是,在此前的基层调研工作中,他深刻地感觉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时代洪流,他向记者回忆:“当时觉得自己办企业,才是中国的未来。”
于是,28岁的李国庆找了几个出版界的朋友,在小西天租了一个总参的地下室作为办公场地,办起了“科文经贸总公司”。李国庆回忆说:“公司名字要把科技、文化、经济和贸易都包括进去,还得有个总字。”
这一年,是如今中国互联网的领袖们踏上征途的一年。与李同龄的张朝阳,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还在当老师的马云,开始尝试创业,创办了一个名叫“海博”的翻译社;而李的北大师弟李彦宏,则在当时的留学大潮中,赴美国攻读计算机硕士。
李国庆这个名字听上去很大气的总公司,其实还是以图书出版为主业。由于业务一直做不大,总经理李国庆很苦闷,最艰难的时候,他背着几百万元的债务,到处去搞读书会,打通新华书店的分销渠道。
昔日的领导周其仁和林毅夫,听说李国庆的遭遇后,都颇为叹息:“国庆这么有才,放着大好前途不走,怎么跑到地下室创业去了?”他周围的很多同学朋友,不是当上国企的副总就是成了政府高官。大家一聚会,开着破旧微面的李国庆,在驾着高级轿车的朋友面前,显得灰头土脸、自惭形秽。连一起创业的初恋女友,最终也抛下他,说他是在垃圾上跳舞。
有趣的是,在当当网纽交所上市的晚宴上,初恋女友也正好在纽约。李国庆跟俞渝商量后,把她请了过来,还赠送了一点亲友股。
这一奇特的举动,立刻激发了公众的八卦心理,俞渝则坦然地说:“国庆的前女友是一个非常聪明也非常出色的女孩,她曾跟国庆一起创业,也应该分享一点当当网的成功。”
李国庆也坦荡得令人惊讶:“当时是有一种功成名就后向前女友炫耀的潜意识,曾经我就是受伤了!”
1996年,李国庆心里憋着一股气:我就要在垃圾上开出灿烂的花朵!带着“担任跨国公司中国首席代表,坐着高级车在国贸顶层办公”的梦想,李国庆远赴美国寻找机会。可到了美国,“首席代表”的梦想没有丝毫进展,自己羞于启齿的“小生意”却频频被朋友们提及。
命运的转折出现在一个朋友安排的饭局上,李国庆结识了俞渝。当时的俞渝拥有纽约大学MBA学位,开办了一家财务顾问公司,已经在华尔街闯出了一片天地。
回忆第一次见面的感觉,俞渝说:“不知道为什么,我想起了电影《庐山恋》里的郭凯敏,他是那种聪明、有主见的小伙子。我给他讲如何融资,他认真地用笔记下来,我一看就乐了。”那张笔记纸,李国庆保存至今:“当时俞渝谈吐中显示出的才学与见识,震撼了我,只觉得她真是一个才女。”
几次约会后,两人互生好感。为了关系进一步明朗,李国庆向一位朋友打听:“我正跟俞渝谈恋爱,你说她会跟我回北京吗?”结果这位朋友惊讶地回答:“哥们,你想什么呢,你知道美国都是什么人追俞渝吗?都开着私人飞机追求她。”
李国庆顿时有些灰心。然而,俞渝后来的答案却让他喜出望外、感动至今。俞渝对他说:“国庆,你错了,我的钱是比你多。但是你是我命里要辅佐的那个人,如果你是孙中山,我就是宋庆龄。”
相识5个月后,俞渝与李国庆结婚,并放弃了华尔街的事业,与丈夫一同回到北京打理出版公司。很多朋友笑称:俞渝被一个北京的个体户给骗了。
进退之间的智慧
商业的有趣,在于你很难知道那海阔天空的一步,是进还是退。这需要智慧与策略。
2003年当当网实现盈亏平衡,年销售额达到8000万元。然而,这一年10月28日,李国庆的一封辞职邮件在业界流传开来,信中写道:由于董事会两位股东在创业股权上对我的误导和无赖,我只好选择辞职。欢迎大家加入我将创办的新的电子商务公司!
同时收到这封邮件的吴鹰、周鸿祎等IT大佬,都是一头雾水:当当网这是怎么了?
原来,在互联网寒冬中,李国庆和俞渝目睹了不少IT创业者被资本逼“下课”的无奈:王志东出走新浪、王骏涛被迫离开8848……这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不牢牢掌握控股权,自己随时都有可能被董事会开掉。
2003年6月,夫妇两人向董事会提出奖励创业股份,希望将创业四年来公司的增值部分,分一半给管理团队作为奖励。投资人听到这个要求后非常生气,坚决不肯在利益上让步。李国庆抱怨说:“资本结构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我和股东们每谈到这里就陷入僵局。因为没说清楚,到底是资本创造财富,还是创业者创造财富。”
僵局迟迟不见进展。俞渝这时也劝李国庆:“你别管他们怎么闹腾,只要我们能够做出不断增长并且保持持平或盈利的报表,就会有资金来。我们还是再去美国跑一趟吧。” 果然,两个月后,当当网的客服邮箱收到了美国老虎基金的邮件:我们正在中国寻找项目,希望能和当当网的总裁谈一谈。
李国庆和俞渝答应了老虎基金的会面请求。曾在华尔街闯荡多年的俞渝,有着丰富的谈判经验,她提出了极有针对性的策略——借老虎基金来制衡老股东。
得知了当当网的内部分歧后,老虎基金立即向李国庆和俞渝表示,如果两人能带领当当团队去创办一家类似于当当网的公司,他们愿意投资1100万美元,并可以继续追加。
得到了老虎基金的暗中支持,李国庆以一封辞职邮件向股东们摊牌了,他甚至还给新公司定名为“丁丁网”。看到李国庆不惜辞职地为大家争取期权激励,当当网的管理团队中有一半的人,都给他发来短信,表示愿意追随。
李国庆和俞渝怎会舍得亲手创办起来的当当网,而去树立一个当当网的敌人?但他们的这张辞职牌,真正触动了股东们的神经:离开了以李国庆、俞渝为首的管理团队,当当网是否还能一如既往地运营?
此时的当当网熬过寒冬、经过跑马圈地后,仅剩100万美元现金,如果李国庆、俞渝夫妇带领管理团队另立门户,股东们不仅失去了一个稳定的团队,而且还面临丁丁网这个新的劲敌。无奈之下,股东们只得屈服,接受了老虎基金的投资。
老虎基金对当当网估值约6000万美元,投入1100万美元,出让了部分股权给管理团队后占股17.5%,老股东们由原来的59%减持为23%,而以李国庆、俞渝夫妇为首的管理团队的持股由原来的41%增加到59.5%,由相对控股变为绝对控股。
直到当当网上市时,当当网的高管和一些中层,总共持有10%的股份。李国庆说:这些年来,他很佩服俞渝有本事在每一轮融资时,都能保持他们的股份不被过分地稀释,让他一直掌握着控股权。
曾经有人问李国庆,他理想中的当当网是怎样?李回答,一个年销售千亿元的网上零售帝国。可一个关键瓶颈是,国内图书市场的总量才700亿元。
2005年,夫妇两人花了8个月时间,秘密约见了80多个来自沃尔玛、大润发和屈臣氏等零售企业的高管,挖了其中不少人投奔当当网。这些年来,借着这些人才,当当网除了巩固网售图书的霸主地位,还向数码产品、母婴用品、家居、服饰等领域多线出击,直指市场容量几千亿元的百货市场。
“愤青”的另一面
有一次,李国庆和俞渝带儿子去新浪总裁汪延家玩。回来后,儿子对李国庆说:你们不如汪延叔叔成功,你看你们才管600人,汪延叔叔的新浪网有2000人。
儿子衡量成功的标准很童稚。可是,在李国庆和俞渝的心底,人生真正的成功究竟是什么?
如同十年寒窗、一朝登榜,很多企业在纽交所、纳斯达克上市成功的那一刻,企业创始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激动的眼泪。而李国庆和俞渝却没有哭,因为他们清楚,财富的增长并不是因为上市而一夜暴富,而是当当团队一点一滴地付出,换来每天每月销售的增长与利润的增加。
当当上市后,李国庆本来打算买一辆SUV,但被俞渝否决了,理由是“生活要低碳”。现在这一家三口仍然共用一辆车,通常情况下,李国庆都是挤地铁上下班。
不久前,儿子问俞渝:“妈,我们到底有没有钱啊?”俞渝向儿子解释:“当当跟你没有任何的关系,你还得靠你自己。”谁料,儿子回答:“嗯,但这不妨碍我以后收购当当吧?”
2008年,这家子终于结束了租客生活,在北京买了房子。“确实买得很凑巧,赶在大涨价之前买的。”李国庆笑着对记者说。话语中的喜悦,给人感觉不是一个身家10亿美元的富豪,而是一个“抄底成功”的小白领。
这还是那个不惜刀光剑影,也要左冲右突的言论狂人吗?
在一些企业家的论坛上,参会的企业家们只要听说李国庆也在,心里多少有些犯怵。曾经在云南红河,李国庆当场质问王石和张瑞敏,两个大佬竟一时无言以对,场面陷入短暂的尴尬。
这个狂人所及之处,不乏死磕硬碰,人们瞠目结舌之余,更多的是疑问:他的内心,到底在想些什么?
李国庆对记者说:他心底一直有一个影响社会的梦想,做企业只是一种方式之一。他觉得如果他早点开博客,影响力绝对可以超过韩寒。他告诉记者,如果哪天环境允许,他要办一家独立媒体。
在微博上,李国庆直斥“淘宝卖假货”、“百度乱涨价”。他豪气干云地声称“如果只卖真货,当当必定盖过淘宝”,还仗义地宣布“反对百度侵权,愿意出钱支持作家、音乐家状告百度”,俨然一副互联网国际警察的姿态。
有人质疑他,影响别人也可以通过正面的方式,比如李开复就成了年轻人的人生导师。何必四面树敌、惹是生非?
可是,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这个时代,需要李开复,更需要李国庆。只是后者须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来承受批评带来的孤独与误解。
李国庆说,这种状态很好,除非俞渝要他非改不可。因为,他需要她的爱。
(编辑/张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