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行联结:落实英语学习好习惯的策略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stu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习惯影响到学习成绩和能力,是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学习现象之一。习惯不是孤立存在,落实与习惯相联结的行为品质才是养成习惯的具体措施。关注学习目标、动机、行为、方法,促进理解,感悟,运用,创造,习惯才能发挥巨大潜力和作用。
  【关键词】 习惯 试卷 品行联接 策略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华生认为,“人格由占支配地位的习惯所构成”。在中小学,教师和家长把习惯奉若神灵,每天不绝于口。 “成绩差,能力弱,没有好习惯”。习惯到底是什么呢?什么是好习惯?与习惯相关的相联系的是什么?教师和家长怎样养成学生好习惯?……恰好被认为“天资聪明”却“习惯极差”的一位学生的英语试卷呈现到我面前,详细地分析了错题的原因后,并面对面地与该生进行了沟通。藉此,从心理联结的视角分析习惯的落实策略,与专家、教师和家长探讨。
  1. 习惯联结的主要因素
  在社会学家看来,习惯主要指向“习俗”或“风俗” (custom) 意义。汤普森认为,风俗通常是历经时间而遗传下来的“古迹”或行为规范。
  在心理学家看来,习惯是个性心理倾向的一种表征,斯金纳(Skinner) 认为,习惯是“反射”(reflex) 的心理现象。柯永河在《习惯心理学》中将习惯表述为刺激与反应间的稳定关系。临床心理学家,习惯是性格的最基本材料。艾仙克(Eysenck)说,性格就是一套习惯系统。
  学习理论者,如毕尔克达尔(Birkedahl)指出,习惯几乎是自动化的,不受意志的控制,是因无数次的重复运用所导致。
  综合分析,习惯应该包括四个因素,其一,习惯是一种规范,约束行为的发生,但它不能代替行为的全部;其二,习惯影响性格、思维等心理品质,但他们之间的转化有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其三,习惯是一种自动化动作的倾向,形成有一个艰苦的过程,改变也非常艰难,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它将维持现有的状态;其四,习惯由外显认知转化为内隐认知的条件是“熟悉的相似的事物反应”。
  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密切联系许多心理机能和学习品质,深层次联结学习目标和动机、个性特点和情绪、学习行为和方法等,一点一滴,长期坚持,促进理解、运用等学习行为的自动化形成。
  2. 品行联结视角中的试卷分析
  英语试卷总分为120分,共九大题。该学生得分95分,总得分率为79.2%,在班级54名学生中排位第16名。
  题型得分率分布图所示,补全对话难度较低,学生得分100%,说明该生基础尚可。听力测试得分92%,证明该生听说能力较强。书面表达得分86.7%,显示出该生单词拼写能力和运用句型表达能力也有较好的基础。但词与短语填空和按要求填词得分率均为60%,查看该生试卷均为“单词变形”出现了差错。完形填空得分率80%,阅读理解得分率73.3%,与总得分率接近。
  教师和家长认为,该生本次考试成绩没有发挥好,学生智力水平与平时考试不相匹配,主要原因是“该生学习习惯差”。问题是,如果该生“习惯差”,听力和书面表达题,一般学生认为难度较大,他却能得分比较高。
  其实,习惯联结的是个体的品质和行为。19世纪末,桑代克把联想和习惯融合起来,把联想主义,改变成联结主义,形成了刺激-反应学习论。心理学外周论(peripheralism)流派强调,基本感觉、反射和反应作为学习的复杂行为是建立在简单行为基础之上的,有简单联想组合而成。心理学联想主义(associationism)认为,感觉经验有简单观念构成,是通过联想联接在一起的。
  因此,在学习归因分析或试题分析中,作为家长,尤其对于教师而言,不能以“没有好习惯”一言以蔽之,要找到造成“坏习惯”的一些具体行为、知觉和品质等。否则,很容易陷入 “题海战术”泥沼,“反复抓,抓反复”,以高密度、高强度试题训练代替科学的引导和人性的培育,阻滞学生的良性发展和健康成长。
  3. 落实习惯的策略和建议
  与该生和家长进行了深度沟通和分析后,指出该生影响学习成绩的与习惯相联结的品质和行为,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3.1 充分激发学习动机
  该生“坏习惯”还表现为学习热情不高,不思进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而不懂,懂而不会;比较贪玩,自我警醒不够,不慎取、不验算、不检查,放任错误发生。
  例如,第72小题分析:
  —Are Tom’s books in his school bag?(作否定回答)
  —Yes, ________.
  该生的错误答案是it is。正确答案应该是they are。错误的原因是考试已经接近尾声,该生倦怠感较强,不想仔细推敲。此类错误还有第34小题,第68小题 ,第75小题,第88小题,第89小题,第90小题。
  针对该生,充分激发学习动机要加强师生、家长和子女的沟通对话。教师、家长可以选择一些励志故事或身边的典型,心平气和地与学生或子女开展对话,坚持督促该生自查自省,从注意集中、感觉灵敏、思维积极、想象丰富、情绪饱满、精力充沛、意志坚定、气质高雅、言语充分、动机强烈、兴趣十足、心理稳定、能力上乘、外表整洁、善于记忆、个性良好等方面,有意识选择对话线索,引导学生向家长或教师总结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良好表现点滴实例,给予适当奖励,坚持不懈,促进良好习惯早日自动化。
  3.2 不断明确学习目标
  该生在学习上的目标比较模糊。他希望进步,但往往没有具体的步骤和措施。具体表现在,学习没有计划,没有总结,落实不够认真,不能及时改正不足;对奖励和批评的刺激不敏感; “无所谓”意识比较突出,因此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动力是该生目前显得尤为迫切。
  例如,第30小题分析:   Is there _______ “u” and _______ “l” in word “ruler”?
  A. a; a B. an; an
  C. a; an D. an; a
  该生选择错误答案D,正确答案应为C。考试前,本题要点掌握得较好,出错主要原因是学生“无所谓”意识造成的。
  明确该生学习目标的措施,一是要多表扬,多激励,用可看可视可感受的奖励激发学习兴趣,并长期坚持,以提高学习积极性,进而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二是要目标分解,通过制定“每日清单”分解学习任务。把总目标分解为阶段目标,把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坚持每天落实,做到“当天知识不过夜”。三是针对本次考试反映出来的问题,近期应加强阅读理解、阅读填词等题型的训练,通过提高学习成绩,让该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美好。
  3.3灵活运用思维方法
  正确的学习和解题方法对学生提高得分能力是有很大裨益的。中学生要学会因果分析法、归纳分析法、演绎分析法、分类分析法、集合思维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还要形成举一反三能力,善于比较信息异同,灵活采用排除的能力等。
  例如,第31小题分析:
  —How many _______ are there in the Olympics Games symbol?
  —Five.
  A. balls B. rings
  C. keys D. games
  分析:该生选择错误答案D,正确答案应为B。虽然本题选项关键单词“ring”和题干的核心单词“symbol”没有学,属于超范围的题,但如果结合Olympics相关知识,使用排除法,本题是可以正确解答。说明该生在奥运文化知识了解或自觉运用不够,未能灵活运用解题技巧,综合理解判断方面需要加强。此类错误还有第45小题,第46小题等。
  3.4 有效落实学习行为
  根据布鲁姆等学者的学习理论,认知领域分类学习中“了解,识记,理解,感悟,推理,判断,运用,创造”等不同阶段。分析该生在考试中产生错误主要原因是,很多知识只停留在“了解”阶段,记忆不够准确,丢三落四,在“判断”等高级阶段出现较多失误。
  例如,第66小题分析:
  My mother and father are my _______.
  分析:该生选择错误答案parent。正确答案应该是parents。本试卷名词变复数的考点一共有5个,正确2个,错误3个。
  提升该生的知识精度和深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态度上移情。有意识地有目的准确落实“知识点”,督促理解,强调运用,重视创造,学会在运用中分析和判断,相信“每天一小步,日后一大步”。
  此外,切实养成精细品格,努力做到规范解题也不能忽视。特别在当前形势下,教师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细致地全面地传授给了学生。耐心细心和认真落实的学生,一般都会取得好成绩。如果学生平时学习态度不严谨,遇事不能深思熟虑,突发异想地“想当然”,没有严格忠实上下文,对解题要求不清楚导致知识运用不对应,字迹不工整,书写布局不均匀,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外延和内涵等,这些个性或习惯对当今的学习是相当不利的,必须得到有效的纠正。
  [1] 施良方. 学习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 赵振杰. 浅论习惯养成的教育学意义[J]. 教育探索, 2004 (06).
  [3] 柯永河. 习惯心理学[M]. 台湾: 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8.
  [4] 王振宇.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其他文献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和学生,英语教学一线的教师们都在探索一个命题:如何真正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教师。为此,各种教学方式被拿来运用。音乐可能是每位英语教师都曾尝试的途径。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音乐辅助于英语歌堂教学的一点心得。  【关键词】 音乐 英文歌曲 辅助课堂教学  一位教育家说过:“凡是能激发学生喜爱英语学习的方法,便是教英语的好方
【摘 要】 《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中应体现交际性。本文探讨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口语训练,让学生动起来,模仿对话,谈论自己周围的事物,造句,复述课文,描述人或者物。  【关键词】 口语 模仿 造句  1. 通过模仿对话,体验探索新知的经历  新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的交际能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让学生两两对话,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教材中有很
【摘 要】 英语课程标准认为注重课程资源丰富和优化,能打破传统单纯依靠教材资源获取知识问题,帮助学生开阔知识视野和思维。围绕背景知识、丰富资源、实践活动等开发优化资源,能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生成和发展。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资源 开发  英语课程资源的有效运用能使得学生在开阔知识视野和思维的基础上,增强认知感悟,促进知识技能有效内化生成。丰富英语课程资源,能让学生在熟悉的学习素
【摘 要】 词汇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解答词汇题时存在一些误区,如教学时缺乏分层理念、缺乏方法指导、缺乏语境意识和缺乏文化导入技巧等,笔者通过分析近几年江苏省13大市中考英语卷词汇题的特点,总结出一些提高学生词汇题解题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词汇题 问题 策略  词汇是初中英语学业考试(以下简称“中考”)单项填空题中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由于词汇的学
【摘 要】 新课改下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英语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而且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进而形成有效的、积极的学习行为。我国是汉语言文化的国度,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流工具,由于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学生缺乏兴趣,习惯养成缺乏。基于这种教学现状,笔者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英语学习习惯 培养  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学生积极学习的正
【摘 要】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入是一种准备教学,是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它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的课题、任务和要求的过程。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几种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导入法。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课堂 导入 方法  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精心设计导入活动,在课堂伊始就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
【摘 要】 有效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是新形势下教师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本文就如何培养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在引导学生养成有效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教会学生掌握有效自主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从三方面重点谈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有效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方法  英语教学单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有效性。《英语课程标准》
【摘 要】 精彩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本文阐述了在《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3 Reading实际教学中的六种导入方式,同课异导,探讨如何奏响初中英语课堂“导入”之歌,达成教学目标实现。  【关键词】 导入 同课异导 课堂效率  1. 有效课堂导入的作用  1.1安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  课堂导入是课前骚乱与课堂
【摘 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言语情境或模拟对话中才能更好地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境、对话中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触景生情,激发表达思想的能力。笔者通过调查研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从情境教学法的相关理念出发,研究情境对话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小学英语 生
【摘 要】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实际也是一种阅读教学。我们教学中应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组织形式多样化、课外作业融合化。因此,应构建生活化的英语语篇课堂,时时都能把语篇课堂联系到我们生活中:为英语教学植入新鲜血液,让生活不断再现英语,力争优化语篇教学。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语篇教学 生活 课堂  长期以来,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篇教学实际也是一种阅读教学。语篇教学既要注重学生