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辅导员是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力军。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完善,也对辅导员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专职化。它从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方面明确了新时期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对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辅导员 专职化
辅导员,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个职位。顾名思义,就是辅助、引导的工作人员。辅助,是相对于教学系统而言的,是指辅助教师教学工作顺利的展开;而引导的对象却不同,引导是针对学生而言的,是指对学生生活、学习、思想甚至就业等各方面发展的指导。高校辅导员,既是高校最基层的领导者、组织管理者,是教与学双向交流的信息员,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服务员。因此,它在高等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打开互联网上的高等学校招聘,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招聘专业教学岗位教师的同时,在大量的招聘辅导员,并且他们在辅导员前用上的一个限定词,即“专职”。如云南大学2011年的学校招聘信息(部分)如下表1[1]。
由此招聘信息,我们不难看出辅导员专职化已经成为一种强烈的趋势,同时也表明了不断发展的教育对辅导员的要求。
一、辅导员专职化的社会条件
我国高校的辅导员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文革”时期的冲击,其发展有所受挫,但是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辅导员制度也在不断的革新与发展。从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针对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新的要求,到2006年7月23日教育部以第24号令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再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高等学校辅导员队前景等问题,明确了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要求高校“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同等重要位置”[2],直至今日,我国的法律及教育规章,不断完善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的问题。同时,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作为高等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的大学教育体制,也正在走向成熟。而大学的不断扩招,在校学生的不断增加,高校规模的逐渐增大,都加速了属于高校基层工作人员的辅导员的发展。这是辅导员职业得以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社会条件。
而越来越强调专业化的教学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这也是客观社会条件为辅导员职业提出的新要求。我认为,这里的教学培养,并不仅仅特指传授知识的教师,更有作为辅助教学的辅导员职业,也同样应具有与教学相匹配的专门知识和特殊才能,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高等教育的展开,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二、我国辅导员职业的现状及专职化要求
(一)我国辅导员职业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且对任职人员的考察不断提高,但高校辅导员任职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
1.任职时间短,业务不熟练
高校辅导员队伍长期存在着任职时间短的问题,这主要在于,大多数人只是将辅导员职业作为进入大学教学职业的一个跳板。一批又一批的大学毕业生或应聘或服从学校的安排担任辅导员,在服务期间,他们几乎都是不断地寻求着发展的机会,要么回到专业领域,谋求任职于高校教学,要么转入党政领域。而辅导员的工作并非易事,其工作是极为繁琐的。首先,他们肩负着将国家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传达给学生的重要职责;其次,他们还要协助各任课老师的教学日程的安排,负责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再者,他们还要经常性的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奖惩,以及学生的思想动向与入党等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些工作技能都是在具体工作后才能够得以锻炼和提高,而在他们最初的服务期间,正是对这些工作流程的熟悉过程。然而,待到熟悉辅导员的职责与工作之后,业务熟练之时,他们也正在准备着离开。因此,这种状况成为了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在职期间的辅导员都处于业务不熟练之中,促使辅导员的作用难以充分的发挥。
2.工作积极性不高,与学生关系疏远甚至脱离
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对自身在教学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对自身的定位是:“杂役”,即打零工的闲杂人等。这一认知,严重影响其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其极少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教辅工作处于滞后状态。辅导员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与学生联系最多,相处的时间最长,接触的机会最频繁,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扮演着指导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特殊角色。学生工作本就极为细微,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会使其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感到厌烦,久之则与学生关系相疏远,对学生的生活状态也难以进行及时的把握。
(二)我国辅导员专职化的内涵及要求
客观条件的变化和辅导员职业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的,都是促使辅导员加速向专职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所谓专职化,是指辅导员队伍,朝着专业化、职业化及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专业化首先是针对辅导员个人的教育背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主要是针对辅导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而言的。[3]正如上文所举的云南大学的辅导员招聘信息,他们对辅导员的专业提出了要求,是根据所需要分配的部门选取相关专业的人员。这一选取工作人员的标准,其优势在于,被录用的人员,自身便经历过本专业的学习,有着一定的专业知识,对专业的性质、专业的需求及专业的事务流程有着预先的认识,便于开展工作。并且,专业化还要求作为这一职业的工作人员,还应具备与这一职业相应的专业素质,如政治思想素养、心理学素质、人际交往素质、处理应急事件素质等。职业化主要是针对从事于辅导员职业的人员,要求他们必须将此看为与其他职业相等地位的职业,明确职业定位,愿意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树立职业道德,提高自身工作的积极性。科学化,是指从职人员,要懂得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和处理工作事务。
三、辅导员专职化的启示
辅导员的专职化趋势,对辅导员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化、职业化及科学化。作为新时期的辅导员,应该如何适应这一要求呢?我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加强自我的职业道德规范。所谓道德规范,实际上是表现在调解某种社会关系中对具体行为的一种准则和规定。站在与学生交流的第一线,辅导员自身必须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和较高的文化修养。辅导员要有高尚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正如古语所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辅导员只要处事公正不阿,工作认真负责,讲究无私奉献,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爱戴和信任。并且,新时期辅导员,更应该具有敬业的精神,这也是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能将辅导员职业作为就业的跳板,要真心愿意从事这一职业,积极投入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本职工作。
其次,积极参与职业培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管理能力。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靠灌输,要靠辅导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另外,辅导员除了要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积极参加培训,获得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应用能力、法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也是辅导员专业化与科学化的要求,以便于更好的掌握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再者,辅导员应摆正自己的位置。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活动中,最主要的关系就是其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作为高校的基层组织,辅导员不能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应以学生为本,亲和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所需,把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作为自己的基本工作职责和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http://www.shifansheng.com/yunnanjiaoshizhaopin/20110221/71088_2.html(云南大学2011招聘信息).
[2] 栾高明.高校辅导员专职化的发展历程与现实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3] 程样国、舒涛、刘建、李晓路、王德友、聂瑞筠.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策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4.
[关键词] 辅导员 专职化
辅导员,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个职位。顾名思义,就是辅助、引导的工作人员。辅助,是相对于教学系统而言的,是指辅助教师教学工作顺利的展开;而引导的对象却不同,引导是针对学生而言的,是指对学生生活、学习、思想甚至就业等各方面发展的指导。高校辅导员,既是高校最基层的领导者、组织管理者,是教与学双向交流的信息员,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服务员。因此,它在高等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打开互联网上的高等学校招聘,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招聘专业教学岗位教师的同时,在大量的招聘辅导员,并且他们在辅导员前用上的一个限定词,即“专职”。如云南大学2011年的学校招聘信息(部分)如下表1[1]。
由此招聘信息,我们不难看出辅导员专职化已经成为一种强烈的趋势,同时也表明了不断发展的教育对辅导员的要求。
一、辅导员专职化的社会条件
我国高校的辅导员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文革”时期的冲击,其发展有所受挫,但是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辅导员制度也在不断的革新与发展。从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针对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新的要求,到2006年7月23日教育部以第24号令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再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高等学校辅导员队前景等问题,明确了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要求高校“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同等重要位置”[2],直至今日,我国的法律及教育规章,不断完善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的问题。同时,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作为高等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的大学教育体制,也正在走向成熟。而大学的不断扩招,在校学生的不断增加,高校规模的逐渐增大,都加速了属于高校基层工作人员的辅导员的发展。这是辅导员职业得以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社会条件。
而越来越强调专业化的教学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这也是客观社会条件为辅导员职业提出的新要求。我认为,这里的教学培养,并不仅仅特指传授知识的教师,更有作为辅助教学的辅导员职业,也同样应具有与教学相匹配的专门知识和特殊才能,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高等教育的展开,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二、我国辅导员职业的现状及专职化要求
(一)我国辅导员职业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且对任职人员的考察不断提高,但高校辅导员任职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
1.任职时间短,业务不熟练
高校辅导员队伍长期存在着任职时间短的问题,这主要在于,大多数人只是将辅导员职业作为进入大学教学职业的一个跳板。一批又一批的大学毕业生或应聘或服从学校的安排担任辅导员,在服务期间,他们几乎都是不断地寻求着发展的机会,要么回到专业领域,谋求任职于高校教学,要么转入党政领域。而辅导员的工作并非易事,其工作是极为繁琐的。首先,他们肩负着将国家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传达给学生的重要职责;其次,他们还要协助各任课老师的教学日程的安排,负责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再者,他们还要经常性的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奖惩,以及学生的思想动向与入党等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些工作技能都是在具体工作后才能够得以锻炼和提高,而在他们最初的服务期间,正是对这些工作流程的熟悉过程。然而,待到熟悉辅导员的职责与工作之后,业务熟练之时,他们也正在准备着离开。因此,这种状况成为了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在职期间的辅导员都处于业务不熟练之中,促使辅导员的作用难以充分的发挥。
2.工作积极性不高,与学生关系疏远甚至脱离
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对自身在教学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对自身的定位是:“杂役”,即打零工的闲杂人等。这一认知,严重影响其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其极少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教辅工作处于滞后状态。辅导员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与学生联系最多,相处的时间最长,接触的机会最频繁,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扮演着指导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特殊角色。学生工作本就极为细微,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会使其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感到厌烦,久之则与学生关系相疏远,对学生的生活状态也难以进行及时的把握。
(二)我国辅导员专职化的内涵及要求
客观条件的变化和辅导员职业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的,都是促使辅导员加速向专职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所谓专职化,是指辅导员队伍,朝着专业化、职业化及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专业化首先是针对辅导员个人的教育背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主要是针对辅导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而言的。[3]正如上文所举的云南大学的辅导员招聘信息,他们对辅导员的专业提出了要求,是根据所需要分配的部门选取相关专业的人员。这一选取工作人员的标准,其优势在于,被录用的人员,自身便经历过本专业的学习,有着一定的专业知识,对专业的性质、专业的需求及专业的事务流程有着预先的认识,便于开展工作。并且,专业化还要求作为这一职业的工作人员,还应具备与这一职业相应的专业素质,如政治思想素养、心理学素质、人际交往素质、处理应急事件素质等。职业化主要是针对从事于辅导员职业的人员,要求他们必须将此看为与其他职业相等地位的职业,明确职业定位,愿意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树立职业道德,提高自身工作的积极性。科学化,是指从职人员,要懂得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和处理工作事务。
三、辅导员专职化的启示
辅导员的专职化趋势,对辅导员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化、职业化及科学化。作为新时期的辅导员,应该如何适应这一要求呢?我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加强自我的职业道德规范。所谓道德规范,实际上是表现在调解某种社会关系中对具体行为的一种准则和规定。站在与学生交流的第一线,辅导员自身必须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和较高的文化修养。辅导员要有高尚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正如古语所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辅导员只要处事公正不阿,工作认真负责,讲究无私奉献,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爱戴和信任。并且,新时期辅导员,更应该具有敬业的精神,这也是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能将辅导员职业作为就业的跳板,要真心愿意从事这一职业,积极投入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本职工作。
其次,积极参与职业培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管理能力。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靠灌输,要靠辅导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另外,辅导员除了要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积极参加培训,获得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应用能力、法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也是辅导员专业化与科学化的要求,以便于更好的掌握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再者,辅导员应摆正自己的位置。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活动中,最主要的关系就是其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作为高校的基层组织,辅导员不能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应以学生为本,亲和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所需,把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作为自己的基本工作职责和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http://www.shifansheng.com/yunnanjiaoshizhaopin/20110221/71088_2.html(云南大学2011招聘信息).
[2] 栾高明.高校辅导员专职化的发展历程与现实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3] 程样国、舒涛、刘建、李晓路、王德友、聂瑞筠.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策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